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海
(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盈利能力,即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指在保持现有利润获取能力不被转弱的前提,还要继续创造新的利润获取能力。这是在资本市场上商业竞争刺激下企业必须做出的选择,否则的话,企业就有可能要被竞争对手击败,甚至被一步步蚕食,并且,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的利润还是保证投资者如期取得投资收益和债权人如期收取本息的重要资金保障,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具象化反映,更何况,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的利润,还是保证职工薪酬福利待遇等按时足额发放以及改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宝贵资金来源。所以,一个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到底如何,以及是否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等问题,总是成为备受企业内外诸多方面共同关注的热点。不难看出,在资本市场上,在商业竞争中,获取利润不但是企业创建的出发点,也是企业发展的归宿点。一个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企业盈利能力大小关系到各方的利益得失,也关系到自身的长效发展,是个敏感话题。判断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并没有一个恒定的衡量标准,因为,一个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获取到的利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在商业活动中的资源投入和由此带来的收入。由于追逐高额利润率是资本市场上所有企业都具有的共同性,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反之,利润率越低,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弱,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利益相关各方,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而且还对企业的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等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资本市场上的商业竞争是无情的,一方面,稳定的盈利能力可以构成企业维系稳定经营状态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稳定的经营状态又构成了企业维系稳定盈利能力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资本市场上,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能够客观分析自身盈利能力的素质。
第一,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受各方委托,责任在肩,为企业和利益关联者赚取利润是职责所系,责无旁贷,那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到底是否达到了各方的期望值呢,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就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第二,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发现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讲,盈利能力分析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企业在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发现盈利能力出现了波动的情况,那么企业当然就需要立即去查找问题的出处。
第三,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对偿债能力进行有效掌控。利润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一个企业利润获取能力的强弱,可以反映出它盈利能力的强弱,因而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对偿债能力的掌控。
第四,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让利益关联者了解到真实的经营状态。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以及是否有发展潜力,等等,这些都是利益关联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全面、且较为真实地解到自己的经营状况,并对利益关联者进行披露,方便他们作出投资决策。
企业要做到客观真实地分析盈利能力,全面了解和熟悉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和核心指标非常重要。一般来讲,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等五项。
第一,销售利润率。即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净额之间的所形成比率关系。需要说明的是,销售利润率不是销售毛利率,两者的分析指标不同,前者不包含期间费用,而后者却将期间费用也包含了进去。两者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由于企业利润总额的计算方式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所以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总要大于其销售利润率。企业通过分析销售利润率和销售毛利率,可以得出在社会新创价值中的占比份额,即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新创价值就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也说明企业获取了可观的利润,实现了经济目标。
第二,成本费用利润率。即一定期间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间所形成的比率关系。成本费用通常包含了主营业务成本与附加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三项期间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的成本费用总额和利润总额可从档期损益表中获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与成本费用没有发生内在联系的其他业务利润也被包含在了成本费用利润中,在他业务利润需要在分析时被扣除。企业通过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了解到成本耗费带来的成果,通常,利润率越高,则表明利润就越大,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第三,总资产利润率。也被称之为资金利润率,即利润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之间所形成的比率关系。总资产利润率是对资产综合利用效果和利用债权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的反映,其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量/资产平均总额×100%。需要说明的是,总资产利润率只有在分析资产负债的情况下才应用得比较多,并且,由于它是从资产负债表中提取和计算出来的,因此还衍生了诸如净利润率、毛利率和税前利润率等其他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利润率指标。通常,总资产利润率越高,则表明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也就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强。
第四,资本金利润率。即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之间所形成的比率关系。资本金利润率是对投资者投入资本金获利能力的反映,由于这一比率的高低与投资者权益保障关系密切,因而颇受投资者关注。其计算公式如下: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资本金,专指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如果是利润垫支资本,则还应该将诸如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等也包括进去。并且,如果资本金在会计核算期间内发生了变动,那么应该采取用平均数来反映上面公式中的资本金总额,其计算公式应该为:资本金平均余额=(期初资本金余额+期末资本金余额)÷2。通常,资本金利润率越高,则表明对资本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强。
第五,股东权益报酬率。也被称之为净值报酬率或者是净资产收益率。即投资者所获得的投资报酬率。需要说明的是,股东权益报酬率的计算公式有三种。(1)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2)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盈利-优先股利)/股东权益×100%;(3)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报酬率×平均权益乘数。由于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对投资人投资所得报酬的反映,因此同样也是数值越大就越好。
以核心指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主要包括:(1)资本金利润率,即资本的收益率,所反映的是资本金的盈利能力;(2)销售净利润,即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之间的比率,所反映的是实现净利润的多少;(3)营业税利率,即经营所得利润在净销售额中的占比,反映实现利税的多少;(4)成本费用利润率,即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反映的实现利润的多少;(5)资产报酬率,即运用资本的收益率,反映的运用资产效率的高低;(6)边际利润率,即边际利润率总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边际利润变动对销售利润所产生的影响;(7)流动资产利润率,即会计核算净利润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流动资产占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8)固定资产利润率,即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占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9)净收益与销售额比率,即净收入与净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10)所有者权益与销售额比率,所有者收益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销售资本的实力;(11)变动成本率,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反映的是费用水平的变动趋势;(12)销售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销售收入成本耗费的多少;(13)权益系数,即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倍数关系;(14)权益报酬率,即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
常用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盈利稳定性分析法、盈利持久性分析法和盈利水平指标分析法。
第一,盈利稳定性分析法。要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具有稳定性,分析该企业的业务利润结构非常重要,也就是做好对不同业务利润在总利润中的占比分析非常重要。以损益表中的利润组成为例,可按业务性质将其划分为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其它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等项目。其中,如果利润项目的排列顺序比较靠前,则表明该利润项目在利润总额中占比比较高,有着较强的获稳定性。需要明确的是,一个企业只有能够保持主营业务的稳定性,才能保持盈利水平的稳定性,故此,在应用盈利稳定性分析法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将分析的重点聚焦在对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上。
第二,盈利持久性分析法。所谓企业盈利持久性,指的是,企业盈利变动趋势所表现出来的长期性。应用盈利持久性分析法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常用的做法是对多期损益进行比较——可以是绝对额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比较。其中,绝对额比较是对收支、业务和商品利润绝对额等所进行的比对,意在观察盈利的维持时长和是否具有可增长性;而相对数比较则是以某个会计年度为基年,在此前提下,再以损益表中收支项目余的额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和乘以100%,以计算出项目变动的百分率,并据此判断企业盈利水平的保持时长和是否具有可增长性。
第三,盈利水平指标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是利用对财务指标的计算来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在应用这种分析法时,可根据资源投入或者是经营特点等将其进行归类,比如可将其分为资本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等。应用这种分析法用到的指标主要包括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流动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营业税利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率、普通股权益报酬率以及边际利润率、权益系数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其中,利润率指标是观察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效果的重点。
第四,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时候,总是会把获得利润的多少作为分析的重点,虽然这种做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对盈利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分析。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利润总额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水平高低的唯一尺度,尽管在这期间盈利的总规模是由利润总额反映出来的,可是它却无法反映利润总额的形成,也无法反映盈利能力的时长和可增长性。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时候,不仅把获得利润的多少作为分析的重点,还需要兼顾对盈利结构、盈利稳定性和盈利持久性等的分析。
能够给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在内部环境方面,一是缘于企业对成本管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比如,由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企业发展相脱节、成本管理模式陈旧老化等造成的成本管理效果的转弱,成本管理与盈利能力的关系非常直接,如果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不济,则其盈利能力当然也不济;二是缘于企业对资产管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企业商业活动中,其资产盈利能力与资产经营能力的关系比较密切,比如,一个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就是对这个企业资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的反映,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其资金流动的充分性就得不到保证,其资产的利用率就会下降,其盈利能力当然也要下降。
其次,在外部环境方面。一是缘于同业之间竞争的激烈,同业之间的商业竞争远比跨界竞争要残酷得多,比如,企业为了能够打开产品市场销路、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不仅需要采用广告宣传、价格优惠、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还需要了解和摸清竞争对手的主攻方向,做到知己知彼,这些环节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到位,都可能给对手钻了空子,导致盈利能力的相对下降;二是缘于新入行企业的挤压,市场盈利机会是为所有企业共同准备的,即便是资深企业也无权和无力阻止新兴企业的入行,新兴企业入行后在技术上肯定不占优势,为了占领市场,打价格战低价促销是新入行企业惯用的手段,这必然会一定程度地造成原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大量流失,原有的盈利能力自然也就难以有效保证。
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盈利能力分析得出的结果,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运营活动存在是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阻击盈利能力的转弱,推动盈利能力的增强。一个有着强劲盈利能力的企业,它的市场价值也是巨大的,并且,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可供其掌控的现金流量就越多,给投资人、债权人、企业高管、职工薪酬福利待遇以及政府税务部门等带来的回报就越多,故而,在保持盈利能力不被转弱的基础上,积极谋求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是企业及其利益关联各方的共同心愿。
第一,找准盈亏转换的平衡点。每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都有其一定的平均利润值。企业要提升在这一时期的盈利能力,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找准自己盈亏转换的平衡点,在保证不会亏本(比如保本销售产品)的前提下,再去谋求提升盈利能力的办法。保本经营是实现盈利经营的基础,只有在盈利能力不低于平衡点的情况下,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根基才不会被动摇。为此,企业需对外部市场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保持对产品市场销售能力的正确判断,合理安排市场份额,严格控制费用投入,为提升盈利能力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第二,稳步扩大有效市场的基数。观念转变、技术创新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在这些市场要素的驱动下,同业产品迭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过去那种只依靠单一产品市场来保证盈利能力、提升盈利能力的做法,在现代市场场域中显然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在现代市场场域中,具备以多产品开拓多方向市场的能力,才是企业保持能力能力和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在保证盈利能力不会低于盈亏平衡点的前提下,还必须要稳步扩大有效市场的基数。比如,对现有产品销售市场进行优化,将其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新开发市场、待开发市场、待整合市场等不同等级和类型,推动产品销售增长点由纵向向横向的延展,形成更多的有效市场,多渠道促进盈利能力的提升。
第三,合理控制营业费用的支付。将营业费用支付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必要条件之一。比如,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企业已经在预先设计好了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的市场销量也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如果按照预先设计的安排,赚取一定的利润是没问题的,然而会计核算的结果却是出现了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核算结果与预先设想不一致的情况呢?个中原由可以归咎为对营业费用的超标准支付。营业费用超标准支付虽然在表面上反映的是销售收入的减少,而实质上则是降低了产品的利润率。这就说明,企业要提升盈利能力,单有价格和销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控制好对营业费用的支付。
第四,从战略高度扫描区域市场。在这条策略中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战略高度,其二是区域市场。所谓战略高度,指的是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和提升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所谓区域市场,指的是由于市场不够完善,造成了企业产品在自由流通中受阻,进而使得产品的流通范围被局限在了一定的区域内。企业要提升盈利能力,为什么需要从战略高度来扫描区域市场呢?这是因为,运输费用在企业销售费用中的占比非常大。比如,俄乌冲突引发了石油价格的上涨,由此导致的企业运输成本也会大幅上涨,如果企业距离销售市场路程过长,那么盈利能力就要被转弱。所以,企业要保持和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对销售市场进行扫描,以便为产品销售找到距离产地更近的区域市场,以增加盈利能力对不可抗力的冲击力。
第五,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新兴概念,在本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客户关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购销关系,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一个可以保持恒久联系的关系纽带和关系桥梁。客户关系管理的盈利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生产、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全面提供目标客户的个性化资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为目标客户提供跟踪服务来对他们的信息分析能力。有这两个方面优势的加持,企业生产、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就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建立和保持一个与目标客户及其商业伙伴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并据此为目标客户及其商业伙伴提供快捷、细致、优质和人性化的服务。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客户满意度,良好的客户满意度具有良好的辐射功能,能带动和吸引更多的客户关注企业产品,进而带动产品销售额的增加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第六,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建设水平。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是现代市场场域中企业保持现有市场份额不被蚕食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两个关键环节。首先,企业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可以增加客户的价值感和获得感,现代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表明,提供优质服务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手段,更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所在,由于高质量的服务能为企业创造高质量的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能为客户带来高质量的价值体验,因而带动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其次,在现代市场场域中,品牌形象是对企业商业价值的内在反映,因为,在品牌表层下面蕴涵的是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历史底蕴、企业文化、价值追求以及客户的体验、感受和质量保证等一系列重要的精神元素,因此,品牌形象也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所在,由于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良好的商业价值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商业利润,因而也带动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