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妮
为实现我国“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观战略目标,贯彻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的责任投资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抓手。而ESG投资评级是完善和优化ESG投资的基础。前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公司正通过ESG评级机构和ESG数据提供商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ESG服务产品,并对其投资组合进行ESG绩效评估。本文对国内外ESG投资评级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ESG投资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通过ESG绩效,能评估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ESG早期名称包括“绿色投资”“生态投资”“社会负责任投资”“可持续投资”和“道德投资”等。在欧洲,ESG投资最初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当时基督教卫理公会和贵格会等宗教信仰运动呼吁其追随者避免投资于从某些产品和活动(如酒精、烟草、武器或赌博)中获利的实体,因这些产品和活动损害了社区环境。受上述理念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投资者才开始取消那些助长越南冲突的武器制造商的投资。70年代,出于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担忧,投资者也开始排斥在南非经营的公司。80年代,在投资决策中增加了对社会更多的关切。到90年代,400家美国公司同意加入多米尼指数,该指数是美国第一个以社会环境议题为筛选标准的指数,旨在为社会责任型投资者提供一个比较基准,衡量其社会和环境业绩。近年来,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一直在推动可持续投资。联合国支持的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引发更多对企业披露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吁,并为投资者在投资组合选择中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动力。
截至2 0 2 1年1 0月,《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PRI)已有60多个国家的4300多个机构加入其中,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21万亿美元。该组织鼓励投资者采纳六项责任投资原则,其中三项与ESG有关,即要求将ESG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中,将ESG问题纳入所有权政策和实践中,以及要求实体对ESG进行披露。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定义了七大类可持续投资(ESG投资):一是负面/排他性筛查投资。根据特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将某些部门、公司或做法排除在基金或投资组合之外的投资。二是积极/同类最优筛查投资。投资于选定的行业、公司或项目,其环境、治理绩效相对于行业同行而言是积极的。三是基于准则的筛查投资。对照国际准则,如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准则,《世界人权宣言》和《全球契约原则》制定的商业惯例最低标准,对投资进行筛查的投资。四是整合了ESG的投资。投资管理人员系统和明确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财务分析的投资。五是可持续性主题投资。投资于与可持续性特别相关的主题或资产,如清洁能源、绿色技术或可持续农业。六是社区投资。旨在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目标明确的投资,包括社区投资,其中资本专门用于传统上得不到充分服务的个人或社区,以及为具有明确社会或环境目标的企业提供的投资。七是通过法人参与和股东行动的投资。利用股东权力影响公司行为,包括通过直接的法人参与,提交或共同提交股东提案,以及以全面的环境、社会和治理准则为指导的代理投票参与的投资。
除了上述可持续性投资外,投资者还通过企业社会责任(CSR)或ESG指数产品进行投资。在国家和国际两级制定CSR或ESG指数,为参与可持续活动的公司建立基准,并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提供投资基础。
GSIA称,大多数全球投资者,特别是欧洲投资者青睐负面的排斥性筛查投资,但整合了ESG的投资已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投资者广泛采用,2016—2018年增长了69%。日本投资者更依赖法人参与和股东行动的投资模式。对于CSR或ESG指数产品,许多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被列入主要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之一的机会。
因对ESG投资的非金融风险的衡量存在一定难度,资产管理人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寻求于ESG评级机构和ESG数据提供商,以帮助他们识别其投资组合中的ESG风险和机会。通常ESG评级机构的服务由投资者支付。每个ESG投资评级机构都制定了自己的方法来研究和评估公司的可持续性或社会影响。一些ESG评级机构将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结合在一起,而另一些则只提供非财务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分析和识别ESG风险和发展趋势。
过去几年,ESG评级机构进行了大量整合。一些机构被合并或接管,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机构。例如,2017年7月,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晨星收购了总部位于荷兰的ESG评级机构瑟斯坦那力(Sustainalytics)40%的股份。2019年8月,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提议全额收购ESG数据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一些主要机构与地方机构建立了研究伙伴关系,或开设了区域办事处,而另一些机构则与专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使其能够提供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的具体数据。例如,2018年3月,Sustainalytics公司收购了印度研究公司日光可持续发展服务公司(Solaron Sustainability Services)的某些资产,以扩大其在亚洲的覆盖范围。
主要的ESG评级机构和数据提供商提供广泛的ESG服务产品,具体如下:
一是惯例分析。根据公司遵守《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劳工组织各项公约和联合国全球十项原则等国际标准和公约的情况对其进行评估。任何与这些标准相冲突的事件都将根据公司应对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二是公司ESG分析。ESG评级机构使用自己专有的方法来分析一家公司的ESG表现,并将其与该公司自己的政策进行比较。大多数机构使用国际标准,例如世界银行集团的环境、健康和安全准则,国际金融公司的业绩标准、赤道原则,经合组织的多国企业准则和劳工组织的公约等作为分析的基准,并为公司提供总体评级。三是项目组合的评价。许多ESG评级机构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组合层面的ESG风险评估,使投资者能够比较不同投资组合的ESG风险敞口。四是创建社会责任投资(SRI)指数。一些ESG评级机构分析传统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性发展指数(DJSI),富时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中所包含的选定发行人,以创建SRI指数。企业希望被纳入这些指数以突出其对可持续性的承诺。五是国家分析。一些ESG评级机构利用自行设计的方法模型对各国进行ESG评级。这种分析通常以主要国际公约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机构公开的数据为基础。六是争议预警。这些预警服务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投资组合中可能涉及新的ESG违规行为和争议事项。七是企业参与。大多数的ESG评级机构都提供参与服务,通过这种服务,机构与有关公司直接联系,通常以发送问卷的形式评估公司对ESG风险事件或指控的应对。八是治理与投票代理。股东投票权将影响股东对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的承诺。机构向股东提供所需的文件来支持其对提出的决议投赞成票或反对票。九是绿色债券认证。一些ESG评级机构提供对绿色债券的认证服务,核查债券是否符合绿色和社会债券原则。
大多数ESG评级机构和数据提供商通过不同类别可持续性标准(如排放、废物管理、透明度、高管薪酬等)的数据分析来衡量一家公司的ESG绩效。此分析用于创建可持续性评分,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在其投资策略中使用这些评分,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发展报告以及供应链监控。然而,每个ESG评级机构都开发了自己的评级范围,在整体ESG评分中整合了不同的可持续性分类类别,不同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权重。ESG评级机构和数据供应商使用的原始数据类型也存在差异,但他们使用的评级方法大致相同。
国际机构在ESG定义及分类指标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各机构在ESG分类和具体指标上有所区别,但基本内涵保持一致。环境责任指的是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应提升环境意识、降低单位产出的环境成本以提高其环境绩效。社会责任则通过商业伦理、社会伦理和法律标准等向企业提出要求。提升企业与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意识。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利益相关方、行业及社区生态。公司治理责任主要围绕股东、管理架构和董事会等层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形成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对于ESG评级机构,依据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来分析其业绩。例如,对公司的企业责任报告和网站等企业通信进行内容分析,以标记与ESG问题相关的某些关键字。一些机构通过向被评估的公司发送问卷收集ESG绩效数据,并与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或工会等利益相关方接触来获取相关信息。大多数机构使用国际标准作为其分析的基准,然后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来为每家公司确定评级。对于ESG数据提供商,使用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相关技术,从公司外部(例如新闻文章、非政府组织报告、社交媒体和其他来源)筛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他们使用与特定ESG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稀缺、劳资关系、公司治理等)相关联的预设关键词自动化搜索海量数据,以识别与公司ESG绩效和可持续性相关的风险事件和争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编制ESG评分和衡量标准,银行、机构投资者和投资经理等客户将其用于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对于特殊专业的ESG数据提供者,他们在利基市场上积累有特殊行业的经验。他们利用世界银行、欧盟统计局和国际机构公开的数据对各国进行评级,有一些则侧重于对气候变化、干旱、塑料污染或一氧化碳排放等单一问题的分析。还有一些则利用一些非传统的替代性数据对ESG评估,例如利用卫星图像监测石油泄漏或森林火灾等风险事件。
ESG评级机构和ESG数据提供商开发了自己的评分方法来评估一家公司的企业可持续性表现。许多ESG评级机构的评分遵循信用评级机构的方法,并以字母等级表示,通常从A+到D-不等。其他ESG评分系统的评分等级包括百分比、热图、布尔逻辑(真/假语句)以及“红绿灯”分类等。
不同类型的公司对ESG评级和ESG数据有不同的用途。对于大公司,ESG评级及相关数据可以使高级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公司业务风险和潜在的改进领域。对银行和保险公司而言,ESG数据可用作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的参考依据之一。银行和保险专业人员通常依靠ESG数据来评估企业的相关ESG风险,以便决定是否向某一特定业务发放贷款(或保险单)。还可以利用评估的风险来估计违约或保险触发的概率,从而确定以何种利率(或保险费)来权衡风险。
对于机构投资者和投资管理公司,他们是ESG评级和数据使用最多的消费者。因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影响公司的业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和财务回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ESG数据纳入其量化的投资策略分析中。这些策略依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以超高速解析大型数据集,寻找实质性信号。投资者通常会使用ESG数据来衡量和报告公司在某些ESG问题上的表现,通过股东参与策略来迫使公司改进。
不同于国际上,国内ESG推广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发展迅速,且以“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引导向为主,向投资者和企业传达ESG理念。目前,中国已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机构共有30家,其中有25家是在2017年之后才加入的。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的大力推动,以及2018年A股纳入明晟(MSCI)指数后,MSCI增加了对A股公司ESG披露的要求,国内也逐步出台了ESG相关制度和规则。我国ESG投资评级市场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一是ESG投资发展迅速。受国际资本流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对ESG投资的意识逐步深化,本土的资管机构在投资决策和实践中开始纳入ESG标准应用。自2018年中国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愈加强化了国内资本机构对ESG理念的融合和产品创新趋势。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逐步开始建立自有ESG投资评价体系及其在投资前中后期的整合应用,同时还建立ESG投研体系与ESG数据库。这些机构也逐步在国内市场推出ESG或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金产品,如博时基金和社投盟合作推出的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
二是ESG数据和评级机构类型丰富,相关服务呈现出专业化发展态势。在过去短短五年间,中国市场已经有8家供应商。供应商的类型主要包括:传统的指标/数据供应商、金融科技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所有者、学术/非营利机构和咨询公司。其业务也呈专业化发展态势。例如,以公众环境中心和格澜科技为代表的环境数据提供方,以天健财智科技为代表的财务舞弊数据提供方,以价值在线为代表的合规信息提供方等。此外,部分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另类数据的收集与应用,具体代表有微众银行使用卫星对企业污染情况进行检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对公开披露数据进行检索收集,旨在构建更实时、高频的ESG数据支持。安讯科技则利用大数据建立疫情防控系统,推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平安则借助其数据科学技术力量,引入AI解决ESG数据来源多元化、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开发机器学习模型,解决评估结果差异性和稳定性问题。评级与指数服务方面,既有来自海外的MSCI、富时罗素等头部指数公司,也有来自本土的指数公司、基金公司涉及此块业务,以及商道融绿、社投盟、润灵环球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等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
一是ESG评级机构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以贵州茅台为例,华证指数评为“AA”,而商道融绿评为“C+”。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格教授利用2014年数据,计算凯立德(KLD)、明晟、维吉奥艾瑞斯等六家机构的评级相关性,发现其平均相关性只有0.54。
评级结果受质疑的原因:一方面不同评级机构为同一家公司提供的ESG评分不一致。出现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每个ESG评级机构都使用自己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各机构可能基于对ESG绩效的不同定义进行分析,并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这种绩效,特别是通过在最终得分中赋予某些ESG因素不同的权重。例如,一个机构可能将税收优化作为其标准之一,而另一个机构则可能不这样做,从而导致最终评级的差异。另一方面各机构还可能使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同一ESG问题。例如,可以根据担任管理职位的女性工作人员的人数,或通过比较男女工作人员或两者的薪金来评价一家公司的两性平等情况。
二是ESG不同主体诉求和偏好使得ESG投资在实践中存在偏差。对于投资者而言,追求股东回报,并不考虑商业活动的道德影响。从全人类视角看,则是追求全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如果仅从投资者视角评估一家武器制造商与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二者评级结果可能不相上下。因此需要第三方中介来评估企业的投资决策。另外,由于ESG投资实现的绩效通常需要通过长期才能获得,这与股东追求短期回报的诉求相矛盾,这也是ESG落地实践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三是ESG投资缺乏底层数据支持,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质量和标准参差不齐。评级公司和数据提供商只关注那些数据比较容易获取的公司。私营企业、非上市公司以及一些公共项目的可用数据有限。企业ESG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框架,导致企业信息披露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另外,使用AI的数据提供商面临如何对数据降噪且生成具有可操作性观点的还存在一定挑战。同时还应关注如何对不同渠道的数据源进行整合与使用的相关问题。
四是ESG投资的环境气候风险重视不足。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仍然低估了与环境不可持续资产相关的环境和气候风险,对许多绿色和低碳投资未适当定价,导致将财政资源过度分配给环境不可持续资产,从而对绿色资产的财政资源部署不足。另外,对气候环境风险分析的缺乏也将导致金融机构面临因气候风险引发的系列相关金融风险缺口增大,同时还因缺乏与ESG国际惯例的接轨,限制海外投融资的范围和规模。
一是推出适合我国实际的评价体系与方法。ESG投资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全球不同市场虽然对ESG投资理解的基本内涵和原则框架一致,但由于投资者需求偏好、不同经济体社会文化差异、资本市场的特性等,在具体指标、方法和关注点上又有所不同。例如,北欧国家受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影响较大,在ESG投资中格外关注气候变暖、碳排放问题。美国特有的资本市场结构及资本主义发展轨迹,使得ESG投资更关注公司治理和人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我国ESG投资应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未来长远发展规划,推出适合我国市场特质的评价标准体系与方法。
二是发挥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ESG在我国发展壮大。市场生态需要市场各方主体的努力。资产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响应资产所有者的价值观诉求,加快发展ESG投研体系,主动引导更多投资者认识ESG投资、ESG产品,不断壮大ESG投资的力量,通过投资的力量推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议题的改善。市场机构要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市场定位,发展多样化的ESG投资策略,开展差异化竞争,满足投资者多元需求。从全球经验看,企业ESG投资发展壮大是市场力量和政府规则引导共同推动的结果。政府及各机构应积极响应ESG多主体的价值诉求,完善激励机制,将ESG各项原则纳入到银行授信和经营方面,强化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绿色投资情况的评估,优化ESG激励基金投资政策。加大ESG投资的宣传,发展多样化的ESG投资策略和投资产品,满足多元主体需求。
三是建立统一环境信息披露标准,提高ESG数据的供给质量。高质量的数据是投资分析的生命线,这就要求各公司提供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有效ESG数据。例如信用评级机构在评估公司债券发行时会分析发行人的ESG信息。银行的贷款也需要评价项目的ESG风险大小来差别定价。建议以成立可持续发展数据联盟的形式解决这一难题,或通过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如政府)建立ESG公开信息披露平台,打通整合数据源。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发债主体信息披露的相关规范与指引,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四是注重环境气候风险分析,接轨ESG的国际惯例。随着环境气候风险对经济金融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更多的重视,金融机构在国际投资中也积极注重环境风险的管理,贯彻绿色发展和ESG的原则。中国先后发布了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协议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19年底已经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机构签署了这一原则。未来金融机构应注重环境风险分析,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ESG投资,扩大绿色投资的合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