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遗址里的动物秘闻

2022-12-29 08:20徐啟航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陶寺扬子鳄距今

徐啟航

鹤骨做笛子

时间:距今9000~7800年

地点:河南省贾湖遗址

笛子是世界各地都有的古老乐器,但人类是何时发明它的呢? 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 不但是已知最早养猪的地方,還出土了全球最早的笛子。在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3 0 多支骨笛, 均由丹顶鹤的尺骨( 翅膀骨骼) 制成。其中最完整的一支长2 3 . 6 厘米,笛身均匀钻有7个圆形音孔。测音后,发现它能发出完备的六声音阶和不完备的七声音阶,音色也不错。用鹤骨做笛子,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残忍和煞风景,在史前却也是难得的浪漫了。

迷恋螺蛳胜今朝

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地点:浙江省良渚遗址

劳累一天后,在夜市上嗦一碗鲜香肥美的炒螺蛳,很爽吧!在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圣地良渚,先民们也好这口儿。良渚古城建在太湖周边的河网湿地中,自然是靠水吃水。在遗址周边的古代垃圾堆里,考古人员找到了大量螺蛳壳,壳还很完整,可能是用骨针一类工具挑着吃的。良渚人对河鲜的迷恋不止螺蛳,遗址中还有丰富的鲤鱼、鲫鱼、鳢鱼、青鱼、鳖、龟、蟹、蛤等遗存。虽然良渚先民也养猪、打猎(灰坑里甚至有华南虎骨骼),但他们遗骨中的锌含量较高,表明他们主要靠吃水产来补充蛋白质。

四川盆地象出没

时间:距今约4800~2600年

地点:四川省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

2021年3月,在著名的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人员发掘出100多根象牙,还有精美的象牙雕刻品。在年代稍晚的金沙遗址,此前更有上千根象牙出土,最长的有1.5米。它们是古蜀先民的重要祭品,均来自亚洲象。今天四川盆地没有野生象,但上古时代却不同。商周时期气候温暖,黄河流域都有大象,更温暖的四川盆地也是产象区。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加上长期捕猎,四川的象群逐渐从平原退缩到川东、川南山区,直到唐宋后才彻底消失不见。

扬子鳄皮蒙神鼓

时间:距今约4300~3900年

地点:山西省陶寺遗址

位于山西汾河流域的陶寺古城,被考古学界认为很可能是上古帝王尧的都城。陶寺遗址规模宏大,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还有8件鼓。这些鼓的鼓身是一截挖空的树干,鼓面蒙皮则是特殊材料扬子鳄皮。扬子鳄古称“鼍(t u ó)”,体型虽小,求偶时却会发出响亮鸣声。用扬子鳄背部或腹部硬皮蒙的“鼍鼓”,据说洪亮如雷,是上古时作战、祭祀的必备礼器。鼍鼓在史书里记载颇多,但20世纪30年代才在安阳殷墟首次被发现,陶寺鼍鼓又比它早了近1000年。今天,扬子鳄只在长江下游还有少量野生种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在黄河流域多处先秦遗址中,都有其骨骸出土。这表明,当时扬子鳄曾在北方栖息。

饲料圈养梅花鹿?

时间:距今约4300~3800年

地点:山西省新砦遗址

古代常见的梅花鹿,没能像猪牛羊一样被驯化为家畜。不过我们的老祖宗,或许也曾试图驯养过它们,河南新密的新砦(zhài)遗址就透露了一点线索。此处先民主要以务农为生,遗址里野生动物骨骼较少。奇怪的是,唯独梅花鹿骨骼比黄牛、绵羊还多,数量仅次于家猪骨骼。对鹿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显示,相比地域、年代相近的其他遗址,这里的鹿平时摄入了更多“C4植物”和蛋白质,比例接近当地家猪。(按光合作用方式不同,植物可分为C3和C4两类。)梅花鹿在野外主要吃C3植物,而粟(小米)、黍(黄米)等上古北方常见谷物,正是C4植物。因此有学者推测,此处的鹿和猪牛羊一样,是先民圈养的家畜,还喂谷物饲料。可惜对梅花鹿的驯化似乎失败了,这种动物的规模化养殖到20世纪才成熟。

点点//摘自《博物》2021年第10期,本刊有删节,夏希/图

猜你喜欢
陶寺扬子鳄距今
扬子鳄分四步过冬
陶寺:寻源“最初中国”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成长吧!扬子鳄
《乐问》之“夏尺何当”试答——兼谈陶寺“圭尺”长度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浙江进行扬子鳄第7次野外放归
山西考古发现最早宫城
宁波风物志
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