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与提质的思考

2022-12-28 03:35马良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要想有规范且优质的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质是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挖掘学校教师的潜力和做好外聘教师的事宜,从制定有效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关注合理诉求入手,建设好课后服务教师队伍;二是要明确课后服务教师的应有素质,并思考对策、搭建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课后服务教师队伍。

关键词: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提质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不能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正式明确“课后服务”。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再次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显然,课后服务已成为当下教育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何谓课后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放学后还继续留在学校享受学校及教师服务的活动。关于学校及教师与课后服务的相关性,两个文件作了说明。《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双减”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不难看出,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阵地,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力军,外聘教师是课后服务的支援军。要想有规范且优质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质是关键。

一、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

课后服务是民生工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势必要主动作为,统筹规划协调区域课后服务教师队伍资源。学校除了挖掘本校教师潜力之外,还要积极外聘教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制定有效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关注合理诉求、善用智能技术,为建设一支稳定的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努力。

(一)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

一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统筹开展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打通家校社之间、中小学与高校之间的阻隔,主动盘活、调配区域内的教师资源,拓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渠道,合力做好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组成及流通。可以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二是学校要壮大课后服务教师队伍。不僅要有班主任、主科教师,副科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服务需求,还能减轻班主任、主科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还要结合自身需求情况和区域特点积极外聘教师。一般来源有三种:其一,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各类志愿者,如退休教师、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社会热心人士、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等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其二,具备资质的校外公办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特色教育基地等有资质的教师;其三,符合条件的民办教育机构教师,如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起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由此可见,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应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以校外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辅。这样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课后服务,有效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完成好课后服务的任务。

(二)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

1.制定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制度

课后服务制度是用来规范教师服务行为的规则,是课后服务良好有序、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是应尽快出台课后服务标准,明确课后服务教师的角色定位、责任边界、能力要求、培养方式、薪酬待遇等内容。

二是做好课后服务安全指导,督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三是制定本校参与课后服务的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注重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和爱好特长,实行跨学科、跨年级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课后服务。

此外,当学校在本校教师不能满足课后服务多样化需要时,可以外聘相关专业的教师,但应与外聘教师约定好参与课后服务的各种事项。

2.完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用来肯定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劳动付出,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顺利完成课后服务的常态保障。

一是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多元共治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体系,以保证课后服务经费投入的充足和稳定。

二是加快出台课后服务教师薪酬标准,可按照工作岗位、工作量和工作时长制定等级薪酬标准,以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三是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的轮休、弹性上下班制度,要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晋升体系,以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

此外,对于学校的外聘教师,可由双方协议确定有关劳务报酬,确保外聘教师安心地参与课后服务。

3.关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合理诉求

随着课后服务的广泛实施,学校要尽可能让教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时常关注教师的冷暖和诉求。

一是综合考虑教师岗位职责、实际工作等因素,合理安排、科学配置,鼓励和支持教师自觉自愿参与课后服务。

二是统筹安排各种会议,适当合并,让会议变少、变短、变精,或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或部门传达,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教师。

三是要让教师清楚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不要过度用形式化的检查、填表来评价教师,给教师平添工作量。

四是注重人文关怀,推出关爱举措,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开展教师子女课后托管,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有特殊情况的教师一定的关照,让教师能够放心、安心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4.善用智能技术助力教师参与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教师队伍构成的多元化,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必要深入推进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

一是推广智能技术本身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区域内课后服务的均衡发展,形成教育信息化带动课后服务优质化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智能技术建设和应用,通过网络平台掌握本校课后服务情况大数据,助力学校对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管理。

三是智能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实现教育资源跨时空配置、多主体协同,更有利于教师发挥个性化的服务特长。

二、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提质

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参与课后服务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课后服务工作的质量。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思考对策、搭建平台,打造一支情怀深厚、知识扎实、能力突出、兴趣广泛的高素质复合型课后服务教师队伍。

(一)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应有素质

1.应有课后服务的教育情怀

课后服务不同于平常的上课,本身带有服务性,更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服务的情怀。

一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有稳定的情感态度,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始终保持责任意识。

二是关爱学生,对待学生要贴心,转变学生要耐心,关注学生日常表现要细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要用心。

三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2.应有课后服务的智慧才能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课后服务的基础,无论是作业设计、辅导,还是学习兴趣培养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才能。

一是专注于有效备课、上课,预设服务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力争生成高效、有趣的服务课堂。

二是利用好教研组或备课组力量,优化作业设计、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總量、提高学生作业兴趣、保证课后服务时间。

3.应有课后服务的兴趣爱好

课后服务内容除了要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之外,还要组织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如果教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方面能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化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缓解工作压力,调节情绪,以优质的情感态度投入课后服务中来。

4.应有课后服务的家校沟通能力

学生回家后的学习和活动是学校课后服务的延伸,因而课后服务效果与家长的家庭教育也密切相关。教师要做到家校顺畅沟通,激发家庭教育动力。

一是向家长解读课后服务的意义,把课后服务的效果,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

二是向家长介绍课后服务的方式方法,适时地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落实课后服务,以及在家庭教育中继续开展好课后服务。

5.应有课后服务的信息技能

教师的信息素养指向了教师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改进的能力。如果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无疑对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大有裨益。

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或还原某些场景,以及时空的随意切换,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可视化。

二是通过图式把学生的表现情况直接地展示出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二)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提质策略

1.强化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离不开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对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学习交流、质量评价等工作,尽可能储备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课后服务教师。

一是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力争从思想上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后服务观,更从实践层面帮助志愿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课后服务能力素养。

二是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课后服务教师培训,师范院校、进修学院(校)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培训中心。

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调剂区域资源,做好课后服务支援,负责入职培训、考核认证等工作。

四是利用学校或区域内的名师资源帮助解决教师课后服务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要构建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梯队体系,做好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结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2.强化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教研活动

为了促进教师实现内驱式成长,学校要引导教师加强研修,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做好专题研修、学科教研、课题研究相结合,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带动课后服务的高效。

一是以教研组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共同学习、一起活动、共享资源,着力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群体的课后服务水平。

二是构建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新样态,推进教师在线平台建设,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共享。

三是给予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去体验、去反思,能够静下心来研究课后服务,提升自己对课后服务的自觉力。

四是把教师的教研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中,关注和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使广大教师产生自我价值感。

五是要对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教研环境。

3.强化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

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教师队伍构成复杂,学校要在管理上有所作为。

一是相应配齐配足管理干部、卫生保健人员、保安等参与管理,学校教务处要定期对课后服务的开展进行检查、反馈,教研组要定期对课后服务的质量提升进行研讨,确保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

二是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建构具有人文性、个性化的弹性工作制度体系,切实保障教师休息权,真实关心教师生活质量,积极帮助教师在家庭与工作中寻求平衡,有效解决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任务重、时间长、压力大等难题。

三是定期组织召开课后服务工作总结会,引导教师学会主动反思,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后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教师课后服务工作能力。

总之,课后服务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关涉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特色。教师既是影响课后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最灵动的要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只有切实抓好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管理、保障、激励、评价,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课后服务队伍,才能确保课后服务规范、持续、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isappinstalled=0.

[3]裴艳晖,杨英杰.作为课后服务者的教师:可为、难为与应为[J].当代教育论坛,2022(3).

[4]罗李.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发展路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J].中国德育,2021(18).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马良,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中学课后体育服务的探究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于校外课后服务机构入驻小学校园问题的探究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