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学校立德树人最基本的路径和形式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但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渗透的课堂还是相当普遍。本文立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以教学情境有效性探究为抓手,通过多样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感受责任担当家国情,使德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立德树人;信息学科育人;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8-052-02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现实要求,学科育人功能日益得到重视。[1]新时代的信息教师,需要秉承转变“重技能,轻育人”倾向,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理念,致力于探究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在立德树人实践下的有效性;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探究,对学生生活和社会时事的整合,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实践,在各种情境化教学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教书、育人双重目的。
设境激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加强对广大儿童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3]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具体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1.树立“中国心”
教师借助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背景来创设情境,将知识点更好地串联起来,有助于让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党、形成国家概念、树立赤诚的“中国心”。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教师在备课中将这一历史性伟大时刻融入课程设计中。
如教师选取闽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线条工具绘蓝图”一课,借助百年来党的峥嵘岁月历史背景情境,以“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红歌《映山红》绘制插图导入,在课堂导入时播放《映山红》歌曲,展示自制党旗、山脉等教具,讲述党的相关知识等,打造一个红色情境。
学生在情境渲染中循序渐进地学会绘制单弧曲线、双弧曲线以及创意运用曲线工具,对党的敬畏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怀被激发。学生在浓浓的爱国主义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学生的“中国心”在信息学科课堂中也一样强烈而真诚地跳动着。
在探索教学情境时,教师意识到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更要让学生对“一个中国”有更直观的理解与体会。如四年级上册的“混排图文美版面”一课中,教师将独特的厦门地理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以“闽台缘,中国心”为情境贯穿课堂,让学生在“闽台情缘和历史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制作图文混排的文档,最终完成技能的掌握。设境激情,无疑是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渗透。
2.传承“民族魂”
研究了新版教材后,教师发现教材改版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增设了单元的划分,于是精选了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演示文稿展成果”。本单元共有6课时,知识点衔接层层递进,学生又有了两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能更好地开展单元探究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好小组,以“航天梦,民族魂”为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了解、探索,发现中华民族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延续千年的飞天梦。经过一系列主题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制作演示文稿、讲述展示他们眼中的“中国航天精神”“中国太空梦”“中国航天英雄”。教师将中国历来的航天背景融入教学情境设计,在单元式学习中以境促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刻且直观地学习与理解知识及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传承独有的“民族魂”。
造境悟情,感受责任担当家国情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的“少年强则国强”,跨越百年成为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青少年响亮的集体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儿童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一代,只有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日益增强,伟大美好的强国梦才能一天天落地实现。教师作为儿童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把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道关卡义不容辞。
1.感受“家国情”
教师生动展现情境,突出主题情境任务,借助学科的融合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能弥补单学科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成了世界的目光聚焦。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在疫情防控上国家做出的努力,相关医护人员做出的牺牲,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教师精选了四年级下册“编辑音频出效果”一课,改变传统按部就班让学生认识电脑上的音频软件的教学方式,与多门学科教师一起合作将音频软件的学习进行跨学科项目化设计,用感悟表达“抗疫英雄,浓浓家国情”的主题式任务情境贯穿多学科教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课上播放与疫情相关的平凡善举和众志成城抗议的视频,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人民一直站在一起勇敢地面对疫情;音乐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学习为抗疫一线人员创作的歌曲《平凡天使》,在歌曲氛围中感受抗疫前线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语文习作课上,教师进行“疫情下平凡人中的不平凡举动”作文的书写与讲评,让学生将疫情期间的感悟写成作文;信息技术课上,教师通过设计分层任务,即基础任务是录制语文课上所写习作,提升任务是给抗疫电视剧配音,最终完成音频编辑的学习。在任务式情境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技能、更真切地感受“家国情”。
2.领悟“责任感”
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还不够浓烈,要让他们有更多的责任担当,必须让他们意识到社会的事情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也是社会重要的一份子。如在“巧设形状调版块”和“设计版面制作报刊”的Word操作课程中,教师创设在社会热点“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情境下的循序渐进Word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设计“光盘行动”警示语和“垃圾分类”电子小报。学生通过这两课的活动情境学习完成知识点的掌握,又真切领悟到自己是校园、是社会的一份子,“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在课本和口号中,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落实到行动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立德树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明白学科育人的重要性,创设“形真”“情深”“意远”的多样化教学情境应用于教学实践,自然而然地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中。
参考文献
郭元祥. 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J]. 教育研究,2020(4): 4-15.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 (2019-4-30)http://www.xinhuanet.com/2019-04/30/c_1124440193.htm.
郭元祥,彭雪梅. 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5): 1-8.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