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的“精、实、美”

2022-12-29 16:14沈悦娉
江西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精准音乐

沈悦娉

音乐学习离不开“美”,“审美性”不仅是音乐学科的特点,也是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精准教学”为基点,以“实在”为支点,以“育美”为特点,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精、实、美”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精”即“精准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为目标。“精准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对教学的精准掌控和对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音乐课堂教学追求的“实”,从教学内容与过程出发,既要通过真实的体验进行教学和互动,也要为解决真实问题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生成扎实的课堂知识和技能。“美”即育美,音乐教育作为实现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精准教学”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

以“精准教学”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从精准研读课程标准开始,根据不同学情、不同学段的学生的需求,将课程目标内化到音乐课堂中,增强教学的目标意识。

(一)“精”在“有序”的教材观

中小学音乐课堂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不同学段之间的知识梯度不够明显、内容交叉的问题,教师缺乏“大局观”,导致教学环节“孤立化”。对小学阶段而言,教师要“吃透”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联,以“人文”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建立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连接”,增强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就作品教作品,就教材教教材,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断点、审美经验的断层。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大局观”,对教学作品本体的精准把握也尤为重要,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提取、分析,对知识点的讲解,确定作品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内容等。点点成线,以点带面,以整体设计和梯度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二)“精”在“有趣”的教学观

音乐动作是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加入声势律动,引导学生将拍手、跺脚、捻指等动作加入音乐学习中,解放身体,感知旋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表现力的目的。学生在通过动作体验音乐的同时,对旋律、声部、调式等音乐要素的反应和掌握能力也在逐步发展。这种在音乐课上“动”起来的学习过程,使音乐课堂“活”了起来。

(三)“精”在“有情”的学生观

“有情”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认识学生作为教学的起点,走到学生中去。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在学习枯燥的歌谱、旋律时可能会有困难,那么教师就要将歌谱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师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要从多角度认识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艺术的魅力涵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以“实在”为支点,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成

音乐课堂教学追求的“实”,即从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出发,既要通过真实的体验进行教学和互动,也要为解决真实问题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生成。

(一)“实”在创设真实情境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外在表现,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和认识,这是一种由外到内的情感体验过程。学生置身在情境中,与情境发生情感碰撞,才能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角色扮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打枣》时,笔者指导学生演唱黄梅戏《打枣》,并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内容。这种“表演式”的体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从表演中获得知识。

(二)“实”在解决真实问题

在创设合理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围绕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激活到形成的过程,身体的反应、音高的空间意识、节奏的控制,都应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服务,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节奏读法,通过给不同的节奏进行命名或设计律动,发展学生对节奏的辨识能力和反应能力,提升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实”在促进课堂生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指向课堂生成,检验音乐课堂生成最好的方式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课堂生成可分为课堂生成和课后拓展生成,在课堂上,除了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生成空间,这个空间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课堂合作、思想碰撞自然生成的,是教师不可预设的。教师要根据这些新的情况,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使生成性的资源呈现不同的价值。例如,《爱唱什么歌》歌词中的象声词生动地刻画了小青蛙和小蜜蜂的形象。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与父母、同伴共同创编有关其他小动物“唱歌”的歌词。这样的拓展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音乐课堂的生成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四、以“育美”为特点,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富有创造性美感的教学过程,能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感受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情趣、情操,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美”在营造美感的教学过程

音乐教育肩负着传递美感的责任,除传授音乐知识外,如何让传播的途径变得轻松、有趣、美好,是传播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音乐课中最重要的是声音,主要包括教师的声音和音乐作品的声音。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或作品中的不同段落,及时调节自己的语调,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另外,音乐作品的声音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挑选声音清晰度高、优质的音乐作品,使课堂富有艺术品质与审美享受,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形成。

(二)“美”在调动审美体验

卢梭说:“旋律不仅作为声音,还作为我们感受和感情的符号影响着我们。”通过表演、创造、律动等审美实践来开展审美体验,能让学生在实操中表现和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可以从旋律、节奏、音色、乐段等音乐要素入手,设计审美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从音乐外部形态的感知“升华”到内部感受理解的内化。

(三)“美”在创造审美价值

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和情感表现能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将音乐感知折射到现实生活,将观察、想象、表现、理解音乐内容的能力转换为观察、感悟、表现生活的能力,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精”是基点,“实”是支点,“美”是特点。教师要将三者融为一体,开展精准、实在、育美的音乐教学,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以美育人”的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精准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