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帅 段 丹 李 莉 罗菊英
(湖北科技学院健康医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医疗技术、健康照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口寿命随之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需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压力尤为突出。年龄的增长导致机体衰老和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常会导致跌倒的发生,使老年人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严重影响老年人生理健康;另一方面,老龄化问题常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城镇化建设使中国家庭逐渐呈现出中心化和小型化的特点,老年空巢现象日益凸显,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缺少亲人关怀照护,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负性情绪的滋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1-2]。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会提高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关系,不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和关注焦点[3-4]。咸宁市城市老年人群组成较丰富,包括城镇老年人、长期进城务工老年人及随子女进城生活的老年人,能较全面了解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次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咸宁市城区2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于2020年8月~2021年5月份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剔除前后答案相矛盾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2.48%。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者;②在咸宁市城区居住1年以上的常住人口;③无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无明显视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障碍者,能够正确理解问卷内容或提问的老年人。
排除标准:①痴呆、精神障碍、危重疾病和终末期疾病者;②其他沟通不良者。
1.3.1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研究者自行设计,由一般资料问卷和躯体健康状况评估问卷两部分组成。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退休前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主要经济来源等。躯体健康状况评估问卷包括患慢性病数量、近30 d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跌倒、走失、噎食等)。
1.3.2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是1999年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开发的一个普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5]。本研究采用SF-36的中文版,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分属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类,总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0.80,因子分析总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75.30%,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及较好的结构效度[6-7]。在量表的8个维度中,生理机能条目中第4项以及情感功能条目中第5项的答案分别为“是”“否”,其他条目分为3~5个等级,每个条目根据功能的损害程度被赋予相应的权重并进行计分,最后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得分转换成百分制,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5]。
在研究开始前对调查者进行统一培训,让其明确本次调查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熟悉调查内容,对各条目的含义进行统一解读,使对问卷的解释保持一致。严格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告知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取得研究对象的配合。在问卷过程中对某些条目存在疑惑时需要重新询问核实后再进行解答。问卷调查填写完成后,检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发现有遗漏的条目要当场询问研究对象,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问卷收回后由研究者进行双人核对,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并将有效问卷录入到Microsoft Excel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
将Microsoft Excel软件中的数据导入SPSS 23.0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对研究数据采取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咸宁市老年人生理健康得分为(60.95±21.03)分,心理健康得分为(63.55±19.47)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2.25±19.03)分。将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与1 326例常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咸宁市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得分与常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见表1。
表1 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分析 (±s,分)
表1 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分析 (±s,分)
项目 咸宁市老年人(n=189)常模(n=1 326) t P生理健康 60.95±21.30 63.27±8.39 -1.520 0.130心理健康 63.55±19.47 80.43±7.75 -11.918<0.001生活质量 62.25±19.03 71.85±6.90 -7.016<0.001
年龄、退休前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慢性病数量和近30 d内意外事件方面不同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咸宁市老年人不同特征的生活质量得分单因素分析([±s)/n(%)]
表2 咸宁市老年人不同特征的生活质量得分单因素分析([±s)/n(%)]
项目 例数及占比 生活质量得分(分) t/F P性别 男 120(63.49)62.23±20.15-0.049 0.961女 69(36.51)62.37±17.22民族 汉 182(96.30)62.28±19.20<0.001 0.997少数民族 7(3.70) 62.25±17.22年龄60~69岁 113(59.79)65.27±18.81 3.604 0.005 70~79岁 63(33.33)59.70±18.51≥80岁 13(6.88)48.83±17.94文盲 26(13.76)59.49±17.63 0.707 0.588小学 74(39.15)64.35±19.34初中 31(16.40)58.88±18.45高中 43(22.75)63.66±19.92高中以上 15(7.94)60.00±19.81退休前工作性质文化程度脑力工作 64(33.86)67.13±17.11 2.533 0.012体力工作 125(66.14)59.80±19.63婚姻状况 已婚 161(85.19)63.55±18.79 2.279 0.024其他 28(14.81)54.77±18.96居住情况独居 14(7.41)54.08±15.58 15.764<0.001与伴侣同住 82(43.39)55.34±18.51与子女同住 93(49.20)69.64±17.33职工医保 72(38.10)67.05±18.46 6.708<0.001居民医保 43(22.75)66.44±13.76新农合 63(33.33)56.47±20.88自费 11(5.82)48.11±16.08主要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工资/养老金141(74.60)63.64±18.49 1.682 0.094其他 48(25.40)58.30±20.43患慢性病数量无 36(19.05)74.44±17.84 16.337<0.001 1种 75(39.68)64.41±19.12≥2种 78(41.27)54.62±16.14近30 d内意外事件无 160(84.66)63.99±18.84 2.955 0.004有 29(15.34)52.84±17.93
将生活质量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赋值。见表3。将设置为1的值作为哑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退休前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慢性病数量及近30 d内意外事件是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显示咸宁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且年龄越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低。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日常护理和心理咨询等,通过推行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8]。同时,社区可借助该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针对性进行疾病科普和预防宣传,进而开展卫生保障、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患慢性病的种类越多,生活质量越低。随着年岁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各种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升高[9]。慢性病周期长,需长期就医治疗,会增加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研究显示,参加职工医保的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于新农合及自费的老年人。目前我国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较多,城镇老年人医疗支付方式主要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这类医疗保险在涉及住院费用报销时报销方式简洁,报销比例较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支付方式主要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和自费,这类医疗保险在涉及住院费用报销时需要额外准备各种资料,且报销比例较低。医疗费用报销能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拥有更好经济基础和更高报销比例的城镇老年人在患病时更愿意主动就医,及时解决健康问题,其生活质量更高。
近年来,国家对慢性病的宣传逐渐增多,大众对慢性病有了一定认识。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已呈现“井喷”状态[10]。医保支付是民众医疗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医疗费用支付体系改革在医药卫生体系中具备关键效用,其合理性及有效性直接关联医疗服务体系的持续运作和发展[11-1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流行,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向慢性病管理、健康保障方向延伸[14-1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必须制定完善的医保支付标准,提高收费合理性以适应新型医疗服务模式[16-18]。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老年人空心化现象严重,家庭结构逐渐趋向空巢化。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独居老年人。一项老年人体验和养老服务需求的Meta整合结果显示社会应充分关注陪伴需求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性[19]。家庭成员之间需加强沟通,积极维系代际间的情感关系,子女定期联系父母,节假日探望父母等行为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精神慰藉[20-2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与家庭中老年人的居住距离,定期探视并给予老年人一定的财物支持;帮助老年人设置紧急联系方式,或在家里安装监控,辅助应对突发情况,便于开展救助。老年人生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时建议与子女共同居住,便于陪护照料。
综上所述,老年人在生活中面对孤独、体弱多病、经济窘迫等状态时,需经历生理心理双重考验,不仅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服务及医疗服务体系为养老提供政策保障,还应鼓励家庭成员多关爱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子女孝道意识和孝道行为,让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