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拼车应用L y f t公司的博客上,描述过一个非常“科幻”的故事。
“7月21日晚,L y f t的长期司机玛丽,在接载一名乘客时已怀孕9个月。”该帖子一开始写道,“离预产期还有一周左右,玛丽决定今天再拉一阵子客人。”接了几单,玛丽宫缩发生了,“由于距离预产期还有一周,她认为只是虚惊一场,继续开车。”帖子继续写道, “ 因为不相信自己要分娩了,她一直处于司机模式,想着如果没有客人下单就去医院。然后,她在去医院的路上收到了乘车请求。”
幸运的是,这位乘客的路途不长。完成订单后,玛丽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她正处于分娩阶段。随后她生下一个女孩,帖子晒出了婴儿的照片,身着一件“L y f t小姐”的连体宝宝衣。帖子最后呼吁大家贡献类似的经历:“你有令人兴奋的L y f t故事吗?你想分享吗?”
如何看待玛丽的故事,见仁见智。在L y f t的公关看来,玛丽堪称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毕竟这是一家拒绝将司机纳为员工的公司, 找到这样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零工”不容易。也有人认为,玛丽具有企业家精神,在分娩时也能接单干活,说明“零工经济”多么无缝和灵活——就算宝宝马上出世,也可以随时通过Lyft快速赚钱。
零工经济, 或者叫共享经济、平台经济, 在过去1 0 年飞速发展。从外卖、叫车、家政到设计、编程等多样服务,全都可以“一键下单”,点对点服务。平台经济理论上扩大了许多人获得体面工作的机会,并允许新工人,尤其是家庭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高风险、低工资和无保障的就业环境,使“零工”陷入劳资困境。
L y f t不为“加盟”司机提供带薪产假或健康保险,它的办法是让司机自己联系保险经纪人,购买平价商业保险方案。L y f t刚兴起的时候,芝加哥的司机每次出行净赚约11美元,但这样的神话并没有持续很久。零工经济的显著特点是,最初的薪酬相当可观,随着竞争加剧、市场份额缩小、大环境变化,零工收到的报酬会很快下降,工作条件变得更艰苦。或许对玛丽来说,一次多赚11美元,比向公司寻求压根不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重要多了。
20世纪70年代,法学教授查◎文/荣智慧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理论理论尔斯·瑞克在《美国绿道》一书中追溯了现代化中一种世界观的转变——最初,青年就是为了当农民、工人和小商人;后来穿着灰色法兰绒西装的人们乐于受雇于系统、科层制和公司;而新兴一代则倾向于直接行动、社区自治和自我定义。“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工作是无意识的、令人筋疲力尽的、无聊的……”瑞克的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书也在《泰晤士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雄踞了数月之久。
零工经济刚兴起时,人们一直在引述50多年前瑞克的观点:避开每周40小时的烦琐工作,寻求更自由的工作方式。这种反抗精神正由千禧一代蓬勃实践——许多年轻人敏锐地看到社会中的机会,斜杠青年成为一种时尚。程序员可以是擅长企业咨询的雕塑家,Instagram上的时尚达人也可以是一名飞行员。他们也许为了钱,也许为了爱,也许二者兼有。
通常,每一种发明背后都有赢家和输家。比如打车平台让乘客受益,但牺牲了现有结构下司机的福利和收入。爱彼迎让更多的人能负担得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也意味着报酬不会直接流向全职服务员和厨师。
那些依靠零工谋生的人,远不如依靠零工赚“零花钱”玩玩的人满意。某种程度上,这些平台并没有帮助最需要这份工作的人。零工经济没什么新技术,因为没有新的生产力诞生,它只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模式。
零工經济是个新事物,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是个旧东西。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许多人创造了新的收入机会,但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还需要人们不断去争取。
大白//摘自《看世界》2022年第5期,本刊有删节,candy/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