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华,徐上知,张 丽,孙家琳,张雯雯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现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形成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1]。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视还不够。2019 年10 月教育部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教育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达到课程优、教师强、学生忙、管理严和效果实的目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各类课程都应不断探索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承担起学生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的职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本文以医学营养学为核心,探讨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有效路径。
有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的课程20%属于思政课程,80%属于专业课程,这意味着他们平时要花费80%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只用20%的时间学习思政课程,长此以往,使得“课程思政”理念未能深入人心[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重视。2020 年5 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强调了高校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3]。医学营养学属于医学生一门必修课程,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强,且课程属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特征。将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融入医学营养学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成为视野开阔、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故开展医学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十分必要。充分利用医学营养学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既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也能改善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吸引力不足的局面[4]。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医学营养学顺应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改革趋势,对塑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医学营养学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在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营养状况评价、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等热点问题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
大多数高校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缺乏对专业课当中思政知识的挖掘能力,教授了学生专业知识,却未曾将专业课与思政很好结合起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现象与教师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密不可分[6]。对于医学营养学课程,在授课方面,教师对于自己所教授的章节内容是十分了解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知识也尽职尽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不能很好地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医学营养学课程,主要原因如下:(1)课本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工具,目前高校采用的课本主要以专业知识为主,其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较少,不能满足当下对思政教学的要求。(2)大多数教师也缺乏对医学营养学课程当中思政元素的认知能力,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3)高校未将青年教师思政教学纳入年度常规考核之中,也缺乏科学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经验,部分高校虽然提出教案要有课程思政建设,却不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
当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出后,各大高校也积极予以践行,但多数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具体如何实施还处于模糊状态。在高校中,如果领导层面对于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这一政策的传达不到位,在教师层面未曾接收到领导的具体传达,最终对自己教授课程的方式就没有充足的准备,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也不到位。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培养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理解与教授能力,尤其是在进行聘用与考评时,这样才能使授课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最终达到考量的标准[7]。对于医学营养学教学而言,如没有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终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政重要性的认知不够充足,更无法深入理解医学营养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医学营养学兼具专业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属性,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人文情怀。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营养学能够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8],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食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留存了诸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素问》《肘后备急方》和《食疗本草》等诸多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营养学著作,为人类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提供了指导和科学建议。上述的著作给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可结合医学营养学的发展历史背景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思政目标。医学营养学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具有较高的融合度,易于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能发挥较强的协同效应,为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营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传统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主要以营养学基础、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价值等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但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任课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其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等高尚道德情操,即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医学营养学的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实施者,起着决定课程思政成败的重要作用。第一,教学团队教师首先应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医学营养学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研习、摸索。第二,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学术水平,平时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专业知识的革新与吸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教师应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恪守教师行为规范,积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第三,教师要仔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认真讲课,平时要积极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课后要关爱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并耐心为其答疑解惑,为学生成长成才指引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教师要清晰认识到自身及学科的育人职责,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培养祖国栋梁的使命,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寻找课程相关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本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用著作,如《黄帝内经·素问》《千金方》《饮膳正要》和《本草纲目》等,结合现代的《营养概论》《实用营养学》和《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等,巧妙融入营养学发展历史的课堂教学中。(2)在讲述蛋白质内容时,引用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3)将维生素E 充当药品与保健品的生理功能和价格差异以及网传的“喝骨头汤可以补钙”“铁锅炒菜可以补铁”的真伪,融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教学中。(4)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融入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的教学中。通过增加本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医学营养学课堂内容。
教学团队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汲取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追求科学真理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强化思政教育,培育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3.3.1 采用PBL 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PBL 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授课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进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PBL 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把基本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的能力、多学科(包括医学、公共卫生、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整合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团队合作能力等。例如,在讲授蛋白质互补作用时,先询问学生为什么大豆和牛肉搭配食用比单独食用的蛋白质生物价值要高呢?通过启发式提问、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创造课堂思政教育的良好气氛,引导学生对思政理论进行深入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2 采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将教学资源如PPT 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和试题库等上传到平台,借助微信小程序“雨课堂”或手机App“学习通”发起随机提问、抢答和投票等趣味形式,实现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此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系列专题,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专题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专题等,将5~6 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任选一个专题,通过收集整理专题和思政资料、制作PPT 课件、课堂汇报、同学提问和教师点评,从而实现翻转课堂。
3.3.3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案例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明确、客观真实、综合性强、启发深刻和突出实践等。在医学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案例,借助生动具体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增加相关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强化思政内容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例如,在学习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时,可以借助典型高血压案例,加入破解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曾春雨团队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为推进科学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类课程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其他课程教师的职责。全面推进高校医学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学校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要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有效路径合理融入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本课程相关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深入融合,发挥医学营养学课程的思政作用,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实现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双赢。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努力探寻课程相关思政元素,结合有效路径融入本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能够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