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玉海
(常州华帝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15)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速,提高了并购市场的活跃度,企业的并购实践逐步深入。但并购的动因与种类多样化,我国企业并购领域起步晚,在法规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并购会计处理方面,还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优秀的经验和先进的做法,促使企业的并购会计体系越发完善和作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切实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企业并购活动展开的意义重大,发挥企业间的优势协同效应,合并后的整体价值,明显超出合并前两家企业的价值。积极展开企业并购活动,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拓展规模经济效益发展的空间;利于加速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进程,帮助企业快速提升行业地位与市场竞争力;利于企业过剩生产能力的消化,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促使财务结构体系更加优化,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式入手分析,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可有效指导企业并购会计处理工作展开,避免工作出现混乱等情况,积极推动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改进,以此夯实企业并购活动开展的基础。会计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企业并购会计工作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并购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包括企业的日常活动,同时涉及各参与方的利益,若是主观随意地展开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直接影响企业在并购后经营情况。因此,企业并购活动展开,需贯穿执行国家现行的会计准则,确保活动展开得以有章可循。除此之外,围绕国际上企业并购中参照的会计准则,加强对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处理问题与参照会计准则现状的分析,通过企业经营状况与先进理论的整合,促使会计准则与企业并购会计体系逐步优化。通过提高会计处理方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间接强化并购市场的秩序性,促使企业并购活动得以规范展开,切实发挥会计准则与会计处理方式及并购活动对企业稳中求进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但实际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活跃的资本市场相对较少,公允价值的估计和运用受限,还需完善并购会计准则中对权益结合法等相关的内容。企业利润发展的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大,对企业通过权益结合法操纵利润的思想行为并不能得到完全的遏制。
不完善的企业并购会计相关环境,实际上是指资产评估环境与审计环境等方面。审计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展开的基础保障,但大部分企业对审计工作展开不重视,普遍存在企业未设立职能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监管职能发挥受限等问题,促使企业的并购活动展开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晚,公允价值的评估可操作性有待强化,也是限制购买法在购会计中普及和推广的直接原因。因此,还需加强对资产评估环境的研究,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促使企业并购会计相关环境更加优化。除此之外,忽视企业并购中的潜在危机与风险,包括企业并购完成后并未产生优势协同效应,并购双方资源无法共享,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营运风险;企业并购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撑,企业筹资的途径或方式不当,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或资本结构,从而促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融资风险;敌意收购行为的存在,被并购企业恶意设置障碍,促使企业收购成本逐步增大,最终导致收购失败的反收购风险。因此,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环境建设不能忽视,需加强对企业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手段和思路等方面的分析。
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分支,加强对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与完善显得尤为关键。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头正猛,加速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升级步伐,随着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会计监管体系的滞后性与不适用性等特点越发突出。会计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法律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执法环节的疏漏明显、社会与政府的外部监督力度不足、企业管控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企业并购起步时间晚,导致大部分企业财会人员对并购活动和会计工作要求等方面的了解片面。加上企业的财会人才培养等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其无法得心应手地展开岗位工作,不能灵活处理财务问题。企业并购活动复杂烦琐,财会人员的工作范围随之拓展,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具备处理简单财务问题的能力,还需具备财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充分了解其他企业的财务情况。但由于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企业培训力度不足,导致财会人才缺失,直接影响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创造性与前瞻性及系统性的展开,使得企业并购中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
首先,合理选择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从会计准则规定入手分析,权益结合法适用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会计处理,购买法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但实际情况与会计准则规定存在较大的出入,还需加强明确界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促使其判定标准更加完善。对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企业在利用权益结合法时,通常采用股票交换的手段达成利益共同体,以此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并购后的企业双方以独立的企业主体持续经营。被并购企业的负债与资产等情况,主要依据账面价值入账,在公允价值评估方面无须调整计价基础,会计处理工作展开便利和简单。企业在利用购买法时,需加入公允价值评估环节,加上被并购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的主体行为发生变化,导致会计处理工作展开的难度较大,工作流程更加烦琐。从当前的市场条件分析,企业在购买法中,主要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在并购中获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在权益结合法中,企业间的并购行为相对较少发生。因此,相对于权益结合法,企业间的并购行为用购买法更加合理。购买法加入公允价值评估环节后,公允评估被并购企业的负债和资产等情况,与市场交易双方的要求契合,更利于满足企业双方的资本需求和产权需求等。权益结合法与并购法的应用较高,企业在并购会计工作中,需加强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把控与选择。权益结合法更适用于企业并购实质是控股合并中的股权合并的并购会计问题处理,此企业并购行为相当于是所有者内部合并形成的新经济实体。企业控股合并中的购买交易情况,可采用购买法则处理并购会计问题的处理。
其次,从权益结合法的规范使用入手分析。权益结合法也被称作是股权结合法,是企业并购会计运作中最早应用的方法。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基于的假设不同方面,权益结合法将企业合并视作参与合并的双方,并购与被并购的企业通过交换股权而非资产,以此形成共同的所有者权益,合并形成的新企业中,股东的股权比例不变。权益结合法维持了企业原来所有者的利益与以往的会计基础,可继续利用以往的会计基础,依据以往的账目价值记录企业负债与资产等信息资源。企业并购活动的规范展开,将多个企业合并成集团企业,企业的系统性与规模化更强。新形成的企业对评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泛,通常无须并购企业在账面上确认商誉。但权益结合法主要用于股权相交换有关的合并业务。因此,存在适用范围较窄等不足。同时,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应用,由于操作简单且容易操控利润,对权益结合法带来的隐患问题不能忽视。为了规避存在与潜在的不良行为,在使用权益结合法时,需制定相对严苛的使用条件,加大审核企业对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资格和可行性。可参照国际上企业并购的规定,规范展开权益结合法的资格审核与使用等工作,或是依据国际惯例要求,合理规定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要求,逐步提高权益结合法的审核资格,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和可靠性。
再次,要求应用的并购会计方法,应当与行业发展情况高度契合,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行业类型越发多样,同时对会计核算与方法应用的要求更高;还需加强对新兴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促使企业并购会计实施细则与处理规范更加完善。并购会计方法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需注重结合前沿的科技成果,切实提高企业并购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系统,注重系统的更新升级工作。及时革新不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断强化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规范展开会计处理工作,切实减少企业的资产流失[1]。
最后,加强企业并购会计法则的完善。国内的企业并购会计方法,主要以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为主,而西方先进国家已不再使用权益结合法。但两种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使用,都需要根据企业并购行为和环境等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并购问题复杂烦琐,企业在问题处理中,需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促使并购会计的处理与选择更加优化。第一,权益结合法的限制条件应当进一步明确,防止出现滥用权益结合法等情况,减少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不良影响。通过加强限制权益结合法的应用,促使权益结合法操作规范的可执行性更加强化。第二,加强完善与修正购买法。从购买法的应用现状入手分析,企业完成并购活动后,企业会计比较并购前后双方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的难度较大和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因此,需加大购买法的修正与完善力度,促使购买法的应用环境更加优化。在购买法的基础上,修正被购买方并购日前的未分配利润等方面的内容,规避因并购产生的股东分红利益减少等情况发生。
首先,从审计环境建设入手分析。审计环境建设涉及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两方面,发挥内外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协同效应,更利于规范企业的并购活动与会计处理等工作行为。在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方面,需注重制度环境的优化,完善内部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的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与职能独立性。企业的领导层与管理层需积极转变职责理念和思想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展开重要性的认知度,在企业内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宣传,促使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充分认识,以此形成全员支持与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展开的良好氛围。在内部审计环境建设方面增大投入和关注度,设置职能独立与岗位职责明确的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任免内部审计负责人,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规范展开,实现其作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其次,从资产评估环境建设入手分析。企业应用购买法处理并购会计问题时,要求合并企业以公允价值入账,而公允价值难以准确地估计和运用问题,是我国企业并购会计中常见的情况。因此,应当加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相关规范和准则的完善,加大对价值评估中人为主观影响因素的规定约束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构,为评估业发展注入内驱动力,促使资产评估环境的建设进程加速。
最后,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环境的建设。企业的并购活动类型越发多样性,促使会计问题越发普及,促使并购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并购活动的效果与效率的影响较大。企业并购活动展开可能存在运营风险与融资风险及反收购风险等方面的潜在危机,虽然兼并与收购可加速企业的经济增长,但并购的失败可能和风险不能忽视。企业并购活动展开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需加强对企业并购活动各细节和环节的把控,规范处理企业并购会计问题,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率。加强对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筹集和财务管理及企业形象树立与利益发展空间拓展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在防范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方面,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统筹安排资金,切实规避融资风险。并购企业在设计并购支付方式时,需综合分析目标企业的税收情况与股权结构的变动及流动性资源获取等各种影响因素,并统筹安排股权与债务和先进等方式的组合,促使其更符合收购双方的要求。先考虑买方支付现金能力的限度,促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切实降低收购后的还贷负担。二是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促使支付能力逐步强化。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参照指标,可直观反映出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强弱情况。因此,需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通过负债与资产相匹配的原则和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可采取搭建流动资产组合的方式,通过存货与应收账款及有价证券和现金等方式的合理搭配,兼顾企业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以此强化并购企业支付能力,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降低。
首先,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管法律体系。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利用《会计法》等完善的法律法规,促使会计监管工作展开得以有章可循。利用法律法规强化审批并购会计方法选择与并购资格等方面的内容,规范监督管理并购后企业净利润等指标情况,加大处罚违法乱纪行为的力度,明确并强化直接责任人个人的法律责任,实现法律法规在震慑会计监管等方面作用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管职能。从外部监督入手分析,需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明确政府各部门与各机关的岗位职责和分工情况。针对于监管部门职能交叉的情况,需做到权责利对等,使其能够协调展开企业并购项目监管等工作。发挥社会监管职能,要求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自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其基础上,加大对违反法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社会监管作用的充分发挥。从内部监督入手分析,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一是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设置职能独立的会计机构,分立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等监督人员的工作责任和地位及职权,保持其在企业的高度独立性。严格按照职位分离等原则,合理建立监事会机构与董事会[2]。二是建立评价与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的体系。依据国家现行的《会计法》等法律规定,完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监督体系,推动会计信息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再次,完善企业并购会计规范和法规体系。不同的会计方法运用,对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多有不同,为避免企业出现会计信息虚假与粉饰财务报表等问题,我国在建立企业并购相关的法规时,需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先进的方法,借鉴先进的经验,但避免照搬照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法规,遵守国际现行会计处理的法规时,根据国情合理制定我国的企业并购会计法规。监管并企业的财务合并行为,促使财会工作展开更加规范,对企业并购的会计信息特征和会计处理方法等内容合理进行限定,切实发挥会计规范在防范会计信息捏造等不良行为方面的作用价值,促使其更符合企业并购的实际需求。在建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审计部门在监管会计处理工作等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全程控制企业并购活动展开情况,从以往的事后处理,逐步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趋势过渡,确保审计监管工作的全方面性与预见性。尤其是对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需综合企业发展需求与国情及国际形势和并购方式等影响因素,促使会计处理工作得以规范展开。
最后,完善企业并购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购是企业实现财务合并与扩大发挥规模的常用手段,为避免并购活动中出现粉饰财务报表等问题,需建立完善的企业并购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企业并购的会计信息,促使会计处理财务内容的方法更加完善。为了确保企业并购会计规范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避免出现会计信息造假等现象,财务部门需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规范企业并购的会计信息,严格规定企业并购的会计信息。针对于特定行业中的企业并购活动中,可利用权益结合法进行约束。完善企业并购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国情的分析,促使制度更加完善,在特色发展道路方面加强研究与摸索性实践。
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并购会计工作展开的成效,为提供企业并购会计方面的优秀人才保障支撑,企业需加强对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尽快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训考核和激励等机制,使其能够得心应手地展开岗位工作,为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创新展开提供动力。
首先,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学校招聘等途径,广泛引进各领域的人才,提高人才引进的门槛,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强的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不断更新企业的财会队伍结构体系,在人员交流中实现整体员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
其次,完善财会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拓展培训的途径和形式,通过讲座与进修等培训方式,宣传企业并购的理念和方法等,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其明确掌握企业并购会计工作方面的内容,将其从传统的工作观念与模式及态度中脱离出来。根据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进展等情况,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使其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前沿研究理论和先进的工作方法等,促使企业会计并购问题得以高效处理。引导财会人员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并购会计法律规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端正财会人员的工作态度,加强对并购会计工作的重视。同时提高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信息素养等职业素养,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和规范潜在的并购财务风险。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各部门和其他企业间的合作,在其他企业财务情况的了解和经验学习中下功夫。可聘请专家介入指导,高效处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更新财会人员的职责理念,提高其工作技能水平,使其逐步向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靠拢。积极配合内部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展开,推动企业财会工作向业务活动前端延伸,为企业的并购相关工作展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考核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根据岗位需要合理配置人才,实现财会人员专业优势和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挥。
最后,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财会人员的岗位晋升和薪资待遇等方面挂钩,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完善企业的薪资待遇体系,留住员工的同时,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明确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等,通过物质与精神等层面的激励措施,端正财会人员的思想行为,以此强化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为企业并购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和问题处理献计献策。
企业并购活动展开有利有弊,为充分发挥企业并购的正向积极作用,还需在企业并购会计领域下功夫,通过合理运用会计处理方法和加强并购相关环境建设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完善会计法则等方式,切实规避企业并购中的陷阱和财务风险等问题。通过在人才保障与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确保评估工作更加客观与详细,促使企业并购整合规划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从而尽快实现企业并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