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苗苗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触键技巧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完美呈现音乐的内在情感,提升钢琴演奏的表现效果,因此,钢琴触键技巧的学习与练习逐渐成为钢琴演奏者必须掌握的关键演奏理论。钢琴经历了巴洛克音乐时期等五个不同的音乐时期,每个音乐时期的钢琴演奏都具有不同的技术手法、美学追求以及音乐思想,因此每个音乐时期的钢琴曲目风格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具有不同音乐时期特征的钢琴演奏触键技巧。了解不同音乐时期钢琴音乐表现风格和触键技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钢琴演奏者理解触键技术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使钢琴演奏者切实掌握触键技巧,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音乐魅力。本文从触键不同的划分方式出发,讨论了触键技巧与音乐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分别分析了五个不同音乐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风格和触键特征,希望以此加强钢琴演奏者对触键技巧的理解,提升钢琴演奏水平和表现效果。
触键是指钢琴演奏者触碰按压琴键的过程。指力触键、手力触键和臂力触键是按照不同的发力部位对触键行为进行划分的一种方式。指力触键发力部位集中的手指关节处,因此触键动作轻盈,同时钢琴琴弦发音响度低。手力触键是指使用手腕等关节发力触碰琴键的一种触键方式,根据触键速度可分为快速手力触键和慢速手力触键两种,快速手力触键适用于中等强度的钢琴弹奏表演,而慢速手力触键适用于部分力量集中的钢琴弹奏表演。臂力触键指的是借助手臂的力量牵动手和手指触碰琴键的一种触键方式,因为牵涉到手臂等部位的动作,所以触键动作幅度大,力度重,适用于交响乐的演奏。将臂力触键方式应用在弹奏贝多芬等音乐大家交响乐高潮部分,可以表现出沉重的敲击感,充分展现交响乐的内在情感,增加交响乐的舞台表演效果。不过臂力触键动作幅度大,极为消耗表演者的体力,需要表演者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影响高潮之后的钢琴弹奏。除了上述触键方式之外,根据触键手指的运动轨迹以及弹奏速度等标准还可以将触键方式分为还有垂直触键、水平触键、慢速触键和快速触键等多种形式,合理应用各种触键方式有助于提升钢琴弹奏的表现效果,增加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1]。
不同的触键方式会影响钢琴演奏的情感表达。钢琴演奏体现的是钢琴音乐作品情感和演奏者自身情感,因此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首乐曲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弹奏过程中会应用不同的触键方式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思想,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美感与内涵。由此可见,演奏者决定钢琴音乐的内涵,触键方式决定钢琴音乐的表现[2]。比如说,演奏者使用指力触键或手力触键时,演奏的乐曲轻快欢乐,展现出音乐的柔和之美;演奏者使用臂力触键时,演奏的乐曲节奏紧凑或声音高昂,展现出音乐的沉重之美。故而,不同的触键方式会影响钢琴演奏的情感表达,从而影响到听众的观看感受和情绪感染深度。
钢琴演奏者的触键速度和触键力度对钢琴演奏的表现具有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触键速度可以弹奏出不同的琴音,例如快速垂直触键方式可以在乐曲节奏紧凑处弹奏出明亮尖锐的琴音,快速水平触键方式可以在乐曲节奏紧凑出弹奏出低沉厚重的琴音,慢速触键方式可以弹奏出柔和婉转的琴音。将不同速度的触键方式和指力、手力和臂力等不同力度的触键方式相结合,就可以弹奏出抑扬顿挫、千回百转、情感丰富的钢琴音乐,展现出不同演奏者和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与此同时,触键面积、触键时间也会影响钢琴弹奏中的琴音。表演者必须分析并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表现及触键特点,才能掌握并灵活应用各种触键方式,完美表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巴洛克音乐时期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后,直到18世纪中期才结束,巴洛克最早指的是具有辉煌、庄重、雄伟的艺术构思和表现风格的建筑及绘画风格,后逐渐出现在音乐等艺术领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舞曲和宫廷乐为主,乐曲拥有高贵威严的艺术风格,因此钢琴弹奏触键注重“宫廷式”的仪式感[3]。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演奏者必须表现出“精致优雅”的宫廷礼仪,因此十分关注手指的触键位置和触键动作,从而演变出轻且快的触键方式,表现出具有颗粒感的钢琴弹奏音质。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复调性,也是促使该时期钢琴演奏触键出现轻且快特征的重要原因。巴洛克音乐时期以复调音乐为主,该时期的钢琴音乐演奏者必须重视每一个音符,确保每一个音符都有所表现但又相互独立。
巴洛克时期的触键是非常有技巧的,演奏者触键速度要快,但是只能弹到四分之三的键深处,余下的深度要依靠琴键的惯性完成,而且在钢琴发音后要快速松开琴键。巴洛克时期使用的是古钢琴,此时触键力度变化受限,琴音清晰且琴键富有弹性,因此该时期的触键形式变化少,触键速度快,形成了以指尖触键为主、指面触键为辅的垂直触键方式。根据巴洛克时期弹奏方式的不同,触键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整体表现出明确的颗粒性,每个音符清晰而不冗长,“legato”要求音头清晰明确,连贯而不缠绕,“leggier touch”要求动作敏捷轻盈,“staccato”要求触键迅速,控制发音时值,“non-legato”要求控制发音时值的同时分隔音符,散发音乐活力。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典型代表作家,其《二部创意曲》充分体现出巴洛克时期触键的特点,即颗粒性与仪式感[4]。
18世纪下半叶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主流音乐已经由复调音乐发展成为主调音乐。织体体系和声调性的成熟是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因此该时期的钢琴触键方式以“non-legato”为主,演奏者触键时也更加重视断连性和力度层次感。古典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从这两人的钢琴作品就可发现该时期钢琴演奏触键方式的不同。莫扎特以愉快、典雅、热情等音乐特点而闻名,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演奏者要使用“nonlegato”形式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演奏者要使用指尖触碰琴键,并注重对于触键力度和速度的把控,触键要快,指尖要轻。演奏者手臂和手腕要放松,以手指带动手掌和手腕自然移动,避免出现手臂使用按压琴键的现象。虽然以“non-legato”为主,但是演奏者需要注意把控乐章节奏和重点,利用轻快的弹性触键方式,弹奏出具有层次的钢琴作品。与莫扎特的轻快热情不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十分突出且震撼人心的音调,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迸发出拼搏的激情。贝多芬的音乐运用极限的音色变化和强弱对比,因此,贝多芬的音乐拥有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演奏者要充满激情,以臂力触键的方式,带动手臂、手掌、手指以及全身进行弹奏,利用触键力度的变化,弹奏出极限琴音,表达出贝多芬音乐中的奋斗与拼搏。莫扎特的音乐触键讲究“轻且快”,而贝多芬的音乐在以“non-legato”为主的前提下,注重“重且快”,展现出交响乐的雄伟与饱满。
19世纪前中期是浪漫主义时期,此时音乐风格朝着自由奔放的方向发展,音乐形式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强调个性,注重抒情,钢琴音乐也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家和作品数量丰富,在钢琴发展史和音乐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成为人类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宝藏。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注重个性表达,以个人感受、个人命运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因为强调个性,所以注重抒情,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拥有丰富、自由的节奏,对于力度和速度的大胆应用,让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更加突出,展现出震慑人心的情感感染力。除了对力度和速度的大胆应用之外,大和弦、分解和弦、八度及超八度音程、以及各种音阶和半音阶的组合使用,让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演奏技术和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颤音、震音、同音反复等表现形式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
相比于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以及巴洛克音乐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触键方式更加丰富。在触键力度方面,浪漫主义时期的触键力度从手部用力演变为手指、手掌、手臂以及全身用力,力度范围更加广泛,用力部位也更加多样。虽然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音乐的触键方式也应用到手臂,但贝多芬音乐是以手指带动手臂运动,目的在于形成与贝多芬音乐相匹配的演奏冲击效果,用力部位依然局限在手部,而浪漫主义时期手臂成为用力部位之一,让钢琴弹奏更加富有节奏和深度。在触键部位方面,浪漫主义时期主要以指面触键为主,并应用由内向外的按压方式获取轻柔的琴音。在弹奏节奏紧凑且短促的音乐句子时,演奏者会微微弯曲手指,让指尖触碰琴键获得欢快有弹性的琴音,同时控制力度和速度,调节琴音,实现深厚琴音和欢快琴音的转变。在触键方向方面,浪漫主义时期演变出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按压触键方式,以及从垂直到水平等不同角度的触键方式,相比于之前垂直的触键方向,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拥有更多的音色层次,因此该时期的音乐也拥有更加丰富的层次和节奏,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演奏表现力和感染力。
19世纪末期,印象主义成为艺术界的主要美学潮流,而印象主义音乐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型。相比于浪漫主义等时期的音乐,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在美学观念方面标新立异,从而导致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者的创作目标和艺术表现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拥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以及织体。古典主义音乐延续了巴洛克时期宫廷乐的属性,具有严谨规整的特性,浪漫主义音乐崇尚个性,展现激情,注重情感表达,而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于音乐的表现手法,强调乐章的抽象性色彩描绘,旨在从音乐色彩表现等方面追求音乐的美感。
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以色彩为首要考虑因素,而音乐色彩来源于音色,因此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非常注重琴音的表现。柔和纯净的琴音,以及由延长声音引发和鸣,是印象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基本要求,无论钢琴演奏者使用何种触键手法,都不允许出现敲打等不和谐琴音的出现[5]。因此,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触键方式具有诸多限制,从而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触键风格。触键部位以手指肉垫为主,注重水平方向的勾、按等方式的触键,讲究触键动作的轻薄和柔和,不允许指尖触键和垂直触键形式的出现,避免敲击性琴音或者打击性琴音的出现。然而,过分强调触键动作的轻薄柔和,导致印象主义时期钢琴音乐柔和的强奏成为钢琴演奏的难点。在弹奏该类强奏时,演奏者要把握触键的力度,使用放松的手指将内力传递到琴键上,尽可能延长琴音的同时,避免将琴键按压到最深处而出现浓厚的琴音。由此可见,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注重表现手法,因此触键风格也朝着细微之处的超强控制方向发展。
现在主义音乐是印象主义音乐之后所有音乐形式的总称,涵盖了20世纪至今所有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大家。随着20世纪全球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这就注定现代音乐将面临着曲折且多向的发展道路。20世纪至今的音乐演奏中,钢琴不再是独立的演奏乐器,而是逐渐成为合奏中的敲击类乐器,利用不同的触键方式、不同的触键力度,弹奏出不同的钢琴音色,从而丰富合奏中的音色元素,由此可见钢琴音符朝着独立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个音符都在合奏中展现着非凡的魅力。“敲击音”是20世纪至今的钢琴音乐的基本音,演奏者在表演时,既要保证钢琴音具有敲击金属般铿锵感,又要避免不恰当的触键手法导致钢琴出现沉重难听的“敲打音”[6]。
20世纪至今的钢琴音乐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触键技巧。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必须保持手指的坚挺与竖直,绷紧手腕,通过短促的发力,让钢琴发出金属般的“敲击音”。除此之外,现代音乐钢琴演奏中,还衍生出哑键、手掌拍键、前臂压键和前臂滚奏等多种触键形式。哑键指的是通过按住部分琴键的方式打开该部分琴键的制音器而不让琴弦发音。一方面,演奏者可以利用共振,让哑键琴弦继续发出已经被制音器控制的琴弦余响;另一方面,演奏者可以利用哑键,通过平均触键弹奏有音符空缺的极快乐句,从而简化拥有不均匀音符或空缺音符的极快乐句节奏把控难度,增强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效果。手掌拍键指的是利用手掌宽度可同时触碰相邻八度琴音的琴键,同时演奏八度的颤音,丰富钢琴音色。手臂压键指的是利用前臂宽度,同时演奏三个至五个相邻八度的音符,从而产生强烈的震奏效果。前臂滚奏指的是利用前臂进行滚奏表演,相比于手指的滚奏,前臂滚奏具有滚奏幅度大的优势,并且可以选择黑键滚奏、白键滚奏或者黑键白键混合滚奏。20世纪以来,钢琴演奏的触键技巧发展迅速,各种触键方式得到了开发,钢琴琴音也得到了丰富。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触键方式与钢琴演奏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了不同音乐时期的钢琴音乐表现风格和钢琴演奏触键特征,以此帮助钢琴演奏者区分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和触键方式,加强钢琴演奏者对触键技巧与钢琴演奏关系的理解。不同钢琴演奏触键方式的区别主要变现在发力部位、触键力度以及触键速度等方面,不同的触键力度、速度以及发力部位会让钢琴发出不同的音色,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演奏风格。巴洛克音乐时期的触键注重仪式感,讲究音符的颗粒性;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触键注重断连性和层次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触键方式逐渐多样化,对于触键力度和触键速度的应用更加大胆;印象主义音乐时期的触键形式受限较多,更加注重音乐在细微之处表现形式;现代主义音乐时期的触键重新焕发活力,衍生出哑键等多种触键方式,让现代主义音乐拥有更加丰富的音色。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音乐表现对应着不同的触键特征,只有深入了解钢琴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才能完美展现出钢琴作品的内在情感,增强钢琴演奏的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