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阳光常驻孩子心田

2022-12-29 16:14王理平
江西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心态图书心理健康

王理平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时期。受社会环境、错误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青少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会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困扰。对此,教师应正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放在教育的突出位置,通过多种策略,培养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拥有幸福的童年。

一、方法渗透,强化能力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只是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阳光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实现心理问题的主动预防。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是相对隐性的,当学生的外在行为映射出明显的心理问题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因此,及早发现和“对症下药”,才能避免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状态,渗透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较早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系统地为学生呈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自愈方法。首先,笔者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自卑、自负、自私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其次,采用案例示范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应对不同心理问题的方法。最后,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索处理这些心理问题的方式,如“小明总是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优秀,内心总是不认可他人的观点”。面对上述情境,学生可以迅速地判断小明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方法。

无论是在课堂之内还是课堂之外,教师都应采用多元方式为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向学生渗透科学的自愈方法,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愈能力,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后,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正确应对。

二、走进心灵,用爱关怀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不走进学生的内心,而是依靠自己的盲目猜测,就很难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师应“放下身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关怀与爱着手,在亲近学生的同时,为学生的内心带来抚慰,使学生在教师的爱与关怀下健康地成长。

比如,笔者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总是将头“深埋”,每次提问时,也总是回避笔者的视线,不想回答问题。当笔者有意请他回答问题时,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就哄堂大笑,说:“老师,他是个笨蛋,你就是叫他,他也答不出来。”面对其他学生的嘲讽,他不仅没有反驳,反而采取默认的态度。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与这名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育中,笔者尽可能地帮助该学生夯实基础,主动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在全班予以表扬,鼓励他建立自信心。面对表扬,这名学生感受到了笔者对他的关怀,逐步摆脱自卑心理。

三、创建平台,净化心灵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被不断提及,许多教师寄希望于一两次的说教活动,就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显然,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应为学生创建实践类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心灵的熏陶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比如,许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习惯了独占家里的一切资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针对学生的自私心态,笔者搭建“图书分享会”平台,邀请学生参与分享活动。活动开始前,笔者布置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图书,并将它带到教室”的任务,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在活动中,笔者请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以及自己喜欢这本图书的理由。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其他同学交换图书。在分享自己图书的同时,阅读他人带来的图书。在学生完成分享后,笔者询问学生的感受,强化学生的愉悦体验,使学生懂得分享的意义。

四、开放空间,自由交谈

与教师相比,学生更容易对同伴卸下防备,更愿意向同伴倾诉。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积累的知识有限,不屑于跟学生交流,那么学生就会难以主动地打开心扉。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放下戒备,主动地诉说自己的心事。在获得建议的同时,还可以缓解自己郁闷的心情。

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创建“倾听心声”的活动,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放松心情。首先,笔者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使学生认识到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继而降低对“心理健康”话题的敏感度。其次,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在学习、交友的过程中催生出许多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不妨向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或许他能帮到你。”笔者为学生搭建小组交流平台,让学生主动地在小组中讲述自己近期遇到的问题,继而获得同伴的帮助。在学生进行交流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让交流的环境更加温馨。

五、家校合作,无缝衔接

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勤奋积极、自卑消极等心态相互博弈的时期,而学生的不同心态又与家庭生活环境、成长背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仍旧对学生施压,不关注学生的情绪、心态,势必会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所以,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有必要增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便家、校在无缝对接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辅助学生的成长。

又如,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引起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在“家长会”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家长呈现一些视频、图片等,让家长意识到不良心理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使家长认识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随后,为家长介绍一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引导家长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家庭指导经验,掌握更多缓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在遇到突发心理问题时,可以应急处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建立与家长的线上沟通渠道,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并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为学生设定更具针对性的心理治愈方案。

总之,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全新价值定位,关注并研究学生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另外,学校应开展包括家长、教师、学生在内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全程贯彻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心态图书心理健康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图书推荐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