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茂
(中山市智者同行会计师事务所,广东 中山 528403)
财务管理目标对财务运行特征及导向进行合理制衡,大力推动财务运行发展。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会导致现行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同,所以合理设计财务管理目标、改善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良性循环均对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构成,需主动接受公司战略管理目标的引领,管理目标应根据所处环境与宏观经济体制、企业发展需求要素设计,从而促使企业具有独立的财务目标。
关于我国非上市集团公司面临财务风险的研究工作,以成因分析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将财务风险大致分为功能性财务风险与操作性财务风险两种。
所谓功能性财务风险,主要源自于企业组织结构、职能设置不合理引发的财务风险。对于我国非上市集团公司来说,立足于该行业的特殊性质,母公司下属子公司数量较多,如生产企业可进行根据产品种类进行划分,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化,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非上市集团公司治理层功能交叉,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非上市集团公司的股东会与董事会功能重叠交叉,股东会的权力实施流于形式。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组织架构功能的先天不足,议事决策机制运行偏离公司战略目标,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埋下非上市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隐患。
(2)多层级法人治理结构
对于法人治理结构多层级的非上市集团公司来说,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会采取不同手段与母公司抗衡。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母公司与子公司出现冲突矛盾,进而引发非上市集团公司财务风险。
(3)财务控制松散化
在非上市集团公司中,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财务运行的管控力度往往不到位,子公司具有的自主运营权限较大,甚至对筹资、投资等活动具有自主权,进而出现企业内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发生的利润截取等行为,从而对非上市集团公司整体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4)现行财务制度不统一
大多数情况下,非上市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尚未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系统,母公司无法精准掌握到子公司资金运行情况,进而无法制定与企业实际贴合度更高的战略和决策。同时,多数子公司均具有独立的生产、供应及销售渠道,导致子公司内部门职能与母公司部门职能出现重复,加剧集团内部竞争趋势。这样不仅造成企业资源随意浪费,也会导致母子公司冲突加深,子公司存在脱离可能,加剧非上市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发生几率[1]。
所谓操作性风险,主要是非上市集团公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为实现既定财务目标而遭受损失的可能,例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内容,而具体在非上市集团公司中的反映如下。
(1)筹资风险
非上市集团公司生产运营中,对于资金投入需求量较大,加之资金回笼速度迟缓,势必需要企业进行对外筹资活动。对于非上市集团公司来说,未上市的属性说明企业不可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来获取大规模筹资,向金融机构银行借贷是最为妥当的筹资方式,但是银行借贷也预示着企业需承担定期偿还本金与利息的双重压力,一旦非上市集团公司运营发展出现问题,则会促使企业面临破产危局。
(2)投资风险
非上市集团公司进行某一项目投资活动时,资金投入程度往往很大,加之非上市集团公司多属于中小型规模企业,这则要求非上市集团公司在进行投资时经过更为严谨的思考与评估,一旦引发风险,则会对非上市集团公司产生极为严重的损害。
(3)汇率风险
非上市集团公司由于会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对于非上市集团公司而言,一旦将大量资金投入某一在建项目中,且无法及时收回该笔资金,在汇率出现变动的情况下,则会导致企业面临严重损失。
所谓财务管理目标,旨在实现企业理财活动最终目的。但是,部分企业将利润等同于企业财富,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价值最大化”偏向于“利润最大化”,认为利润增加企业财富也会增加;促使部分企业管理层为了紧跟趋势,追求目标,提出措施决策,忽视企业其他各项效益,与企业整体目标严重脱节。同时,我国非上市公司资本多来自于少数法人投资与债权人负债两种途径,如果仅仅将企业财务目标确定为实际利润最大化,则会影响后续资本评估利用率的精确度;而且利润最大化,对于不同规模企业间缺少可比性,导致既定目标缺乏清晰度,量化不具体,缺少对运营者的激励[2]。
(1)非上市集团资金财务管理模式设计不当
非上市集团资金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结合度不够,未充分论证集团资金营运的需求和灵活性,并结合集团行业特征、地理位置等要素设计财务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二是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三是融资能力运用不足,内部资源浪费等等。
(2)银行余额调节填写人员规定不合理
对于非上市集团公司来说,银行存款账户不仅一个,且每天资金运转频率较高,还有未到账的动态过程的款项,促使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工作量加剧,该项规定对对账人员而言较为困难,但是部分非上市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流程依旧要求出纳人员编制该表格,按照审计要求,这一流程设计不合理性,需由会计人员负责银行余额调节表的工作,才能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企业银行账户余额的准确性[3]。
(3)企业各项业务单据使用规定不规范
要求非上市集团公司财务工作人员月底开展成本费用等工作过程中,需统一化使用企业表单作为原始单据,该项控制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便于在处理环节前识别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由于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差异性,统一化表单无法完全满足使用者需求,使得财务工作人员从表单上去除部分信息,以此实现控制目的。上述问题皆是因为设置内控流程与实际活动之间的偏差一旦的,需进一步改善修订内部控制。
非上市集团公司在拓张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需要确定战略目标,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完成拓展,同时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也需进行不断完善、重新梳理。在这一情况下,一旦企业目标不明确,企业各层级之间交流仅靠主观意识,配合不到位,继而导致企业财务内控无法有效实施,问题频发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关于非上市集团公司内控层面,其子公司也具有问题,多体现在内控职责划分不清晰,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加之子公司管理层管控数据,各项管理均缺乏统一目标[4]。例如:某非上市集团公司在壮大过程中,就战略目标进行分段制定,即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的实现过程。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内控机制进行不断修订,尤其是经过2016 年的业态分析,就组织结构、业态形势进行重新梳理制定。而一旦目标不一致,直接会影响财务内控的实施效果[5]。
首先,公司未真正意识到业财融合实施价值与作用,进而缺乏对业财融合的重视。其次,信息传递滞后性。一旦信息传递不及时,则会造成财务指标、财务信息失真,导致预判失误,领导层决策不当。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企业业务势必会发生变化,一旦财务了解不及时,则会造成财务记录失真。通过保障报表数据精确性,帮助企业领导层及时识别风险、防控风险、应对风险,实时监督现金流,避免出现库存积压、高成本情况。
不同于上市集团公司,非上市集团公司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运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上市公司所有权归属股东,运营权归属企业管理层;而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也是运营者。基于此,财务目标制定也存在差异,非上市公司制定财务目标需代表所有者与债权人的权益。
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基于此,非上市集团公司想要实现财务目标,即将企业财务目标数值转换为相对数值,便于在不同规模下企业展开对比分析,有助于企业运营者在考虑自身利益获取的同时,考虑现有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更加明确清晰企业既定目标,不仅能够激励运营、合理分配现有资本,而且便于高效利用资本。
(1)设置事业部财务控制模式
关于非上市集团公司的事业部模式管理公司,所以财务管理需实现与事业部组织结构的配套,重新创建财务组织结构,集团公司设立财务部门,子公司仅设置财务处,且隶属于财务总部,由财务部门安排工作人员,从而可以有效强化企业财务控制力度,财务处工作人员协助相应事业部完成既定目标,在合理简化财务工作的同时,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非上市集团公司事业部主要负责业务发展,拓展利润点。子公司财务处工作重点集中于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水平方面,其他各项工作均有集团财务总部负责开展,从而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保障企业实际收益。基于事业部模式运行下,各事业部财务处工作任务少,大多事项均交财务总部统一负责。
(2)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非上市集团公司应当组织财务部门人员及专家完成预算管理制度构建、预算执行考核等文件编制工作,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活动,积极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另外,重新梳理预算管理实操流程,将预算管理划分至多个流程,且落实到每一部门,将预算执行中的阻碍要素进行分析,完善预算管理内容,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力度。而非上市集团公司根据既定战略目标,确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预算执行到位。
第一,合理协调非上市集团公司总部与子单位之间的关系,结合公司发展需求构建一套贴切度较高的会计报表编制与复核体系,其中对具有外报需求的报表,需强调审核力度及严谨性,形成多层级的复核体系,保留复核记录,以防实操中出现弊端、缺陷。
第二,关于组织结构为母子公司的非上市集团公司,其中子公司在开展报表审核工作时务必需要构建专项负责人及相应承诺机制,签订保证书,从而有效规避会计信息相关风险发生。
第三,严格规范企业财务工作流程、制定原则,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合规性。例如:资产定期盘点函证且详细记录、确定资产减值的程序测试、判断核定收入是否满足具体条件及要求等内容[6]。
第四,在非上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开展过程中,构建专项监管机制。主要负责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审查工作,同时确保审查部门独立运行。
第五,构建内部控制准则,要求严格按照准则内容引导工作。具体包含相关政策的变化、会计估计变化、融资活动等。另外,从融资层面入手设置规定,例如非公开发行股票、配股等。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流程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立足于业务需求下,实现业财一体化,设置数据共享模式,通过掌控企业各经济业务活动,最大化发挥管理会计效用。
(1)财务业务一体化价值创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企业逐渐明确业财融合的真正价值与作用,开始对其进行不断探索,汇总经验。财务与业务信息共享化对财务报表准确性、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均具有很大作用。同时,从社会层面来讲,对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理论内容的逐渐认可,无疑推进了业财融合的实施进程。
(2)精确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保障其全面性、真实性是基础条件,其中业财融合作用极为重要。财务数据是业务活动的具体体现,一但业务信息传递不及时,则会导致出具财务报表的内容、信息失真。企业高层领导层决策依据是财务报表,一旦报表失真,不仅不利于预期判断,甚至会导致判断结果失误。目前,多数公司实行业财融合,这一基础上完成财务与财务信息传递工作,该做法存在局限性,且受传递时效性影响,造成业务与财务信息传递不同步的同时,数据不完善,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进而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问题。由此可见,数据失真主要源自于传递滞后性引起的,面对这一情况,根据财务报表进行精准预算的方式势必会出现偏差。想要真正落实业财融合,保障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优化财务报表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内容。
(3)向防控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从流程管理视角来看,了解前端业务是财务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财务数据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体现,便于领导层基于此展开预测。预算实际反映后续经营规划的总目标,公开预算有助于各主体明确公司未来运营方案及发展侧重点,而该目标的实现与业财一体化息息相关。非上市集团公司通过设置业财一体化财务系统,获得最新信息,科学预测运营风险,提出应对方案,积极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以防造成更大损失。
基于当前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存在于多种类风险,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风险普遍存在。但是,当前多数企业风险侧重点集中在宏观角度,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层偏向点也有所不同,进而造成风险管理认识的差异,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也不同。由此看出,风险偏好不同直接决定了风险诉求。
从财务管理视角来看,完善现行内部控制机制,便于及时识别问题、处理问题,财务可对存在问题的部门提出问题,确保非上市集团公司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业财融合是否能够落实到位,与企业内控机制与业务流程的完善具有很大关联性。加之当前经济稳定性不足,企业面对的内外风险因素加剧,领导层务必需提升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构建有效的内控机制,梳理完善业务流程,保障企业安全稳定运营。
综上所述,非上市集团公司受时代迅猛发展趋势的影响,认识到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才能高效实现既定战略发展目标。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重视程度,在相应体系创建中明确识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来完善相关制度,从而推动非上市集团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化体现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