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22-12-29 16:14
江西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陌生化场域笔者

张 伟

“陌生化理论”是一种艺术理论,是俄国著名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的。所谓“陌生化”是指“让司空见惯的事物、事情变得陌生起来,重新唤起人们对事物、事情本身的兴趣,从而引导人的全新认知、体验,并催生人的创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掘学生音乐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师生突破音乐认知“惯习”,重新赋予学生音乐学习的无穷魅力。

一、求变:改变单一的音乐学习场域

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在学生的音乐学习场域上下功夫。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音乐教室的布置“几十年如一日”,从而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场域比较单一、单调,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改变单一的音乐学习场域,比如,对音乐教室进行艺术加工,对音乐课桌椅进行重新排列,对学生的音乐小组进行重新组合等。在音乐教室中,还要连接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从而让音乐教室做到“硬件与软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陌生化”的音乐学习场域,往往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一种期待。这种“期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发散学生的音乐审美思维,催生学生的音乐审美想象。置身于这样一种陌生化的学习场域之中,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能让学生产生一种生命的解放感和舒展感;能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让学生摆脱常规的音乐认知与思维;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更加独特的方式进行音乐审美学习。比如,音乐课《飞驰的雄鹰 空山鸟语》主要表现的是飞翔的老鹰和林中小鸟。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切换不同的情境与场景(万马奔腾的草原、寂静茂密的森林、波涛汹涌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等),创设一种契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情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音乐学习场域之中。换言之,“陌生化”的音乐学习场域,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音乐的“通感”,能将音乐的视觉、听觉、动觉有机结合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成为一种具身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一种言语难以表达的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音乐学习场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外在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轻松、和谐、融合的情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场域有一种生存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直面音乐作品本身,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发现,在音乐学习中不断地创造。

二、求新:改变单一的音乐学习过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的音乐学习过程已经异化、蜕变成一种流程,而且是“清一色”的、“标准化”的流程,首先是导入新课;其次是新课教学,从“聆听”到“歌词”;最后引导学生把握“节奏”“旋律”,引导学生“模唱”“律动”等。单一的、标准化的音乐学习流程,往往会让学生厌恶。求新就是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流程,让教学流程多一些灵动、多一些留白,进而让学生自主表现、自主建构和自主创造。

“陌生化”的音乐教学,往往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惊奇感,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更要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形式。而“陌生化”的音乐学习内容与“陌生化”的学习形式,都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获得心灵的震颤。比如,《来和我划船》这首意大利民歌和我们熟悉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不同,这首歌曲没有太多的装饰音,少了一些华丽音符,属于意大利北部民歌。这首歌曲画面感极强,具有质朴的民谣民调风格,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打破对已经学习的意大利民歌的认知,引导他们直面歌曲本身,静心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初体验”。这种“初体验”,就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原初感觉”,往往是最真实、最有效、最贴合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感受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传统的以歌声来表达歌词与旋律中的“荡漾感”的方式,而是融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相关元素,引导学生将体态、律动、声势等结合起来,来表达三四拍的“荡漾感”。

改变学生单一的、日常化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一种丰富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三、求异:改变单一的音乐学习评价

音乐学习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学习评价,往往是“大一统”的,很少观照学生的差异与学生的个性。“陌生化”的音乐教学评价,就是要在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音乐评价,学生能蓄积自我音乐学习的动力,激发自我的音乐学习潜质。音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只是口头评价,更要与肢体评价、言语评价、书面评价等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取得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陌生化”的音乐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诸如能触动学生的音乐情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沟通、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行为,等等。当然,“陌生化”评价也不是一种盲目的“标新立异”,而是一种“有意的无意”,是一种“无味的有味”。比如,《赶花会》这首歌曲,表现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人民在“花会”佳节中载歌载舞、兴高采烈的欢乐场景。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描绘了“赶花会”的场景,并给他们提供了白纸、蜡笔、奥尔夫乐器,让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及时跟进、适度介入,对学生进行点拨性、启发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用线条、图形来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笔者采用不同的评价。如有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给图谱配上了合适的动作,“拍手”“晃手”“捻指”“舒展手臂”等。笔者给予评价:“你的声势动作,让我看到了你是未来的音乐指挥家。”有的学生主动给乐曲划分段落,笔者给予评价:“你把握了音乐的形象,体会到了音乐的内在情感,是未来的音乐创作家。”这样的“陌生化”评价,不只是简单地鼓励学生,而是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表现,做出一种积极的回应。“陌生化”的教学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体验。

总之,“陌生化”教学,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美好与快乐;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作品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涟漪”,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使教师、学生和作品三者之间的感情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融合,使音乐表现更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陌生化场域笔者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老师,别走……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