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管理协同、意识素养、资源培训三个层面的问题,并经过实践案例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进一步分析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质量;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8-029-03
山区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相对滞后的区域,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尤其面对疫情突发状况下,在线教学的需求激增,如果不及时施加创新干预策略,山区和城市的教育差距也会越拉越大,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因此,发现和研究农村教育信息化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并加以解决,是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推进北京房山山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有效策略促进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体现在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传输技术实现知识信息的开放化、互通化和场景化。山区学校与一般学校相比,由于地域条件限制,资源配置不均衡,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山区学校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将外界资源连接至本地课堂,通过共享交流,启发学生思维,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对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传统教育模式变革
传统教育模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学,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融入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这一传统模式已然发生了变革。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实现远程教与学做好了铺垫,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的连接,达成广泛的知识共享和信息传输。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互通设备,学校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需求更加多元,这些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双师课堂教学、Pad智慧教学及混合式学习等。通过信息化设备实现资源互通,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创新了教育教学形式。
3.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山区学校中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影响愈加显著。优质资源的覆盖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借助平台资源,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开始探究适用于山区学情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受教学方式的影响,提升了学科学习兴趣,突破固有知识局限,发展深层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信息化普及的影响下,基础设施配备和智慧教室配置方面均取得初步应用成效,教育教学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
4.保障后疫情时代教学质量
2020 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给全国的教育教学带来重大挑战。在教育部的精准部署下,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响应,一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大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此期间,山区学校借力互联网,综合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远程上课、作业提交和反馈等学习活动。山区学校处于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教育信息化为其应对疫情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后疫情时代,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山区教育信息化有效策略是进一步促进山区学校应对线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面向未来教育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
当前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提升山区教育质量,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政策推动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发展[1]。随着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提升计划落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落实及“三通两平台”系列工程的搭建,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城乡基本完成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实时更新的过程。
(1)管理协同层面: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山区学校缺乏对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具体表现在信息化发展设计理念不足,缺乏贴近学校实际的信息化长远目标规划,阶段性目标不够明确。可以看出山区学校教育信息化意识比较浅薄,缺乏教育改革的内驱力;在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落实方面存在管理空缺,没有建立相应举措及评估;对已有的信息化设备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
(2)意识素养层面:师生信息素养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实施质量的直接因素。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当下,要转变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有信息意识,更要会用、用得恰当、用得有效。不断增强教师信息素养,激发教师运用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内驱力。
疫情期间,全体教师为保障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打破固有观念,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一转变也给山区师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后疫情线上教学时代,面对较为复杂的山区情况,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需求和背景各异,如何因需施策,科学设计培训内容,也是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资源培训层面:山区与城区教育本身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相对于城区来说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将资源照抄照搬并不适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精确定位山区教育内容资源体系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山区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匹配当地人文地情,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个性化,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第二,线上教学的资源形式大多以视频内容为主,对于山区教学的精准需求不能达成,同时视频资源对于网络带宽要求较高,教师和学生会出现获取资源不及时的情况。
“互联网+”背景下双师课堂及在线教学的应用实践
1.双师课堂教学
双师课堂旨在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双线供给模式。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重点解决房山深山区和浅山区等师资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借助学校双师课堂的建设,促进学校内外师资优势互补,校际间资源共享和互助提升。借助课题研究,促进“双师”课堂建设的纵深发展。通过校内、校际间的“双师”课堂实践探索与应用,实现优秀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或者山区校教师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青年教师发展愿望。
2.在线教学
面对疫情,全区中小学推迟返校开展在线教学。要想做好在线教学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山区学校的在线教学,教师就必须做好混合式教学设计,应用优质的学习资源。区信息中心为满足这一需求,帮助梳理师生熟悉的视频会议软件功能,调研在线教学需要的视频制作、图像处理等工具软件需求,制作图文并茂的软件教程,并发布在区信息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房教E分享”栏目,分享给学科教师自主学习,提升广大教师的在线教学技术水平。
互联互通不仅支撑了山区学校的在线教学,伴随着应用的深入,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心小学一校多址之间的管理和沟通需求方面,技术支持解决了难题,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互联网+”下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房山区针对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创新形式,探究得出促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管理政策开放:鼓励创新,促进协同
开放的管理政策是引导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房山区促进山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政府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引导多主体间的协同,充分发挥教研团队、高校、企业及学校的专长,促进多方协同发展,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创新。充分借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靠谱COP团队智慧资源,协同学校共同制定智慧学案,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模式,共同磨课教研,加速山区学校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校企合作,发挥“学科网”等企业的专业产品优势,夯实学校具体设计的落地执行,实现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2.教育理念更新:树立信念,更新理念
树立坚定的信念是推动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先导。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企业、教研团队、学校及教师等各方要坚定信息技术必将改革传统教学的信念。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激发主体责任和使命感,根据区域现实情况,不断创新更新发展理念[2]。
山区学校校长作为信息化改革的领导者,要坚定改革的信念,充分发挥决策能力,领导本校师生优化信息化环境,体验平台资源优势,为师生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3]。另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要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认同发展主旨,践行发展规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反馈完善,让山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更好落地。
3.人员与资源适用:培养、引进人才,适配资源
教育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建设,适配资源是保障建设的必要条件。要有效推进山区学校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和专业信息化人才推动。在房山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校长的信息化理念越强,信息化建设设计就越完备,信息化的融合应用就越充分。另外,必须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北京市校园网建设之初,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按照地域将网管教师划分为八大组,采用分片管理分层培训的方式,致力于培养一支信息素养过硬、拥有教育情怀的网管骨干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辅助领导统筹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另一方面扎根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理念影响周围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对接市级区级信息化建设培训,将理念和技术落到实处。
4.培训技能专业:健全体系,创新方式
教师队伍的培训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要引进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山区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教师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因此,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要以专业教师培训、提升师资力量为重心。
在山区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要将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必须优化培训设计:以国家级、市级培训为主体,校本培训为核心,从面向团体教师培训转为一对一、一对多精准对接。房山区每年开展系列学科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从最初的电子白板应用培训,到录播教室应用能力的建设项目培训,再到混合式教学设计培训,为山区学校培训了一批信息素养较高的学科教师。同时,山区与城区学校之间组建多类型教师团队,通过“基于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评改一体化研究”等项目,整合市级骨干、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带动山区不同水平的教师共同成长,推动山区学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利用互联网便捷优势,通过“Pad智慧教学”“双师教学”等创新教学形式解决山区信息化应用环境的问题,设定开放的管理政策、树立坚定的理念意识、引进适配人才和资源、创新培训学习形式,期待为其他山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何易立. 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探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6): 67-72.
雷励华,张子石,金义富.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反思与重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19(10): 47-53.
闫寒冰,郑东芳、肖玉敏、苗冬玲. 信息化变革中校长角色的个案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5): 112-118.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