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设计研究

2022-12-30 00:13朱嵩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岗位创新能力模块

■ 朱嵩宇,张 钊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一、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建设基础

(一)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在“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校企双方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元”教材[1],将企业行业真实生产案例作为模块化体系设计的主体,同时配套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企业工程师应作为项目教学中“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将企业一线的生产技术呈现在教材中,项目应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融入教学设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教、训资源,完成实践任务和课后作业,达到技能提升的目标。专业教师作为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建立者,明确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建设规划,教材可以结合岗位工作方式与专业知识理论,为学生带来新的教材风格、新的知识结构布局、新的学习路线、新的知识获取途径等,这样便形成了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体系,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综合职业能力。

(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到引导、协调、指挥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到,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专业技能与职业需求相对接、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体系相对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要求。因此,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要以企业行业生产一线的岗位前沿技术为教学起点,通过职业技术能力的训练,达到岗位所需的人员素质要求,实现在学中做;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现有产品进行探索创新,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穿教材设计始终,实现在做中学。教学组织和技能训练的主线,面向产业动态、工作过程、工作方式和职业能力来设计课程模块,突出面向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课堂建设[2]。

(三)在线课教育技术支撑

精品课与微教材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资源建设,学生通过扫描纸质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源,因此在开发教材的同时,必须配套开发相应的在线教学资源。微教材是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对应于每一项岗位能力的技能讲解。精品课则可以用于介绍教材中一个实例任务所需要的整体知识理论,学生在任务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公开的精品课进行资源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建设需求

(一)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材内容的设计要为学生呈现出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每一个学习模块都可以对应一项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所学即所做,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企业生产经验不足、知识体系与行业发展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教材通过与媒体资源的配套开发,使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通过数字化资源形式呈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3]。

其次,要注重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教材需具备学习导向功能,每一个教学项目,需要为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路径以及如何掌握该项目的实践方法。教材结构与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等方向相一致。

最后,要注意方便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果。教材应附有课后参考和课后作业等检测功能,让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成果测评促进学生自主查缺补漏,提升成绩。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检验,因此在教材的设计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启迪他们提出问题的创新思维、锤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二)以典型任务为载体

教材的内容应该与岗位需求同步更新。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实时增加新的前沿技术,删减过时的知识点[5],适应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随时转换的需要。教材中每一个任务的研究过程要配有相关的线上学习资源、企业案例及项目,利用丰富且实时更新的网络资源建立动态更新的学习资源体系,使得教材的建设突破传统教材纸质内容的束缚,实现及时符合企业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升级情况。

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地域特征。传统教材内容以国家标准为主,各省各市教材的核心内容较为统一,很少有地域差异,不完全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新形态的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建设,需紧密联系地方企业,在学习全国大环境的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引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融入到教材中,彰显地方特色,方便学生在地方实习就业的需要。

(三)以提高职业能力为要务

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是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的。为了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应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在编写教学内容前教师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分析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时代潮流,将符合当今生产需求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内容智能化、市场化。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多元化,应选择多方面培养学生技能的实战项目,避免知识技能的单一,让学生学习一个项目技能的时候,可以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提升学生跨专业工作等综合技能。

三、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整体设计

(一)教材结构设计

一部完整的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应包含有:序言、目录、学习指南、学习目标、实战项目、任务模块、学习引导、学习资源、训练资源、效果评价、作业、学习笔记等内容[6]。其教材编写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开放性。教材的编写应具备开放性,方便后期对教材内容的更新、内容整合以及个性化设计,维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2)引导性。教材应明确学习目标,并对目标配有文字说明、学习方案的建议、学习测评等,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技能、要具备的能力、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学习的效果等。

(3)承载性。教材中每一个学习模块应包含对应的教学资源,用资源链接的形式代替传统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学生可以自己搜索学习资源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学习资源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搜索网络链接查找微课精品课视频等。

(二)教材知识体系设计

1.岗位描述

一部教材描述一个工作岗位,教材需向学生描述工作岗位的基本情况,如工作场景、工作设备、工作环节、技术技能等,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在今后工作岗位的应用情况。

2.学习活动化

(1)项目化。为了让学生熟悉掌握企业生产一线完整的工作流程,在教材中设定企业项目的学习,一个项目对应多项职业能力,每个学习任务都服务于项目的研究和探索,且任务之间相互联系,由各个任务构成了项目所需的全部能力结构。学生在探索项目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改进实践,最终获取多领域、多层次技能的提升。

(2)模块化。模块的设计要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可以按照一项或多项职业能力来对应设计一个模块,每个学习模块可以对应多项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便可以掌握任务中相应的职业能力。

(3)任务化。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定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确胜任工作应该掌握的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程度,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真正的工作过程知识,将学科结构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工作过程的结构之中。

(4)资源化。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不需要长篇的知识理论介绍,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教材中使用能够体现岗位真实工作过程的图像来替代岗位描述,通过图文并茂让学生可以首先一目了然地熟悉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专业技能的应用为目的,每个知识点设计引导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二维码,将问题与学习资源贯彻教材始终。最终,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带着任务目标查找所需的技术要点和理论支撑,通过不断思考及实践试验解决问题。

(5)实训化。教材应向学生提供能力测试、任务实践操作的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实训平台进行创新实践试验,通过探究撰写报告、制定设计方案、完成阶段性作品等。教师作为学生创新研究的引导者,及时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点评,适时为学生提供下一步的研究路径。

(三)教材能力培养体系设计

1.职业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模块设计基础,学生在任务的实践、任务的创新、创新的实践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工作领域所需职业能力的梳理,让学生了解该工作任务的运行机制,方便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和创新探索,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构建职业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引领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实现模块化,每个模块对应相关能力需求,进行模块化教学处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能力的锻炼,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2.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应引导学生探索现有项目的不足,并提出项目提升方案。学生可以参照教材的引导,自主地查询学习材料,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构造自主学习途径”的模式进行教材的研究与设计。

通过设定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以及提供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自主地查询学习资料,根据提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设定的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即掌握了相关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也就掌握了一个实战项目的完成能力,教学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工作,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行动导向模式相融通、生产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有机衔接、在校实践经验与岗位工作过程完美契合。

3.规划能力

教材需是围绕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编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养成规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学生学完教材除了掌握了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全部技能之外,还要突出创新创造意识的引导功能。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材了解到岗位的生产项目,了解职业所需的技术范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研究,可以找到现有项目在功能或设计上存在的不足,通过所学知识提出项目的改进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具体的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树立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四、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详细设计

(一)序言

序言部分的主要组成包括课程的定位、岗位的定位以及学生的定位等。以帮助学生明确教材功能,了解教材用途,掌握教材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目标,让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所需的技能水平。通过教学情境和工作环境的介绍,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包含了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学习途径,其作用是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般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组成。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以培养能力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贯彻教材设计始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设计研究的关键。

知识目标是学生需要查阅的理论知识的主线,除了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知识点,还要为学生提供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具体知识目标包含定义、分类、分析、方法、归纳、评价等。

能力目标是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简介,在实训条件下,学会如何利用生产工具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对现有项目进行创新的能力。明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当可以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能力目标的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学习目标设计的重中之重。

素质目标是以思政教育为基础,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做到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结合教学模块挖掘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融入到训练过程中。

2.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为学生引导学习方向,包括学习内容建议、学习方法建议、学习时间建议、学习环境建议、训练项目建议、效果评价建议等。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材建设中,应当引入创新思维的导向教育,将创新理念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岗位生产情况及岗位需求分析项目产品的不足,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找到产品的改进方向,制定产品改进目标。教材为学生梳理创新产品所需的能力列表,并将学习资源附在任务模块中,资源的引导应由易入深,为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思路。学生通过知识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的实践,最终实现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目标。

(三)项目设计

创新能力培养教材设计标准的核心思想是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定岗工作学做合一。因此,首先要明确课程与职业和岗位的对应关系,教材内容要体现所选定职业或岗位特点的真实生产项目,突出其职业引导功能。生产项目源于企业实践,项目的选择要反映该职业当今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项目不要与生产需求脱节,项目的确定即代表整个学习领域的确定,帮助学生探索创新创造的目标,并列出创新探索工作过程的思路与方向,对项目的创新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化分析以及教学化设计。

(四)模块设计

一个完整的企业生产项目需要学生具备多种实践能力才能完成,学习模块的设计需要将一种或多种实践能力规划在一起,形成一部分完整的学习内容。

每个模块需要有模块说明,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需要掌握的技能点;每个模块需要有岗位描述,让学生了解本模块的学习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运用意义;每个模块需要有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对本部分学习应达到的学习效果;每个模块需要有学习建议,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学习本部分内容的方法及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如果一个模块对应多个能力需求,则需要建立子模块,将模块内容细化;每个模块需要有学习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每个模块需要有学习评价和学习笔记,可以让学生随时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学习经验。

(五)任务设计

学习模块对应着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则需要通过工作任务的学习来实现。每一项工作任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真实的工作案例组成,任务的设计需要更好地建构工作过程知识。任务的设计既要在实践中有机融入理论知识,又要在项目生产实践训练的过程中与创新思维结合在一起。任务是课程教学模式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的关键设计,是为学生创造实践与创新环境的具体内容。任务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完一整个工作过程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熟悉技术技能的应用方式,并促进学生在任务的实践过程进行思索,引导学生发现任务的改进路径,在思索过程中便掌握了改进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工具等操作的要点。

(六)评估设计

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应建立评估任务进度表,提供学习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在实践总结和自我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提供参照的依据。例如,现有能力与能力目标设定的对应关系、任务的实施效果与任务的实际效果的对应关系、任务的创新效果与创新目标的对应关系等。任务的完成效果要呈现在学习日程安排计划中,学生根据教材中制定的评估时间节点,按要求自主分配学习任务。

(七)作业设计

创新能力培养式教材的作业不是传统的选择填空与简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任务设计。学生需要根据作业要求,制定任务报告书、研究方案,完成实施过程的代码或图片等类型的作业,并且进行自我分析与总结,根据完成作业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思路。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重新规划实践方案,继续查询相关资料完善作业成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八)学习手册

学习手册方便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解决问题的经验与学习收获。在教材的专门区域设置学习手册,解决学生在传统学习过程中不愿意记笔记的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教材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体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育人机制,指明了高职教育教材编写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教学改革的新型成果。在新形态教材的引领下,学习活动能够向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模式建设,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实现学校时间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培养真正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猜你喜欢
岗位创新能力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