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黄 岱
通过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下简称“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种子教师、骨干教师和名教师为目标,按照“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新思路,成功构建了聚合团队智慧、整合学校资源、融合多方力量锤炼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新模式,成功营造了湛江市级特校教师、县(市、区)与粤西特殊教育教师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立足本校,着力推动本校高质量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带动湛江县(市、区)特殊教育教师成长,共建辐射粤西共建特校教师专业化发展。“1”即融合协同高校专家、省市教研员和学校省市级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力量,组建一支优秀的研修指导团队。“+5”即融合协同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省市特殊教育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组、湛江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岭南师范学院等五大资源,共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N”即融合协同特殊教育、普通教育、残联系统、文化系统,以及爱心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多元力量,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1.设立校内研修资源。(1)设立校本研修指导机构。成立由校长主持的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名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教研组为主战场的校本研修团队。(2)配套校本研修场室。(3)建设网络研修资源。为打造服务区域的网络资源,成立特殊教育信息技术2.0项目办公室,先后建成校园电视台、盲人电影院、录播室、摄影室等功能室,并与湛江市教育局装备中心、爱心企业(机构)、省内外同行等优质网络资源团队联动,开展常态化线上教师校本研修活动。
2.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圣人积聚众善以为功”。办学34年来,本校重视发挥各方面力量办学,积极主动整合大学、教研机构、名家名师等校外优质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近5年,我校邀请省内外高校专家、省教育研究院博士、省内普特教名师名校长等来校授课指导160多人次,邀请书法家、摄影家、朗诵名师等爱心名师名家与本校教师开展协同教学,开发教学资源,促进资源整合。
以项目创特色,以项目促提升。主要做法是:一是创建校级特色项目。主要有特殊学生语言康复与发展项目、艺术体育康复教育项目、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课程研究项目、文化创意建设项目、区域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教师培训项目等;二是申报省市级示范项目。近年本校在研项目有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实验基地特教人才培养项目、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课题研究项目、广东省省级校园生活垃圾教育基地校园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广东省特殊教育内涵发展项目、广东省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湛江市文化创意基地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和康复、教育、展示“三位一体”湛江市特殊艺术文化创意园项目等。通过项目研究,为教师搭建更大研修学习和专业发展平台。
1.五种学习促提升。一是诊断指导学习。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成员到学员所在学校,针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观摩诊学指导。二是引领指导学习。如定期邀请工作室顾问、导师或名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专题讲座培训等。三是研修交流学习。如定期开展工作室团队跟岗研修、课题成果分享、课例研修等线上线下交流学习。四是项目式学习。如围绕省、市、校级项目开展学科教研组、项目组培训学习。五是自主提高学习。教师通过专业阅读、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等形式自主学习提升。
2.课题合作塑精品。借助专家、大学教师、名师团队等力量通过课题指导、课题合作开展常态化合作学习、合作教研。近年本校教师主持、参与的省市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共29项,其中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课题“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家校协同康复教育研究”“特殊学校语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研究”等省市级重点课题成为特殊教育教师校本研修精品项目,成果推广在进行中。
3.教研主题周展成果。教研组教学开放周、校本研修与教研成果展示相结合,坚持每个教研组每学期1次教研主题周活动。如传承中国汉字文化教研主题周活动中,语文教师上汉字文化实践活动课(如猜灯谜、识字游戏、汉字艺术作品展示等);书法教师、书法家开设汉字文化教育课程专题讲座;艺术、职教教研组合作开展师生硬软笔书法、传统书法雕刻与拓印、汉字点心、汉字拼盆等艺术作品竞赛与展示活动等。
为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助推区域特殊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我校主动发挥市级特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区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校际合作教师校本研修。如:2021年10月6日—2021年11月21日,我校牵头主办省、市、校级名教师工作室“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线上线下研修活动,研修课程分享到粤西12间特校,包括湛江特校、茂名特校、阳江特校、阳西特校及湛江县(市、区)8间特校、7个省市校级名师工作室,初步构建了以湛江特校为中心,粤西片特校和省、市、校级名教师工作室区域校际特教教师融合研修模式。二是建立送教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以湛江市特殊教育指导(资源)中心和校本研修指导团队为指导、以示范特校及受援特校学校教师为主体,协同湛江县(市、区)特校和融合教育普校(幼儿园),建立送教服务和协同校本研修融合工作机制。
特殊教育教师心怀大爱,身怀普特融合教育技能,特殊教育观念逐步从单一学科教育向“康教结合、普特融合”的复合型教师专业发展转变,从服务本校教育教学到服务区域特殊教育转变。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团队,有30多名教师先后获得“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第七届特殊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名师培养对象”“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有2人教师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导师,1个教研组被授予“湛江市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成功构建了听障学生语言康复“3+X”协同教学模式、盲校语文教育戏剧“3+5”教学模式、普特融合作文“SCC”教学模式、听、智障教育语言文字“一旨五课四展”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本校打造特殊学生语言康复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先后被确立为湛江市文化创意设计基地、湛江地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和评估机构、湛江市特殊教育指导(资源)中心挂靠单位等。
在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实践与探索中,本校办学质量突显。近年先后荣获广东省省级校园生活垃圾教育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湛江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广东省特殊教育内涵发展项目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项目学校等多项集体称号。
本校多元融合协同教师校本研修活动近年愈加活跃,与湛江县(市、区)8间特殊教育学校和阳江、茂名两市特校通过校际、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省市级特殊教育项目合作等形式协同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初步构建了粤西特殊教育文化圈,形成粤西特殊教育融通发展格局。如2018-2019年本校承办的广东省艺术职业教育研讨会、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暨非遗传承教育师生作品展活动深受好评。如今,本校已成为广东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等。
多元融合协同“1+5+N”校本研修模式是本校多年来凝聚多方智慧的实践总结,是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和特殊教育“复合型教师”培养的一个范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诸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精准支持服务、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教师协同研修等方面还有待不断深化和优化。迈入“十四五”,本校将持续完善多元融合协同特殊教育教师校本研修模式,深度整合多方力量,努力构建服务“市域联动,共建共享”省级特殊教育教师校本研修支持体系,助推本校及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