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青年,该如何“平视世界”

2022-12-29 08:20雅惠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平视世界

雅惠

事件回放

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90后、00后运动员的形象鲜亮生动、充满个性,在赛场内外展示出落落大方的精神气质,他们是中国新一代青年的代表,而观赛的年轻人也不再简单地将荣誉等同于一时成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短短几十年经历了国家强盛的全过程,从“留洋潮”到“海归潮”的起落,从“全民学英语”到“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转变,从崇拜“洋品牌”到“国潮”的盛行……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青年一代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他们坚定而自信地平视世界,并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对话。

01展现开放心态,世界也会为你打开

在东京奥运会上,人们在为夺金者加油呐喊的同时,也为获得银牌、铜牌,甚至为未取得奖牌的运动员感到骄傲。胸怀开放的年轻人不仅关心运动本身,更能把运动精神投射到日常生活中,找到激励自我奋进的力量。

“由于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知识在增长。”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中如此评价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其实,不仅科学如此,人类社会每一个领域的发展都是这样。如今,平视世界的中国人,对成功和失败表现出更加开放的心态。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20年上半年,中国航天发射连续两次失利。对此,载人航天办公室在发布会上正面回应发射失败情况,承认航天事业的高风险,很多网友也在留言中“花式表白”,表示“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初中生还给科研人员写信分析发射失利原因,长征七号总设计师和总指挥给这位孩子回信,赞许其“分析推理很有逻辑,见解也很独特”,鼓励他长大后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两封信的良性互动,不仅显示了当代科研工作者实事求是、勇于攻坚克难的诚恳态度,也让人看到下一代面对挫折的态度。尽管对于复杂的航天问题,这位初中生的分析还不够成熟、到位,但这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他对待航天发射失利并没有诉诸情绪,而是努力在认知能力范围内做一番理性表达。这封初中生的来信,表达了下一代平视世界的态度与立场,彰显了未来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

在我们面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上,难免有“夺不了的冠军”“飞不起来的火箭”,谁也不能保证成为“永远的第一”。对于失败和错误,坦然面对、吸取教训,才是更成熟的态度。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向优秀的对手表达敬意,也是平视世界的应有姿态。向世界展现开放胸怀,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求同存异,世界终究会为你打开。(文/王钟的,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02放下偏见了解世界,才能平视它

2015年,我来到德国亚琛,开始了机械工程专业的留学生活。正是在开始留学之后,我才更加清楚、直观地认识到了中国与德国、中国与世界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对差距,在脑海中建立起了中、德两国制造业的“全景图”,从而有了“平视世界”的感受。

什么是平视?当然就是既不仰视,也不俯视。举例来说,中学时代对“德国制造”崇拜的我,大概就处于“仰视”状态,而我的某些同学坚信中国制造业已然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对欧美制造业不屑一顾,则多少有些“俯视”的成分。在我的理解中,“平视世界”意味着既能正视别国的长处,从中学习进步,也能找到自己国家的优势,避免踩进别人已经踩过的“坑”。

初到亚琛那段时间,当我在超市里买到和“中国制造”区别不大的小五金产品,或是发现宿舍的电器时不时也会出现故障时,都会生出几分“不过如此”的感慨。学校的教育方式更让我有些困惑——“应试教育”的成分一点不比国内少。整个硕士阶段,我的生活主要就是一门一门的课,以及接踵而至的高难度考试。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了两件事:第一,“德国制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话”,中国在不少产品上都有追赶和超越的机会;第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方式,并不像许多人想象中那么不同,以课程和考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未必“落后”,反而可能是学生筑牢基础的必由之路。

两年的硕士课程很快过去,我顺利申请到了本校的博士名额。读博期间,我得以深入到德国高精尖水平的工厂中,看到了最新研究成果如何与一丝不苟的管理相结合,转化为高效率、高质量的产能。与此同时,我也阅读了不少与国内制造业现状相关的一手文献,对“中国制造”能从“德国制造”中学到什么有了独立的思考。

如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回到国内,为“中国制造”添砖加瓦。在逐渐将视角调适至“平视”的过程中,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坚定了回国发展、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回顾自己“视角”变化的过程,我意识到一件事:对其他国家的某个领域有深入、清晰、全面的了解,是真正做到“平视”的重要前提之一。(文/许戈,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03“平视世界”是一种力量和底气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视世界”的论断,既是中国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做出的战略性判断,也是当前中国对待国际关系转变后的一个整体新基调,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内心映射。

在各类网络平台上,青年一代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让中华文明“破壁出圈”。从笔墨纸砚到养蚕缫丝,从“东方树叶”到“煮海为盐”,90后李子柒以充满烟火气和田园风的短视频,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22岁的B站U 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和苹果公司C E O库克开展了一场近20分钟的访谈。而在更早些时候,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与纽约视频博主郭杰瑞曾进行过多次连线对话,话题涉及中美双方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睁眼看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彼此平视和交流,传递出的是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声音。

面对“新疆棉被污名化”“新冠病毒溯源阴谋论”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理性发声,凝聚力量,用微时评、微漫画、V l o g等形式呈现事实、戳破谎言、揭露真相。

平视世界,是一种角度和态度,更是一种力量和底气。平视世界需要国家实力作为后盾,特别是科技进步和制度优势。抗击新冠疫情暴露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治理问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与底气,为中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话语空间。

今日之中国,正以坚毅的步伐砥砺前行;今日中国之青年,正以“平视”为姿,与世界比肩,面向未来。(文/钧天、陈静,资料来源:《“平视世界”的一代,正在努力传递真实的中国声音|中国青年阅读指数》)

网友这么说

@一格:平视绝不仅仅是一种不接受威胁、不接受霸凌的实力,更是推己及人、互惠互利、相互尊重的文明秩序。

@森林之魅:平视的姿态,即使我们实力升到第一位也是如此,华夏文明从来不会称霸,我们喜欢多元与融合、和睦与互惠。

@知晓:既不必仰视,也不要俯视,平视的心态更健康,而拥有这种底气是幸运的。

@荔枝:我们这代人是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平视世界的,何其有幸!

@張志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辈当自强!

猜你喜欢
平视世界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平视
好习惯“坐”出来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