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普外一科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laparoscopic gastric perforation neoplasty,LGPN)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胃穿孔(Gastric perforation caused by peptic ulcer,GP-PU)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诊治的68例GP-PU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不同术式将68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胃穿孔修补术,实验组采用LGPN,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用时、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GPN治疗GP-PU的临床效果显著,既能缩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改善血清胃泌素水平,又能减少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属于常见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其会引发胃穿孔,加重病情的同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胃穿孔多是在消化性溃疡发展的基础上导致的长时间饮食不规律后,胃酸以及胃蛋白酶提升后,十二指肠黏膜层以及肌层的溃疡加深,引发多种危害生命安全的临床表现。以往,临床针对消化性溃疡所致胃穿孔(GP-PU)采用保守疗法治疗,如减压、禁食、胃导管放置等治疗,但如患者穿孔孔径较大,或是出现严重的腹膜炎时,保守疗法效果不佳,甚至引发生命危险,因此,需要及时实施手术治疗[1,2]。常规的开腹手术术式因创伤面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慢等弱势,使患者接受度不高。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LGPN)用于GP-PU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3-5]。本研究选取68例本院诊治的GP-P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方法探究LGPN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GP-PU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不同术式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2~58岁,平均(45.53±4.05)岁,病程5~13h,平均(9.25±1.35)h;实验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1~59岁,平均(46.20±4.11)岁,病程5~16h,平均(10.25±1.88)h。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P>0.05。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病情。
对照组行传统胃穿孔修补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逐层切开并进腹,在直视下,对穿孔部位做缝合处理,腹腔采用温盐水冲洗,之后缝合切口。
实验组患者行LGPN,气管插管全麻,建立气腹,作1mm弧形切口于脐下,将其作为观察孔,在两侧的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处,做操作孔,将腹腔镜从观察孔置入,对腹腔的情况进行观察,并清理腹腔积液与胃内容物,用7号线,纵轴缝合穿孔部位,并做打结处理,之后用网膜覆盖,固定好穿孔处,腹腔采用温盐水冲洗,置入引流管,术后1~2d确认是否有切口感染,待没有液体从引流管排出后,将引流管做移除。术后两组均行抗感染治疗。
①对术后预后情况、血清胃泌素水平(术后72h)、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②通过统计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来评价术后预后情况;③并发症:肺炎、伤口感染、肠粘连、腹腔感染。
所有数据处理应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用时、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分析
术前,两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IL-6水平、TNF-a、hs-CRP水平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日、3日实验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TNF-a、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血清胃泌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分析(±s)
表2.两组血清胃泌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分析(±s)
指标 组别 术前 术后1日 术后3日胃泌素(ng/L) 实验组 37.18±8.12 46.28±9.42 66.30±10.19对照组 38.32±7.88 42.42±7.48 60.12±11.38 IL-6(pg/mL) 实验组 13.20±3.39 19.78±4.12 14.74±3.76对照组 12.78±3.12 22.45±5.25 18.94±4.56 TNF-α 实验组 1.79±0.51 2.32±0.68 2.02±0.58对照组 1.72±0.48 3.21±1.09 3.01±0.89 Hs-CRP(mg/L) 实验组 5.42±1.98 8.69±2.91 8.33±3.17对照组 5.21±1.79 12.52±3.28 10.54±3.56
实验组肺炎、伤口感染、肠粘连、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6.47%),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或者因长期的胃溃疡所造成的胃黏膜损伤,造成了胃黏膜上皮物理性屏障的损伤。胃溃疡出血极易导致失血性休克,且因失血性休克导致的继发感染发生率也可达到5.00%以上[6,7]。胃穿孔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消化性溃疡有显著关系,其中患者的不规律饮食会引发胃溃疡情况严重,从而病情不断加深,溃疡不断严重后,渗透到肌层中,引起穿孔,会加重患者病情与痛苦[8-10]。如不及时治疗GP-PU,会导致患者死亡,威胁患者的生命。
而近年来,GP-PU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的传统开腹手术,虽能修补穿孔部位,改善临床症状,但对于部分消化性溃疡所致的胃穿孔患者来讲,如老年人、机体状态较差者,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手术应激反应大,故会延长术后恢复时间[11,12]。因此在临床相关判定中认为,开腹手术的实施可能会引发腹膜炎的出现,因此,寻找及开展一种创伤小、手术应激反应小的治疗方案,对提升GP-PU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在GP-PU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LGPN目前在临床中相对十分常见,作为一种微创性的手术形式,手术中的切口相对较小,对常见的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穿孔治疗十分适用。通过应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手术引发的缺陷,减少了术野的弊端,伤口变得较小,从而规避了因以往伤口较大,导致的继发性伤口化脓和感染,或者是二次溃疡,同时在此手术中,通过穿孔修补、冲洗腹腔等措施,能减轻对正常组织的影响,减轻术后疼痛感[13,14];一般情况下,LGPN时患者打孔的位置一般为三孔法和四孔法,在临床中常用的是三孔法,一般需要两名医师进行操作,通过脐下的位置放置腹腔镜,通过在左侧锁骨以及右侧锁骨中线点的下缘3~5cm处,选择适中的穿刺点,分别放入主要操作孔和副操作孔,从而完成手术,另外在右侧的穿刺孔区域放置引流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腹腔内导致感染的可能性[15]。
通过本文结果证实:术前,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IL-6水平、TNF-a、hs-CRP水平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日、3日实验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TNF-a、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对人体的机械性牵拉作用相对较轻,术后机体反应性诱导产生的IL-6以及TNF-a和hs-CRP等因子相对较少[16];腹腔镜手术阶段双极电凝等操作形式,可减少局部胃黏膜损伤诱导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激活,防止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17]。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提高,证实实验组术后胃黏膜分泌功能的改善,患者手术的安全,以及治疗效果的提升。此手术不会暴露腹腔内其他脏器,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切口小,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8]。
腹腔镜修补术在对此疾病的治疗中,其手术效果优于常规手术的原因在于:腹腔镜修补术的应用可稳定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状态,同时降低了对儿茶酚胺分泌的刺激性,其中儿茶酚胺对胃泌素有阻碍性效果,胃泌素含量的下降会造成胃肠功能的失衡,动力下降,同时机体创伤的应激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度提升,胃部和小肠运动有阻碍。
综上所述,GP-PU采用LGPN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