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琵琶演奏技巧的应用
——点、面、角、速、力要点综述

2022-12-29 13:56
轻音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指甲琵琶力度

陈 湘

一、关于琵琶音色的定位

琵琶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承的弹拨乐器,中西弹拨乐结合的载体。在长期的流传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演奏手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琵琶无论在演奏技巧和主题内容上都获得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因而也对演奏者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琵琶在演奏中是通过右手的五个指甲击弦而发出音响的。右手的弹挑、滚、轮,扫拂、摇、勾、分等手法是琵琶发声和演奏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怎样正确掌握和运用右手各种技巧的击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弹奏中,击弦点的选择、击弦时触弦指甲的面积大小、指甲与面板的角度安排、右手动作的速度掌握以及指、腕、臂力的运用和相互配合等,对琵琶的音质、音色和演奏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应视为右手的弹奏要点。为了便于说明,现将以上要点归纳为“点、面、角、速、力”五个方面的问题来研究。对应右手的演奏,左手的按指也有点面结合和力度速度的要求,一并在文中说明。

琵琶的演奏,音色控制,一直是我们在教学和演奏中思考与改善的问题。音色富有个性、文武双全,是琵琶最大的亮点。无论是营造杀伐呐喊硝烟刀剑的战争场景,还是月上东山、曼妙霓裳的月宫嫦娥,都皆可惟妙惟肖。乐器的语言是声音,用建立在高水准修为之上的音乐语言来描绘和表现作品,才能真正体现表现力与感染力。没有技术支撑去强调韵味,是苍白与不现实的。演奏技术是音乐表现的根基。

琵琶自身特点就是音色脆亮、颗粒清晰,演奏指法繁复多样,并能灵活组合适应音乐作品的需要。在演奏作品之前,发音的方法究竟要注意哪些方面,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对发音的讲究与严谨,也是演奏家与研习者应有的专业态度,同时也是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点、面、角、速、力”,就是对发音与演奏的五个基本要求,也是根本与重点。我们琵琶的指甲触弦面积与触弦点在哪里,面积多大,触弦角度各有哪些选择,用怎样的速度力度过弦、击弦,可以表现出来哪些音色与变化,可以体现哪一些音色与质量,音乐的语态与音乐情感的表达,等等。

二、如何理解和把握琵琶的“点”

关于“点”。在我们接触到某一首作品,并准备开始学习与演奏该作品时,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注意作品、掌握演奏中的细节要求及作品中具有哪些个性化的演奏表现手法,就是第一个“点”,学习的出发“点”,从最初的观摩与参考音响资料,熟悉与接触作品,首先严谨、细致审视谱面所见,如调性、速度、表情、力度变化、音位、演奏指法、把位、弦数等音乐术语与记号,应做到尊重原作者的创作,严格按谱面展开学习与演奏,特别是传统乐曲中各不同的流派版本。既然有不同流派特色与精髓,那就更应注意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精彩。遵循作者与作品的本意,选择适合演绎作品风格与主题塑造的音色,并处理好乐句的断句、呼吸及语态。这与每个人的音乐审美眼光与修养是紧密相连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触类旁通需要平时的积累。20世纪武汉音乐学院的一篇关于琵琶右手演奏技巧训练的文章中,首次看到我父亲提出了“点、面、角、速、力”这个五字诀。

我常听到一些琵琶的演奏除了“亮爆脆”与极其强硬的快速外,除有一些是确实很漂亮的速度呈现,但如果一味仅仅追求速度的惊人,会失去表现作品风格优美动听富有魅力与变化的机会。在快速段落中,我们不是在与我们手中的乐器搏斗,而是找到一种速度与自如控制的默契。

演奏中的“点”,指甲触弦的面积点,即击弦点,指甲在弦上选择的落点,还有我们接触到作品后,要关注的一些重点:如作品的风格,描述的中心思想,故事情节或歌颂的主题,有哪些重要的难点技法,谱面有怎样的速度提示,力度情绪变化的记号,这些综合起来均是“点”。在慢板与广板的弹奏中,根据音符的时值,我们的过弦时间会充分而不仓促,如没有特殊音效的必要与变化,速度从容并尽量拉长音符的共鸣。而快速的夹弹,则一定是击弦点集中在同样的点,动作小频率快,力度均匀干净指甲面积小,追求清楚准确与流畅均匀的演奏效果。

三、关于琵琶演奏中的“面”

关于“面”,指指甲尖触弦面积,在演奏中,演奏者根据作品的音色需要,在情绪高亢激昂的发音时指甲过弦面积厚重,幽雅宁静的文曲面积会略小,过弦更舒缓而松弛。武套的古曲,过弦的指甲面积会相对增加,求得富有爆发力与震撼人心的有力音色。从作品不同风格出发,广义来看,作品的面,指从方方面面去考虑作品的演奏与诠释,一是作者的动机与创作灵感,演奏家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准确捕捉与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另外还有演奏家的主观理解以及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这个“面”,就是全面,全方位看作品,作品因为每个演奏家的感受与演奏思维和角度不同,会有着表达的多“面”性,但这个多面性是建立在规范性和追求高规格高水平的基础上的,音乐表现完美并有着自己的特点与理解,音色丰富精彩有变化,节奏与速度把控得体、准确、鲜明而不失情感与激情。

四、如何理解与准确把控“角”

我们触弦伸出手指的角度。平直或略斜下方触弦,这是我们常用的触弦角度。另外,演奏视角,准确定位乐曲的风格,传统还是现代,文曲还是武曲,哪些是传统与现代的借鉴传承,也就是我们近几年常提到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与审美。左手有着怎样的修饰与要求,音色有哪些需要突出一点的对比与表现,快板段落技术上要达到怎样的层面与演奏效果。从演奏角度出发,精炼简洁,指法更流动易于掌握和表现,这绝对是一种推广的最佳路径,让更多人更容易读懂琵琶。

五、琵琶演奏中如何控制与理解“速”

关于“速”,击弦速度或过弦速度,演奏速度、练习速度;乐曲速度的准确定位;乐曲风格与主题生动灵巧的塑造;速度变化的自然过渡;演奏的自如、无技术负担;过弦或换把、跳把的准确完美;音色的灵巧跳跃和控制;连贯流畅性的急速炫技,这就是“速”。轮指的速度,我要单独着重地提出来,首先均匀和干净的基础上,连贯性松弛无障碍,那么演奏者要注意的是轮指段落的情绪,轮的速度与密度是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和需求而给予适当的轮速的。抒情的乐段轮指不急不躁,从容优美速度适中并控制得当,才能充分展现作品的演奏需要。

六、琵琶演奏中的“力”

关于“力”,力度,触弦所用的力量,是指力、腕力、臂力以及身体共同的助力和协调能力。力度是发音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弹琴发音的底气。没有力度的演奏,如同身体体能不好的运动员。演奏也是需要充沛的体力的,没有好的手指力度和体能及力度控制,演奏都会在张力表达上因为缺乏体能而导致感染力不够或完成质量欠缺。再者,把控好力度的释放与变化,生动具体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前提是建立在准确的演奏方法之上,逐步、科学、健康地增长力度,收放自如,干脆利落而不焦躁,单点成线或多点成线均匀连贯而不断续,同时左手的按指力度也充沛,能够有足够的力度按音、换把、快速乐句能够跑动,满轮和扫拂力度与丰满度、频率都能从容展示和运用,演奏才能达到发音的最佳清楚度和质感,且连续和准确,达到悦耳动人的演奏音效。弹挑、滚、轮等各种演奏手法都是通过右手指、腕、臂等三部分的运动及相互作用与协调配合来完成的。要正确掌握各种不同弹奏方法,并充分发挥各种弹奏手法的特色和性能,首先就要弄清楚在运用某种手法时是右手的哪一部分在用力。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把控,否则就会在演奏与学习的过程中走弯路,对将来的学习会带来很多麻烦与困难。

“点、面、角、速、力”,在音色表现上是同时发挥并相互作用,需要一并注意。用多少指甲面积,从弦的哪个位置出指击触,根据作品性格,我们选择发音击弦角度、速度、力量;语句是断句或是连句;在练习中揣摩演奏出来的音色是不是作品本身要表达的音乐情感,特别是弹拨乐器尤其需要注意的歌唱性和连贯性,我们是否通过关注这五点达到了我们需要展现出来的效果与质量。

七、关于琵琶演奏中左手的“点、面、角、速、力”

关于左手按指,我们也有着“点、面、角、速、力”的要求,一味强调右手技术,忽视左手的训练与积累,不重视双手技术的平衡,这样的演奏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左手指一关节的支撑力度不够或大指及虎口持琴扶琴的方法不妥,推拉弦也会出现既费力又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问题,而且乐曲中风格音的吟揉频率速度不均匀与不松弛,都是与左手的按指“点”有着紧密关系的。按指的“面”,各指前端与大指相捏合的指垫部位就是按弦的面积,到了高把位按指,尤其是四把位至最高品,我们的手指前端为了清晰度,是需要侧端按弦的,即下侧端。“面”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双手配合中音色的音质与清晰度,同时影响快速乐句、乐段的准确性与流畅度。

按指的力度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在最初的学习练习过程中,左手指一关节不能软弱无支撑力度,尽量不要塌指,与钢琴的触键动作、面积及支撑是一样的,音符切换是连接替换的关系。演奏中失去歌唱性与呼吸,音乐会失去连贯与流动,按指的“力”,也直接影响了快板的速度及快速乐段的完成质量。指前端无力度,如同没有腿脚力度的田径运动员,既没有体力,速度也跑不快,纵然有一点速度也是腿脚不利索且没有耐力与持久性的,不可能达到干净、清楚、有力及流畅的高标准,尤其是有些快速作品不光要求速度,风格处理还必须兼顾,快板的按指习惯一定要在慢速度练习的阶段就稳扎稳打,尤其速度逐步加快后切忌高抬指去演奏快速乐句。“左追右”,不如双手的灵敏度与均匀度、清晰度、准确度皆旗鼓相当。

琵琶的演奏与表达,是需要演奏者全方位去理解分析作品,并在演奏中很讲究自己的控制能力,高度注意音色及风格体现的。比如作品的开始状态,是否与作品的要求符合,不是摆出各种动作姿势做出大的摆动与呼吸,就是隆重地开始了演奏,而是如何发出恰到好处的第一声。例如“十面埋伏”中霸气外露杀气腾腾的第一声轮拂;“月儿高”引子里由远及近的轮指变化描绘的海浪潮汐;“彝族舞曲”柔美轻盈的主题所呈现的少数民族美丽少女们动人的舞姿。这些段落的音色力度控制是务必要符合作品的内容直达主题的,刚劲有力的扫拂过弦面积速度力量是毫不犹豫准确而有着很好把握度的,入弦的控制与音色变化,速度的自然演变,“点、面、角、速、力”的变化是无穷尽的,而且在抒情段落的演奏中,过弦的速度是要控制得当才能有着很好的歌唱性与婉转悠扬的声音的,不注重速度力度与角度在节奏速度框架中恰到好处地展现,会缺失音乐的感染力。

文化基础,是我们音乐人音乐底蕴的来源,用什么样的眼光和审美去审视和思考一首作品,首先要有自己的选择判断能力与眼光和经验,琵琶作品太多了,但是不适合琵琶演奏的作品也是存在的,这个要靠演奏家去选择和判断,但首先要肯定的一点就是存在即价值,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的心血与热爱及积极的音乐创作动机。演奏家必须具备驾驭各种作品及技巧的能力,遇到好的作品,自己因为演奏能力不及,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同样,审美能力差,没有对作品的音乐内涵与情感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那叫悟性浅显,领悟不到作品的精神与优美,那是一种缺憾!我们弹琵琶的习乐者,要开阔自己的音乐欣赏范畴,鉴赏力提高了,眼界开阔了,对于不同的音乐能够产生自己的见解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具备自己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力。

演奏中只有优美动听的声音才能吸引听众去关注一件乐器或去欣赏一首好听的作品,演出曲目旋律优美简洁,易于情感表现的音乐作品,让听众能够理解和易于接受,达到既欣赏又能够共情,而且演奏中情感赋予了作品更生动地塑造艺术形象,这样的演出内容与形式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由此可见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推广宣传中乐,让更多的人看见中乐之美,琵琶之美,才能真正做到即使不能结果,也至少可以鸟语花香!音乐的金字塔有塔底做基础,才能形成逐步上升的塔尖,既有阳春白雪,也有深沉高雅。在音乐作品中,繁复的节奏与变化多端的音程与和声,是有着绝对存在价值的,因为那是衡量作者与演奏者技艺水准的载体,但是也要考虑为广大听众和业余演练者创作一定量的通俗小品和浅显易学的作品,才能更大范围地传承和持续发展我们中国器乐的演奏。没有平台和主流教学群体的正确引导与普及,我们的发展速度就会滞后,缺乏平衡与平稳度,过快与过慢,都是不利于演奏与教学发展的。

有着准确的音乐审美能力与眼光,准确抓住作品本质的特点,选择合适自己个性的演奏定位,全面规范并开拓演奏和教学的方向与思路,努力追求个人学识和眼界的提升,业务能力不断进步,这是“点、面、角、速、力”五字诀的初衷与目的。

猜你喜欢
指甲琵琶力度
加大电商帮扶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琵琶老店琵琶声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指甲钳的收藏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琵琶”和“枇杷”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