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当前,各中小学校正在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其中“作业”的变革是重头戏。调查显示,学生最大的希望就是减少课后作业量。如何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举措就是要精心设计研发作业。只有作业精致化、典型化、创新化,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业效能。减负不减质,是作业设计的根本性原则。这种“减负不减质”的作业,笔者称之为“绿色作业”。“绿色作业”是“双减”政策下数学作业的深度变革。
传统的数学作业可以看成一种“规训性的作业”,其主要特征是“标准化”“统一化”“同步化”“同质化”。作业往往由教师设置,学生被动地接受;作业内容往往就是教材中的内容;作业的方式往往就是机械性、重复性的训练,等等。在这样一种作业样态中,作业的策略是“以量取胜”,而不是“提质增效”;作业的路径是“狂轰滥炸”,而不是“精准打击”“靶向治疗”。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是一种“工具”,常常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学生因为畏惧作业、害怕作业而逃避作业,其结果是将学生培育成一种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的“顺民”“良民”。这样的一种作业,剥夺了学生的个性价值、创造价值、生命价值。“绿色作业”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规训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作业设计研发的主体与主人,让学生体会到作业内在的乐趣。因此,“绿色作业”的内容往往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作业方式往往是多样态的(如动笔作业、动口作业、动手作业等)。而“绿色作业”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学习享受,能成为一种“解放”学生的力量。学生能在作业中感受、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成功感、获得感。“绿色作业”也能提升学生的“快乐指数”“幸福指数”。例如,笔者在教学“年月日”时,结合时令变化,设计研发了这样的“诗意性作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同学们,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元宵节放烟花的词。去年的元宵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今年的元宵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一般来说,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惊蛰’等都在元宵节前后,去年的雨水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惊蛰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今年的雨水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惊蛰是几月几日、星期几?”这样的作业,不仅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更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有机对接。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大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作业适度“包装”,与学生的所见、所听、所感等融合起来,从而让作业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通过作业关注生活的“量性特征”。
传统作业往往着眼于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因而作业的方式是重复训练,甚至是高强度的训练,刷题、题海战术就成为教师应试的“法宝”。在“双减”政策下,“绿色作业”的方式能够打破传统作业封闭、割裂的壁垒,让作业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综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助推学生以“不确定性思维”应对“不确定作业”。因此,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显然过于简单,而摒弃重复性的作业,就是让作业走向开放、生成与探究。开放、生成与探究性作业,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笔者设计研发了开放性的作业,不断拓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首先出示班级的平面图,然后提出问题:(1)班长所在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值日生所在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我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2)第四列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第三行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3)处于班级两条对角线上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4)全班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5)如果在三维空间中确定物体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说一说你的想法。这样的一种“绿色作业”,是一种有层次性、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不仅能深化认知,更能产生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这种开放式作业,既培育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创力,又彰显了学生的数学生命价值。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管理是作业改革的重要一环。只有加强作业管理,才能让高品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研发落到实处。“绿色作业”要求作业管理要从“他主”走向“自主”。只有通过自主性的作业管理,学生才能真正形成一种作业自觉。
在作业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到“提质”与“限量”的平衡点;要站在“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视角观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便对作业做出适度的调整;要引导学生进行作业自评、互评,充分利用不同类型学生的作业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数学“教”与“学”的改进。只有促进作业管理走向学生自主,作业才能从“育分”走向“育心”“育人”。比如,笔者在班级中进行了这样的“绿色作业”改革,即在一周中将作业呈现出来。在这些作业中,既有“责任田”,又有“自留地”。所谓“责任田”是学生必做的作业;所谓“自留地”是学生选做的作业。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发布了部分作业“免做签”,以便让学生腾出时间来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一种作业管理,就是一种自主性的弹性作业管理。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笔者就采用了一种自主性的作业管理方式,首先向学生呈现作业:(1)判断下列数是否是2 的倍数、5 的倍数,其中哪些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这些数有怎样的特征?(2)下列数是一些不完整的数,但它们都是2 的倍数,这些数可能是哪些数呢?(3)4、25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呢?你能猜一猜并展开验证吗?(4)8、125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呢?你能猜一猜并展开验证吗?这样的作业,既观照了一般学生的数学学习,又激发了学优生的作业兴趣。尤其是“作业3”和“作业4”,是一种拓展性、提升性的作业。由于2、5 的倍数的特征,学生看的是末位数,因而在猜想4、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8、125的倍数的特征时,会从末位数开始猜想。而当末位数不能作为判断4、25的倍数特征的时候,学生会通过举例、猜想、再举例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将写作业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开掘。作为教师,要改变作业培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为学生打造一个自主决策、规划、选择作业的机会与平台,从而真正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能够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作业才能变得鲜活,才能变得富有“温度”、深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