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专业高职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关系研究
——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28 04:15王洪王慧王熹朱玥
科学咨询 2022年22期
关键词:医护领悟高职生

王洪,王慧,王熹,朱玥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一、问题提出

手机依赖又称手机成瘾或问题性手机使用,是一种行为成瘾,即个体因长时间玩手机而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一种依赖心理[1]。研究发现,手机成瘾不仅会给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还会引发失眠、孤独等生理和心理问题[2]。近年来,关于手机成瘾倾向的研究日益丰富,且多集中在孤独感、应对方式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这进一步丰富了手机成瘾倾向的实证研究。但是,在研究群体方面,它们多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较少关注高职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医护类高职生。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研究较少探讨社会支持、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故本研究能够获得高职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成瘾信息,有助于丰富手机成瘾倾向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被尊重、支持、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度,以及个体对来自外界的尊重、支持和理解的主观体会与评价[3],同时它也是对来自社会各方面支持的一种期望与评价,以及对可能获得社会支持的一种信念[4]。领悟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Davis的研究发现,社会孤立和缺少社会支持导致了网络成瘾行为的增加,一个良好的网络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学生的孤独感。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许缺少社会支持,他们便借助手机虚拟网络中的各种社交、娱乐软件排解孤独情绪[5]。然而,并不是所有缺失社会支持的个体都会直接导致手机成瘾问题,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倾向间可能还存在影响机制。综合已有文献发现,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关系关联密切。孤独感是否会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中介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孤独感是指当一个人感到缺乏满意的人际关系时,其因交往欲望与实际交往水平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6]。它往往伴随着诸如孤独、孤独、无助、抑郁和难以忍受的精神空虚等不良情绪反应[6]。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孤独导致了网络成瘾,孤独感越强的人越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上网[5],孤独感可以显著预测手机成瘾。研究发现,孤独感可能会使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增加。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体验高个体,更容易手机成瘾。

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在医护类高职生群体中,社会支持会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手机成瘾程度,其一是社会支持直接影响手机成瘾程度,其二是社会支持通过影响孤独感对个体手机成瘾程度产生间接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内在关系,为预防和管理医护类高职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性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共发放问卷690份,有效回收690份,回收率100%。剔除不认真作答问卷5份,真正纳入统计的有685份,有效率达99.28%。其中大一学生637人(92.99%),大二学生48人(7.01%);男生101人(14.74%),女生584人(85.26%);生源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609人(88.91%),来自城镇的大学生79人(11.53%);独生子女43人(6.28%),非独生子女642人(93.72%)。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测试。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

选用熊婕等人[7]2012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该量表共16个条目,每个项目分为五个等级,总得分在16~80,分数越高代表手机依赖程度越高。MPATS分为4个维度,主要包括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戒断症状是指没有使用手机时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反应;突显行为是指手机的使用占据了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心;社交抚慰是指手机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心境改变是指手机造成的情绪变化。四个因素各有6、4、3、3项。量表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1。

2.孤独量表(UCLA LoneIiness ScaIe)

选用Russell等人[8]编制的孤独量表,共有20个项目,其中包括11个正向计分项目和9个反向计分项目,采用李克特4级频度评分,“1”表示“从不”,“4”表示“一直”,全部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量表为单一维度,分数越高孤独感越强。本研究采用第三版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Perry将孤独感的程度分成了低、中、中上、高四个档次,20~34分为低度孤独感,35~49分为中度孤独感,50~64分为中上度孤独感,65~80分为高度孤独感。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2。

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I Support ScaIe,PSSS)

采用由姜乾金修订的Zimet领悟社会支持量表[9]来评估研究对象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共12个条目,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所有条目采用7点计分,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依次计1~7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α系数为0.93。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进行差异性分析;对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一)手机成瘾和孤独感一般情况

结果发现,医护类高职生手机成瘾得分最高分为80,最低分为16,低水平占45.5%,手机成瘾得分高分段占54.5%,平均值为45.77±8.20。孤独感得分最高分为77,最低分为20,均值为41.49±11.58。孤独感得分在44分以上448人,占65.40%,即被试样本中有65.40%被试有高度的孤独感。

(二)手机成瘾、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对医护类高职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具体结果见表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孤独感得分越高,手机成瘾越大。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和朋友支持等方面均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越低,手机成瘾程度越大。

表1 医护类高职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三)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

手机成瘾为因变量,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作为预测,使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以手机成瘾作为因变量时,孤独感对手机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

表2 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

(四)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考虑以领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手机成瘾为因变量,考察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即考察2条对手机成瘾产生影响的路径,一条是领悟社会支持直接影响手机成瘾程度的路径,另外一条是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手机成瘾的路径。采用基于潜变量建模的Bootstrap方法对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作具体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直接效应显著,而领悟社会支持对手机成瘾的间接效应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也不包含0,说明间接效应较显著。即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8% (-0.004/-0.15),表3。

表3 中介作用的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

四、讨论

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数据显示,孤独感总得分在高分段的高职生人数中占到65.4%,有孤独感体验的学生较多。存在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社交软件层出不穷有关系,有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会支持,他们便通过各种社交娱乐软件来获得更多的虚拟支持,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中未获得较好的互动有关,比如在班集体、社团等组织中没有得到肯定性评价,没有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本研究发现,孤独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个体社会支持程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现实生活中,那些缺乏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可能会经历或感悟更高的孤独感体验,他们往往依靠网络虚拟世界缓解内心孤独,以便其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寻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增强医护类高职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和降低其孤独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刘红和王洪礼[10]的研究发现手机成瘾倾向与孤独感相关显著,孤独感水平高的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手机成瘾倾向。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如意的个体更容易手机成瘾,他们更依赖手机网络来缓解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体验,渴望通过手机网络来展现自我、寻求朋友,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遗憾,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并没有减少。本研究中,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越是感觉到孤独便越是依赖于手机。

本研究发现,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也通过孤独感这个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手机成瘾倾向。也就是说,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越低的个体,往往更倾向于采取玩手机的方式打发时间,减少现实人际交往,最终产生更强烈的孤独感。孤独感水平高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可能不太合群,即使被迫参加群体交往活动也会有置身事外的感受,更容易产生无助感和孤独感。因此,孤独感水平高的个体由于领悟社会支持体验感不强,更容易沉迷于手机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从而会导致更严重的手机依赖问题[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改善医护类高职生手机成瘾现状,减少孤独体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首先,作为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多的关心、温暖和理解。增加和子女沟通交流的时间,要本着尊重、理解和鼓励的原则与子女交心谈心,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孤独感。其次,作为学校,既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又要抓好第二课堂。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开设人际交往主题类课程或者团建活动,引导学生强化人际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等心理资本[11],降低智能手机成瘾倾向对自身消极情绪的影响。二是大力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且充满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们亲自参与体验,在现实人际互动中表达情绪,释放压力,从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降低其孤独体验。最后,要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辅导员要积极用心指导班干部营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专业发展与就业前景,指导他们定目标、规划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猜你喜欢
医护领悟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多么痛的领悟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