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思政体系构建原则探析

2022-12-29 03:45黄慧化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专业课程育人

黄慧化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自此,课程思政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各大高校和教师举全力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实施。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点明了课程思政建设应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2022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思政育人体系”的概念,为思政育人指明了大方向——课程思政建设应从专业高度搭建思政育人体系,明确每个年级、每门课程、每次教学活动的思政目标,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逐级递进、相互支撑,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建设思政课一体化基地,“分专业大类深入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点明了专业思政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专业思政体系构建价值

1.1 内涵解析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和借助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通常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注重在各类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

专业思政是在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全面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专业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1.2 专业思政体系构建价值

站在整个专业的高度,规划和设计一个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意义重大。理论上,应从专业层面切入,深挖专业的价值意蕴,搭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科学选取主要思政点,找准专业课程、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之间的“契合点”[1],系统整合专业内的课程思政元素与育人方式,注重课程思政研究的系统性[2],实现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的深化,形成专业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和圈层效应。实践上,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搭建,应明确各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保证思政教育润无声地有效进行,进一步提升课堂育人功能,提高整个专业的思政教学效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2 专业思政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明晰了专业思政体系的构建方向和原则。

2.1 遵循以点建面、点面结合的全面覆盖原则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一个个政治思想、主张和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绘制思政框架内容,建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等知识“面”,凸显系统化功能。专业课程思政从职业的角度演绎岗位所需道德、品质和精神,向学生传递具体思想品德知识“点”,凸显深入化效果。比如,思政理论课强调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紧贴课程内容,细化为“市场调查职业道德”“广告宣传职业道德”“新媒体营销职业道德”“产品销售职业道德”,深入解释“职业道德”的范畴和正确做法。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思政二者点面结合,合理安排,能够实现全面覆盖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高效育人。

第二,每门课程从整体的角度制定德育目标,形成道德培育的若干“面”,分散于课程教学的不同“点”,通过知识点的贯串,联结成为“线”,进而组成“面”。比如,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制定育人“思想道德素质”面和“法治素养”面,针对法治素养,可分解为“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思维”“守法用法”线条,落实到“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等知识点。又如,专业课“市场调查实务”明确培育“市场调查职业道德”面,可分散为“信息调查职业道德”“信息获取职业道德”“数据整理职业道德”线条,进而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融入“不弄虚作假”“诚实守信”“尊重消费者”等知识点。以知识点组建知识面,既不遗漏也不重复思政教学点,循序渐进,易被学生接受、消化和吸收。

2.2 遵循人、环境、教育交互影响下的教育类型丰富原则

2.2.1 知识类型丰富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的内涵得以扩展和延伸,不再局限于“毛概”“思修”“党史”“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等学科中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爱心公益”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人、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比如在近期掀起的“党史宣讲员”热潮中,志愿者们将习得的革命烈士先进事迹和党史理论传播给参观者,在宣讲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属于典型的思政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建构起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的综合体。其次,知识有外显的显性知识和内隐的隐性知识之分,专业思政教育亦如是,思政显性知识体现在书本教材、课堂传授等理论教学中,思政隐性知识隐藏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同学的交际沟通里,乃至于周围的花草树木中。因此,要重视人、环境、教育的相互影响,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齐抓共管,全方位授课、全课程育人。

2.2.2 教学方式多样

“高谈阔论讲大道理”不是唯一的思政教学方法,“润物无声”“溶盐于汤”是专业思政长效久安的出路。课堂案例融入思想道德修养,故事讲述启迪人生,活动讨论明辨是非,教师分析指明方向,课外实践锻炼心性,社会实习磨炼意志,每一堂课、每一件事、每一次经历、每一次课外活动,乃至每一次谈话、聊天、交流,都能作为思政教育的契机,引领学生价值塑造和成长。专业课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做好课程思政[3],利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守好自己的渠,育出栋梁之才。

2.2.3 教学手段灵活

集中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前预习、课中讲授与课后复习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思政教育的开展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考虑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营造育人环境,教师言传身教,生生正向传动。比如,“湘商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上文化墙”时刻提醒学生感悟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刻领会必备职业素养。教师遵守法律法规,谦虚好学,与人为善,爱护学生,内外兼修,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即是最好的思政教学手段。

2.3 遵循由浅入深、由普适到专有的层次递进原则

1)专业思政的开展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理论知识深度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课外到社会,逐层递进。“立足政治性,发展科学性,弘扬人文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首先,立足政治性指明了思政教育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方向,思政课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讲授科学的政治理论,承担神圣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任务。这是思政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专业思政体系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以此作为专业思政培育和发展的基石和摇篮。

其次,发展科学性表明了思政教育应当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讲授科学的理论,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这意味着专业思政教育从理论向实践延展,它不拘泥于课堂理论讲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党史馆、纪念馆,到乡村、农村,到企业、社会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认识自我、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

最后,弘扬人文性表示思政课应该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思政教育。专业思政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在整个大学期间分阶段、分层次地引导、教育、启发学生,使之明辨是非,持续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2)遵循学生需要和理论演绎规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解为不同类型的素养,从通用性逐渐过渡到专业性,培养面向专业岗位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必然要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环境制约律、需要接受律、适应超越律和主体多向互动律。教育者既要从学生的现有需要、知识水平出发,又要按照社会的能力要求和实践要求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最终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于此,专业思政教育起初注重价值引领,培养通用性素养和道德类素养,根据学生需要,慢慢注重能力培养,着重工作类素养、部分岗位素养,再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能力培养,强化通用性素养、工作类素养,侧重岗位类素养。

3)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专业思政教育的开展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成熟度、思想变化、学习适应性和综合素质等实际情况,制定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学年的专业思政知识传授重点和教师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学年学生特点与教育教学方法

2.4 遵循各类课程相互支撑的协同一体原则

2.4.1 思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

思政理论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教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而理论宣讲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感受和感悟其中的思政元素,其理论认知和理解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拥有更宽广的心胸和更大的格局,进而渴求更多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即是典型的思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案例。劳动教育课堂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和传递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坚定“扫一屋,并扫天下”的信念。然后,学生在打扫、浇水、整理、清洁等各种劳动实践中体验“用双手创造美好”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赞誉和满足感,增进对劳动光荣的理解。因此,思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协同一体,有助于塑造符合国家需要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4.2 思政与专业技能相互支撑

过硬的政治素养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是人才的两条腿,政治素养是“软件”,专业技能是“硬件”,双管齐下,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专业特性,面向具体岗位,侧重相关专业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讲授白求恩医生、抗疫英雄钟南山、张定宇的事迹,帮助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理想信念。同样地,专业技能里隐藏着思想道德素养,应该合时宜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比如在市场调查信息采集中,教师教会学生信息采集方法的同时,强调不准弄虚作假、编造数据、误导被调查者等,保证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

2.4.3 课程与课程相互支撑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相互支撑。每门思政课程是独立的,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课程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相互支撑。思政课为专业技能培养提供高素质的土壤,专业课使得思政教育纵深发展[3],二者相辅相成。简言之,思政课侧重教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专业课侧重教会“怎么成为这样的人”,通过专业理论课中具体情境分析和问题处理,学生面对利益是非,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履行社会责任等;通过专业实践课中亲身面对和处理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学生在逐渐“成为这样的人”的过程中,深切体会“成为这样的人”的价值和意义。再次,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支撑。每门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达成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目标。

只有思政理论与实践、思政与专业技能、课程与课程等协同一体,互为支撑和补充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显现出专业思政的育人价值,让教师更加明确自己守的是“哪一段渠”,进而做到“守好那段渠”。同时,各类课程协同一体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思政点重复与雷同现象,降低了思政点遗漏的可能性,更加全面、全方位地培养人才,切实将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3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思政体系的构建从专业层面着手,遵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引方向和搭建原则构建专业思政体系,深化课程思政与价值塑造,是非常重要和合时宜的。专业课程思政将大力提高课堂育人效率,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当然,明确专业思政体系搭建原则之后,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还有赖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评价[4]、树立示范标杆等[5],才能真正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专业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