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智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影视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编辑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编辑这一形象在荧幕中越来越活跃,编辑工作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为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影视作品虽然塑造编辑形象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编辑形象的塑造缺乏深度、过于理想化、与现实严重不符、可发展的空间不足等都影响了编辑形象塑造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影视作品的发展,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新时期,国家大力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影视行业发展,为影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文化氛围,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笔者在重新审视以往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模块化现象突出、过于理想化等,这些都影响着影视作品中编辑形象的塑造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以往影视作品中编辑形象的塑造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塑造编辑形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深入了解塑造编辑形象的正确方式和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塑造深入人心的影视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具有文化宣传、教育等诸多功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以往影视作品塑造的编辑形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刻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编辑行业的发展,还可以让观众从这些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编辑工作和出版社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对编辑这一行业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后,观众甚至会向往编辑行业和编辑工作,这有利于编辑行业更好地吸引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推动编辑工作的发展。
良好的编辑形象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使影视作品更加贴合生活实际,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更加严谨科学地开展编辑工作,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对影视作品的观看兴趣,进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编辑行业和出版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良好的编辑形象可以不断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从而带动影视行业的整体发展。
新时期,国家大力支持影视行业发展,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其中以编辑为主要人物的影视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单一,许多作品都是以爱情和事业为背景,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较为类型化。这些影视作品在对编辑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主要是从人物的事业和爱情两个方面入手,一般先会介绍人物在事业上失利,又或者是人物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以此来突出该人物的特征,让观看者感受到这一人物在工作中的魅力;又或者是从这一编辑的爱情线入手,讲述编辑与其爱人从相识、相知再到相恋的全过程。现如今,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模块化现象严重,影视作品在对编辑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往往采用相同的模板,这就导致影视作品中编辑的形象大同小异,编辑的性格、工作经历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突破。所以,观众自然而然就会在脑海中对编辑产生一种特定的认知,在想到编辑这一形象时,就会想到其在影视剧里的特征,这对于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来说是不利的。
与此同时,许多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手法雷同,故事情节缺乏创新,不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经历相同。比如,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然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或者是编辑本人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在处理自己的工作时如鱼得水,但是编辑本人对爱情存在一定的偏见,自己的爱人出现之后,两个人经过长期的相处,克服了偏见,最终历经艰难险阻走到了一起。这些影视作品中编辑的经历大多都相似,而且很多故事情节重复出现,所以观众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容易就能猜到剧情的走向。这对于观众来说没有吸引力,难以使其产生继续观看下去的兴趣。
在当下以编辑为重要人物的影视作品中,情节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而且,一些影视作品中对于编辑个人能力的描述或者是刻画不到位、不恰当,缺乏真正能够展现编辑工作能力的情节,因此不利于编辑形象的塑造,这也导致观众不能够真正认可编辑的工作能力。比如,在描述编辑的事业时,并没有真正彰显编辑工作能力的情节,一般是杂志社召开重要的会议,然后编辑偶然经过听到了会议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自己的想法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彰显编辑的聪明机智,但是将其插入影视作品中会有一些突兀,情节的出现过于牵强,使得整部影视作品的细节缺乏内涵。这种情节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使得影视作品缺乏创新性,不能让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些影视作品中的编辑形象脱离了故事情节,更多是在讲述编辑的爱情故事,即编辑与爱人相识、相知的过程,缺少对编辑的工作场景和工作内容的描绘;又或者是影视作品对于编辑工作的描绘脱离了实际生活,并不能真正反映编辑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缺乏代入感,编辑的正能量形象得不到体现,所以影响了观众对编辑的认识,让观众认为编辑只注重谈恋爱而忽视自己的工作,使得观众产生 偏见。
受传统认知的影响,人们心中的编辑是挑灯夜战、终日不眠、勤勤恳恳工作的劳模形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编辑会认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工作十分辛苦,而且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则打破了人们对编辑的传统认知,它对编辑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创新,编辑不仅是活在闪光灯下的勤恳劳模,还是具备专业编辑和采集能力、较高时尚敏感度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也具有极强的时尚捕捉力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根据小说改编,主要是讲述女主人公从职场新人一路奋斗到职场达人,最后仍保持初心、放弃功利的励志故事。该电影受到了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对职场新人有着教科书般的意义。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较大进步,电影中的时尚编辑与人们传统认知中的编辑形象不同,打破了观影者对于编辑这一形象的固有认知,让他们对编辑这一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有一个重点刻画的角色——米兰达。米兰达是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的总编,高贵时尚、举止优雅,在时尚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说是时尚界的权威,但同时也是十分难伺候的"时尚女魔头"。她工作十分认真,在工作过程中一丝不苟、十分严谨,极其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对于工作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严格把控。虽然米兰达的工作能力强,但是她不擅长与人交往,常会给人一种距离感、疏离感,让人不敢靠近。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米兰达十分难相处,主要是因为她对下属十分苛刻、冷漠,对下属要求很高,如果她的下属有任何不合格的行为,她就会训斥他们,甚至是辞退。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小说里人物的形象。米兰达的出场声势浩大,整个屏幕都充满着强大的气场,在观看这部电影时,观看者在米兰达出场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她身上那强大的气场和不可接近的高贵。而通过艾米莉向安迪介绍米兰达,更为米兰达增添了神秘感,让读者更加好奇米兰达的身份和性格。在米兰达正式出场时,电影对米兰达进行了特写,从她的发型到具体穿着,都透露着高贵和不可亲近感。与此同时,电影创作者还运用蒙太奇手法,在对米兰达进行特写之后,转换镜头,将主人公与米兰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与主人公的朴素穿着对比,更突显出了米兰达的性格特征和高冷、贵气的人物 形象。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情节也较为真实,该电影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具体描述,刻画了米兰达对安迪的“刁难”。比如,米兰达对于安迪着装的要求、对于时间的要求,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举止行为,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冷漠、高傲、对工作极其苛刻认真的“魔头”形象,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米兰达的人物形象,也让人们对米兰达有了更深的了解。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弱化了原著中女主人公背后的商业性质,客观、理性地塑造人物形象。在米兰达的眼中,服装不仅是追求高利润的工具,也是一门学问,她认真对待服装设计,细抠服装设计中的每一个问题,严格把控时尚。与此同时,米兰达对杂志编辑工作严谨、认真、力求完美,甚至经常加班到深夜。在对米兰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影片导演从多角度展开,渐渐揭开米兰达的面具,在米兰达职场风光的背后也有着糟糕的生活经历。在电影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安迪在给米兰达递交材料时不小心走到了2楼,安迪在那里看到了米兰达与老公在争吵,这一情节展现了米兰达生活得没那么幸福。在电影当中还有这样展现米兰达不为人知的一面的情节:在有飓风的时候,米兰达仍坚持让安迪去找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原因是米兰达自己的孩子第二天早上将会在学校表演;米兰达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想要知道《哈利·波特》的情节,于是安排安迪去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从中可以看出,米兰达虽然工作冷酷,但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在职场上,她依旧会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和地位而努力,影片塑造的米兰达是“女魔头”形象,但并未将人物完全丑化,她虽位高权重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工作顺利但竞争依旧激烈。即使米兰达在事业上有一定的成就,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使得米兰达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导演通过多角度塑造米兰达这一人物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立体、丰满。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时尚是上层阶级的所属物,从事时尚杂志编辑职业的人员也必是光鲜、亮丽的,但这种美好的形象只存在电影中,现实社会中对时尚编辑的要求很高,其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结尾,导演通过对米兰达和安迪对话的描述,改变了观众对“女魔头”形象的固化认知,原来“女魔头”对下属也是有耐心的,会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导演通过对米兰达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升华,突显其多样性格,通过展现其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经历和过往,既增添了米兰达的人格魅力,也引发了人们对时尚杂志编辑行业的反思。
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内容涉及广泛,以编辑为主要人物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其中存在较多问题,如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粗制滥造等,都影响了影视作品质量的提高。对此,影视作品创作者需要针对影视作品在编辑形象塑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回归编辑形象的本质,注重作品的内涵和质量,严谨、认真地刻画人物形象,学习其他优秀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经验,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塑造出更加贴近现实的立体化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