兼收并蓄,吸收国外先进文化
——初中语文“外国作品”类课文教学探析

2022-12-30 06:10蔡尤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养精神文化

蔡尤臻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湖北 麻城 438300)

管子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能容纳各个国家的长处,能和自己政见不一的国家保持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学习其长处,紧跟世界步伐以至引领时代潮流。再进一步,能够吸纳国外先进文化更是我们彰显文化自信底气的表现。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处一个地球上,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也要吸纳国外的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落伍于世界,才不会被别人欺侮,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1]在学习的进程中,“理解多样文化。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2]

初中课本里编辑了20多篇外国作品,应该说都是一些文化精华。这些文章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传记、随笔、杂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内容要么意味隽永,要么哲思绵长,要么情意深广……这些“西餐”食材天然,营养丰富。阅读这些外国作品仿佛是享受丰盛的营养大餐,带给人们除了文字的愉悦,更是一次次精神的熏陶、灵魂的洗礼,给读者无尽的沉思和启迪。

“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3]544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各种文化中独树一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兼收并蓄地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这也符合毛泽东思想:“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4]对外国作品进行教学,可从文章内容、主题和情感来尝试。

一、用情怀提升格局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山不辞土,故成其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窄狭的人势必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胸怀宽广的人定会放眼全球、心怀天下。一个人格局的高下取决于胸怀是否宽阔。

雨果就有这样的情怀。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理所当然的。但作为一个战胜国的外国人,雨果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九上)中,颇具国际情怀地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谴责自己的朋友,指责强盗政府,怒斥英法联军。在讲授时,可以围绕“雨果这样是否不够‘爱国’”这一问题举办一场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他们会在文中找到“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理由,阐述以下观点: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也是爱国的体现;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从而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在辩论中,学生从雨果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的立场中切身地感知到他胸怀的宽广。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引发的是无尽伤感,而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八下)中抒发出来的是人文情怀,赞美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很强的联合观念。课前布置学生课外上网搜寻关于“大雁”的图片、成语、古诗句、歌曲等资料,以备上课时开展“我来说大雁”“我来吟大雁”“我来展大雁”“我来唱大雁”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关注大雁、关注动物和自然的热情。并从大雁身上得到启发:回归自然,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诗意和乐趣。

情感丰富才可博爱天下,胸怀宽广才能心容万物,有这样情怀的人定然具备大格局。作为一个初中生,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树立高远的世界观。

二、以精神锻造品格

东汉王符《潜夫论·卜列》中说:“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精神对于人来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人的精神力量来自他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出的功效,通往精神的途径,需要不断地探索寻找,才能对精神力量的到来有所感悟。精神的外在表现就是品格的形成。

《植树的牧羊人》(七上)中支撑着牧羊人是热爱大自然和充满自信、持之以恒的精神;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七上)通过描写了“我” 遇险和脱险的情景,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八下)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畅想奥林匹克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三篇文章都谈到信心,可见,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正如国家前总理温家宝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以在班级举行“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小明同学面对困难、逆境时,总是缺少意志力,总是害怕失败,常常退缩,小组同学想写一封信规劝他。你认为下面名言警句中哪三则可以作为规劝的材料?①胜人者力,自胜者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③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狄更斯)④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齐白石)⑤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可以用来规劝李松同学的三则名言警句是________。(只填序号)。(答案示例:1.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2.②③⑤)

《伟大的悲剧》(七下)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名英雄冲击南极的故事,最后在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于返回途中与严寒搏斗,全部牺牲在茫茫的冰雪之中。文章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课中可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他们一定会从斯科特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推出:斯科特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探索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学习《美丽的颜色》(八上),要紧扣题目设题:“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以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容易找到题目的表层意思:即镭发出的蓝光。如果深读课文,从文章叙写居里夫妇在简陋的棚屋中花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从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中,就会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更领略到科学家坚守与乐观的精神,就能明白“美丽的颜色”的深刻含义: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从而在学习中也树立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动物笑谈》(七上)和《蝉》(八上)虽然是动物学家的作品,其共同之处是作者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可与《美丽的颜色》归为一类。学习了这类文章,主要是让学生体悟科学精神,课后开展“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或策划一期以“科学的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一定会激发学生追寻科学的热情——这种精神正是求学者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格。

正能量精神对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只要我们多多从课文中吸取这些精神,用它们来熏陶自己,我们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具有优良品格的人。

三、让教养沉淀修为

《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教养。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属于道德范畴。教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可见,教养是通过教育的教化而来,教养是一个人全部习惯的集中反映与表现,反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养的深度势必影响修为的高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胸怀博大精深,心中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我为何而生活》(八上)是他晚年为自传写下的序言。他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追求和平。文章热情饱满地概述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执着追求挚爱与知识和关心人类和平与安宁。为什么活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为什么而活着”的话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活着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九上)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范文。文章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给我们指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懂得了有教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有教养,也一定会去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课后拓展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举出身边“无教养”的各种表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相信作者的观点一定会在谈论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到学生的灵魂深处。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算是个“有教养”的人?学生能够根据文中谈“风度”的意思进行拓展阐述:礼貌显示在外表,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一种素养,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而成的发自内心的内在素质。有礼貌可以讨人喜欢,但礼貌可能是虚伪的;而教养不仅指外在行为,而且还包括人的内涵。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是提升教养的主要途径。培根的《谈读书》(九下)开始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接着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最后谈了读书的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教师可以顺着作者的读书观,让学生各抒己见来进行评价,谈谈自己对读书有什么看法。他们会在讨论读书与修为的关系时明白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自然也就爱上读书。

教养决定着修为,凡是有教养的人,其个人修养定能达到较高的高度。初中生正是培育教养的重要阶段,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懂得读书是提升自身教养的途径,教育学生争做有教养的人。

四、借思辨激发睿智

20世纪中叶,“思辨性思维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思维模式和能力,逐渐在西方国家以学术的形式被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并成为西方国家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训练。”[5]初中课文里的外国作品有很多富含哲理的文章,颇具思辨性。学习这些作品,犹如同哲人对话,我们也会变得睿智起来。

学习两则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七上)时,可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出两文相同点。通过交流探讨,学生会深切地体会到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两则寓言印证了毛泽东的名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希望通过两则寓言的学习能端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待谦虚和骄傲的态度,相信学生必定择谦虚而弃骄傲。

初中生的理想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然而实际生活中充满着坎坷与荆棘。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七下),学生会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地对待,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学习这首诗,对深处逆境的学生必能大有裨益。人生的选择就如对道路的选择,道路走错了可以回头重来,人生回头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学习了《未选择的路》(七下),学生从诗中能读懂: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于是学生必能在学习中坚定自己的人生抉择。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恐龙无处不在》(八下)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是将生物学与地理学联系起来;《被压扁的沙子》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将天文学与生物学联系起来。学习这两文后,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所学科目之中的联系,他们有的举出语文中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数学几何题的证明方法思路是一致的,有的举出英语语法和语文语法有很多相通之处,有的举出物理中的透镜和平时的发散思维或聚集思维有相同之点。他们会从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中去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

《谈创造性思维》(九上)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其写作目的就是想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希望大家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可以借此联系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让学生开展怎样“做新时代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会说:“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勇于开拓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置身于阳光之中,人就倍感温暖;沐浴在哲思里面,人就会变得睿智。

五、剔糟粕纯净灵魂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6]很多叙事性的外国作品在向我们展示真善美的同时,也将假恶丑无遗地暴露出来。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和虚荣?《皇帝的新衣》(七上)是很好的教材,文章围绕“新衣”展开情节,全国上下各色人等在骗局中害怕不称职或愚蠢而或瞒或骗,唯有小孩戳穿骗局。将昏庸的皇帝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揭露得体无完肤,人云亦云的群众也是被动行骗者。在学习中,这些反面教材自然遭到唾弃,无私无畏的小孩肯定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学生一定会学做一个无私无畏、有责任心、真诚、率真的人。

莎士比亚诅咒金钱有这样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可见,在资本社会中,金钱是撬动人际关系的杠杆。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九上)时,通过“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讨论,来增强学生对金钱全面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钱财观,让他们摒弃人世间的虚伪、自私、贪婪、冷酷。

《变色龙》(九下)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自我表演,随机应变,将其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奥楚蔑洛夫身上的“变”与“不变”的关系——“变”只是表象,“不变”的是性格——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色。从而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思考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追求平等、公平和公正。

我们在学习外国作品中应该采取扬弃的做法:既要抛弃其消极因素,又要保留并发扬其积极因素。吸纳其优良品质和先进的思想,以求取长补短;去除其卑劣的人性和阴暗的思想,以期完善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7]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要善于从外来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3]524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注入外国文化的缜密思维和极富创新意识的精髓,正如中医的标本兼治佐以西医的快捷高效,定会结出理想的硕果。在世界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努力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养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

浸润在蕴藉丰富的中华文化之中,辅以优秀的外国作品滋养,我们一定会在学习中厚植自己的文化根基,提升自己的精神涵养,将自己锻造成一个思辨睿智、胸怀宽广、灵魂纯粹、品德高尚的人。

猜你喜欢
教养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教养方程式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