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鹏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属于单频广播覆盖技术中的一种,该技术的覆盖范围大,同时能够保证节目源与频率的一致性,同步处理多个站台发射设备。现阶段,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广播移动收听问题,使广播收听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对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调频同步广播能使多台发射机具备相同的频率,保证节目顺利播出,在交叠覆盖方式的应用下,确保广播信号可以覆盖城市的所有区域。调频同步广播发射机制作环节相对较为简单,同时发射机占地面积较小,不同发射机在相同频率下,信号交叠区域也不会存在信号干扰问题,可以有效扩大覆盖面积,不过实际播出环节还会因为以下情况的存在,对信号产生相应干扰。第一,载频频差干扰。频率相同发射机实际使用环节会存在不同的载频速率,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信号接收环节对广播播出产生相应的影响。第二,已调波相位差干扰。通常情况下,两个发射机信号中会存在不同的相位,因此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也会存在差异,接收机中不同相位会叠加,造成播出内容存在失真或延迟等不良情况。第三,已调波频偏差干扰。对于不同的发射机,其发射的信号会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接收机中不同的信号会存在叠加情况,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播出效果,导致失真情况的出现。
与以往的广播技术相比,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于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而言,此项技术的一个重点就是实现同步,在不同的位置上,放置相应的发射站点,并安装发射机,获得多台发射机同步的效果[1]。基于相同频率下传输相应信息,可以在不同地区发射机联合参与下,实现信息的良好传输。同步传输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损失大量的信息。更为关键的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多个站点发射机中频率相同的信息可以实现信号叠加,会使信号强度进一步增强,扩大信息传输距离。
对于以往的广播技术而言,其由于自身存在信号单一的现象,在信息实际传输环节,会导致较多信息损失,使得信息传输具备较强的局限性。不过,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能够打破这一局限性,其有多个发射站进行信息的接收,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传输中的损失。同时,多个站点信息同步传输,可以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从而获得较好的收听效果。
以往的广播技术,具体是以直线型的信号波传输单一的信号源,在这种传输方式下,会有效避免信息的大量损失。但是由于信号源的单一性特点,信息传输环节中,地形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信号波。简单而言,就是信号塔或者高山等会阻挡到信号波,所以,在应用此项技术前,对于位置偏远地区,信号传输尤为困难,听众在收听广播信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无法获得清晰的广播信息。应用此项技术后,能够有效提升信号强度,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对于存在高山的区域,只需要将发射站点设置其中,就能避免障碍物影响到信号波,保证信息传输速度,降低信息传输损失。因此,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能够不受地形影响,进行信息传输,这一优势促进其在广播领域得到了良好发展。
某电台进行了调频同步广播覆盖,在此技术下,基于同一频率可以实现节目的统一调频、同步广播,且该电台根据实际频率与站点,精心组织项目。同时,在工程验收、频率测算及技术指导等方面,上级给予了大力支持,促进覆盖项目得以良好开展。
第一,系统设计。在具体的方案实施中,广播电台严格依据《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方法》,同时依据相应技术规范等开展此项工作。规划单频网时,应考虑接收质量与最低场强,接收频率场强与接收点频谱密度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接收质量。
第二,系统组成。在系统组成方面,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音频信号传输系统,另一部分为子站发射系统[2]。音频信号传输主要的流程为:音频信号自电台播控中心发出后,会进入中间信号分配过程中,进行数字音频压缩编码,随后通过同步广播专用的数字音频接收机(DVB),将专业数字音频接口标准(AES)信号输出,最终接触模拟的音频信号,所有子站发射系统均会用到全球定位系统(GPS)标准频率发射器及数字调频同步广播激励器,能够更好地进行调频发射机的同步改造。
第三,站点选择。对于调频发射台而言,其自身具备较为优质的资源,因此发射点放置在高速沿线与市区所在地,可以为播出安全性及设备维护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在县城以及山区覆盖时,会将镇级与高山站调频发射台作为补充,进行小功率补点。
第四,设备选型。在设备选型上,电台选择的是ELENOS-ETG发射机,产自意大利。该设备是具有同步激励系统的同步发射机,并且还带有宽带垂直极化天线。相干区域内,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接收器接收到的发射机发出的调频相对时间差指标,属于现阶段调频同步广播实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设计方案中应用到了电信标准(E1)光纤传输信号,实际传输环节,编码器两端存在GPS时标信号,同步音频解码器所输出的同步音频信号,消除了路径时延差。传输环节,各个子站共同分享网络前端的路径与传输设备,即便各子站有相应的相位差,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影响。不过由于主站同子站存在不同的传输距离,因此,需要精准地测量出音频及子台传输通道的相位差。施工过程中,应通过音频相位测试仪器实现精准测量,随后在可调延时功能的作用下,设定出个发射机的调波时延量,保证相干区域间存在的时延差在规定范围内。
第五,覆盖设计。进行相干区处理时,主要方法为:在统筹考虑地形条件以及站点选择后,尽可能将相干区减小或者避免,随后对相关区域进行天线场型控制,最终将相干区利用同步调整的方式进行消除或缩小。覆盖环节主要的顺序为:对于人口密集的区域,应确保实际的人口覆盖率,同时还应保证最终的信号质量;实现高速公路的无缝覆盖,遵循以线带面原则,保证公路沿线的有效覆盖;随后实现边远地区的覆盖。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统筹考虑,尽可能保证相干区不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应用单发射台站,进行城市覆盖[3]。由于小功率分布点这种方式不具备较高的系统性价比,并且无线覆盖效率较低,因此,应重点实现中、大功率覆盖。调频同步网站点规划环节,应对技术缺陷加以避免。实际而言,相干区就是干扰区,实现同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小干扰区,如果处于相干区内,就会对实际收听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设计环节应防止出现重复覆盖问题;对于超过3个同时相干的区域进行调整,会存在较大的调整难度,而且在经过系统调整后,也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收听效果,因此应避免这种情况的 出现。
第六,站点设计。为保证良好的传输效果,应选择通用设计的方式,如选择标准的传输网络进行节目传输等[4]。同时应选择标准化设计的方式设计站点,如发射机“N+1”备份及天馈共用等,在站点的通用设计下,维护更为方便。除此之外,应选择宽带天线作为实际天线,并且可以调节下倾角。为使系统具备较好的拓展性,可以增加频道,进行站点扩充等,同步网中存在的所有站台,可能存在多个频道,在远程监控上,也应很好地满足系统拓展性要求,在远程监控通用设计下,系统会具备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调频发射机至少要有两台,才能应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使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射机保持同一频率。在该技术实际应用环节,应不断进行发展与突破,促进广播技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发展中,此项技术还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对于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而言,在实际应用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对相应理论技术进行掌握。行业中对调频同步广播技术有相应规范。第一,广播同步时实现同频率。信息传输环节,需要有稳定的频率源,还应具备相对频差。根据相关要求[5],通常情况下,当两个相干波存超过10 s的差拍时,可以保证信息源的稳定性。第二,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干扰的区域内,信息源节目应保持同相。若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会损失相应信息,出现失真情况。例如,如果是单声道广播,信号低于3 kHz,此时两个相干扰的信息波的时差不会超过10 μs,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不会存在严重的信号失真情况。若为5 kHz的信号,信号失真不会超过5%。对于场强而言,交叠覆盖区域内,需要有最低可用场强。避免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信号强度,应将最低场强进行提升,使其超过接收门限;同时可以应用垂直极化天线,尽可能地将发射台距离缩短。
在未来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发展环节,相关人员应该对多方面内容进行考虑与探索。信息化时代出现了较多的新型技术,要促进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发展,需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广播信息实际传输环节,应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能够确保不同位置均有发射站点与发射机的存在,在这些发射机与发射站点的协同配合下,构建成了完整的广播信息网络,这时需要对所有网络站点进行维护,利用网络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维护新型发射设备时,可以查看并管理相应的技术参数,远程遥控的同时,还能进行功率设置等操作。在实际维护环节,要确保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良好应用,更加稳定、安全地进行信息 传输。
调频同步广播除了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还应关注在节目中的突破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广播工作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己节目制作的专业水平。接收广播信号时,经常会出现信号干扰的情况[6],若想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要从科学、合理的广播技术入手,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防止不良情况的出现。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更好地应用多样化的广播技术,提升技术应用水平。此外,为获得更高的节目质量,还应科学应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保证其具备较好的暂态响应,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站台站点。针对于相干区移动,需要做好检验工作,保证相干区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若存在不符合情况,应对ERP进行调节,保证相干区位置处于最佳区域,提升节目质量效果。
现阶段,“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化技术不仅得以广泛应用,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器,逐渐向高性能、高质量的方向迈进,已经获得了较大应用成就。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超高速数模转换器以及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等,两者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无线通信行业得到不断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了广播技术发展水平。基于当前发展情况,数字化调频同步广播发射机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应用日益广泛,进一步提高了调频同步广播音质。并且,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 Digital Synthesis,DDS)和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术的良好应用下,相关人员通过应用相关软件,使音频信号实现了立体声。此外,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实现FM调制,使发射机更为可靠、稳定。从中可以看出,调频同步广播具备良好的数字化发展前景。
当前,发射机数量逐渐增多,分布也日渐广泛,这种情况下,会进一步强化音质以及抗干扰能力。不过广播电台在发射机管理与具体维护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信号发射效果,因此,需要重点对发射机管理进行研究,探究有效的维护手段。现阶段,新型调频同步广播发射机顺势而生,并具备较多的优势,具有遥控遥测软硬件接口,能够实现远程监控,促进调频同步广播技术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包括信息传输距离远、信息传播范围广以及信息传输不容易受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无线广播网的性能,使其覆盖面上得以进一步扩大。在该技术实践环节,工作人员应做好各环节设计工作,以保证此项技术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未来发展中,还应该重点关注理论技术、信息网络维护以及节目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促进调频同步广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