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助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2-12-29 03:09韩秀敏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韩秀敏

(河北省盐山县科技工信和商务局 河北盐山 061300)

一、我国“三农”问题概述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新时代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科技等一系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加快,农民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农村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否实现全面转型?能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完成百年目标?这些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亟待关注的问题。并且由于特殊的历史遗留和文化的影响,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独特的特点。

(一)农村现状分析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显著的问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与城乡经济之间差异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近些年,无论是偏远地区还是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道路、电网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与发达的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有待提高。例如,农村的道路不通畅、道路质量较差、交通设置不合理、农村电网的基础设施较差、集中供水比率低及互联网普及率低等,都是现在农村基础设施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并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基础教育

改革开放不仅开放了经济,也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同时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当今的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能力,农村地区的孩子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降低了我国的文盲率。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的教育资源与乡村的教育资源相比差距逐年增大,农村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存在明显的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城乡之间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生源等都有较大的差异,目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农村而言,改善教学硬件条件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就能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师资和教学资源较差这种教育软件条件难以改善。在农村想要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变师范生的观念,增强其对农村教育的偏好,尽力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降低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

3.农村医疗卫生

党的十八大对于农村基本医疗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农村基本医疗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财政支持和政府补贴向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在不同的农村内部设立医疗点,农村医疗保障的完善等。农村医疗卫生的改善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寿命,在降低农民医疗成本的同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计生统计结果发现,我国39000个乡镇中共建有37000个乡镇卫生院,共有122.4万张床位,卫生人员共计132.1万人(其中111.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与2015年相比,农村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增加4.3万人,床位增加2.8万张。能够明显看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依然比较落后,医护人员的水平较低。学历、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仍会选择在县城以上的大城市就诊,而农村的医护人员多为教育水平较低,或对当地具有情怀的人员。另外,农村医疗市场相对无序。在用药和治疗方面,乡村卫生室并不规范,部分平常的疾病难以医治。

4.经费管理

财政部门向村组织投入的经费较少,并且由于经费管理不当,财务人员能力有限,很多村组织的财务经费中银行存款仍为负数,难以支持农村其他建设。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银行存款为负数,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单一,并且遭遇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具有比较差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监管力度严重不足,存款账户管理规范不当,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管理人员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二)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分析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我国农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有所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但是很多问题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收入较低,社会地位较低。例如,城市化的迅速扩张使得耕地资源减少,农业资源相对缺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缺失,产业转换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

农村土地不少,但是能够居住的非耕地较少,并且农民人口较多。目前,我国农民有2.3亿人,但是农村的人均承包土地只有半公顷。农民的农业收入较低,资产不足,无法扩大规模生产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增加收入,造成多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虽然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增幅逐年降低,物价逐年上涨,农民的实际收入在不断降低。为改善生活质量,大多数农民都会选择外出务工。农民的实际收入较低不仅会对农民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降低了农民务农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足的资本导致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实现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多样化、独特化,影响了我国农业向智能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的生产力不低,但是购买力较低,直接阻碍了我国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难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农业发展,这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在“三农”问题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指出可以通过“优化投入保障体系,建立投资融资机制”来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公共财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分配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可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而且还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财政支出对农村的影响

(一)改善和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财政支出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例如,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这就是中央财政借助财政超收收入和国债资金进行资金支持的。自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共计投入60.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包括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牧区水利试点等一系列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在建规模99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36.1亿元,仅2008年就有投资90.8亿元,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18.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51.0千公顷。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自2010年我国对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在“十五”期间,我国总计投入223亿元实现农村饮用水普及,解决了农村6700万人的饮水问题,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饮用水。2006年,我国开始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力度,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我国在2008年全年投资470.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3.1亿元。这一巨大的工程被广大农民群众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真正实现了农民能够饮水安全。

(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则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能够实现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等诸多方面。例如,近几年我国增加财政支出,以大幅度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实践证明,农业财政支出能够深远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农民的务农成本,激发农民的务农积极性,不仅可以使农民收入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民收入,则需要加大农村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其数量和结构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财政支出的核心在于确保政府职能的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社会职能等政府职能的履行最终都要转化为公共服务,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并促进经济建设支出开始慢慢向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支出方面转化,全方面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三、公共财政助力新农村建设路径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在实际建设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新农村建设效果不理想。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则需要公共财政助力,加大农村财政支持力度,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落实。

(一)加大“三农”资金投入

在现实生活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民生和国民经济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将财政资金适当向“三农”倾斜。农村获得的财政资金支持比较有限,通过提高“三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管理,将一分一毫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农村转型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水平

村作为一个整体,其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存款账户一般按照要求只能开设一个,主要用于现金收付与日常结算,除设立土地赔偿款专门账户外,严禁再开设其他账户。乡政府要对村组银行账户是否规范使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公章,减少人情交换,并对村组银行账户开设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和审核。对银行存款印鉴管理要规范,分开保管银行存款印鉴,多人管理,分散权力,避免银行存款印鉴被滥用。另外,除了必要的部分,其他经济往来款项均需要通过银行来进行转账结算的办理,日后有经济纠纷便于查明管理。

此外,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严格规范支出票据,不能报销无票据的资金往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出票据必须标明用途,同时要有证明人签字,并经村民财务小组及会计认真审核后才允许出纳付款。

(三)优化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农村的社会服务体系要优化和完善,教育是发展的基础,要改善农村的教育,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贫困家庭顺利脱贫。

1.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

通过多种措施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条件,对于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重视。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增加经济扶持,保障农民子女享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设备,从根本上使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农村的学生,职业院校、高等院校要留有一定的名额,增加农村招生人数,采用多种措施来帮助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民子女也能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同时,大学生要加强其对农村建设的热情,对于下乡的师范生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评职称的优势等,改善农村教育的师资条件。

2.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对于不同的农村贫困家庭,查明其致困原因,结合其经济收入、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考察,分级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覆盖所有的农村地区,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投入资金比例,对现有的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政策给予完善,并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吸引较高水平的医护人员投入到农村的医疗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救护水平,而且还可以确保农民的身体健康。

(四)注重农民队伍建设

首先,通过设置专业的职能培训部门,定期组织农民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与教育工作,向参加并通过技能考试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工作介绍、证书证明等,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农民自身的能力提高,帮助农民实现自我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农民技术能力与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结合不同村庄的历史、人文、地理优势等,建设专门的示范基地,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不同地区设置相应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双方经验共享,以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从而更好地实现各地区协同发展。

(五)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管理

加强对非生产性支出的有效管理。要按照规定对村集体组织支出票据标明用途并签字,通过村民会计和财务小组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才允许出纳付款。当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实行街道、乡镇核算、代理记账时,要将支出票据送至街道、乡镇村级财务服务中心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通过代理会计登记记录。在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时,需要提供合法及规范的支出票据,严禁无票据支出报销,并且报销手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落实。

(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建立多层次转移支付体系

现有农村公共财政具备层次性的特点,大多数农村公共品由县和乡镇负责提供。乡镇在我国行政区划中,处于最底层,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地方性或全国性公共服务均有可能对乡镇进行覆盖,此时为了城乡公共财政均等化的实现,就需要对多层次转移支付体系进行构建。

2.改革和创新转移支付手段

结合转移支付手段的特点和相关目标,上级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政府提供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支持。其中前者主要目的是保证农村居民可以获得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服务,后者主要目的是使经济落后农村所存在的财政平衡力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按照规范做好资金使用与拨付的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七)完善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构建专门统筹规划部门,用于负责强化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和农业资金管理,从根本上使农村资金管理复杂、混乱、无章可循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对中间配置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加大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与落实强度,并对现有农业财政资金管理规章和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及时摒弃那些落后的规章制度。推动财政管理改革,落实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尤其是发挥好农民监督作用,以推动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督工作朝着公正化、民主化和透明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还需要对村级财政资金使用给予规范,抽调优秀、专业人才组成监督管理机构,以确保申报评审、立项考察、资金使用及项目验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结语

我国“城乡二元化问题”突出,农村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并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都处于落后的水平。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强化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水平,优化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助力建设新农村。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