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20条”背景下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28 13:41韩立星廖金团谢帮灵何世添
华东纸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

韩立星 廖金团 谢帮灵 付 莹 何世添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36)

2019年国家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产教融合作为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多个文件被广泛提及。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1]。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及,“坚持产教融合。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 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 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2]。在《关于印发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设培育若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首批拟建设培育20 家左右),努力使其成为引领推动所在行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 改革的领军企业”[3],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 20条”)中的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等多个维度中均提及产教融合,部分条目中措施与产教融合高度相关。由此可见,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体制改革,破解各种阻力,是全面贯彻落实“职教20条”有关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

1 现阶段,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职教20条”发布之前,高职院校主要以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但是存在合作程度不深,合作领域不广,企业积极性不高,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受地方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双方合作领域不深,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学校机制体制限制,专业与产业结合不够等诸多问题影响,产业融合融合程度不深。[2]其中,又以下面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1.1 政校企现有机制体制制约产教融合的发展

现有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中未明确设置专门负责产教融合主体单位,不能有效借助绩效考核方式推动改革。且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协调推进,特别是涉及财税用地和金融支持等关键环节,由于缺少成熟的样板可供借鉴,政策推进慢,发现问题难,政策出台具有滞后性等问题。[5]就高校而言,教师职称导向不利于产教融合。现阶段职业院校的科研水平受还主要以做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撰写技术专利为主,老师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不强;其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改造、提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因缺少政策文件,参与企业项目的教师也难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收益,教师的获得感低;最后,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落后于企业发展需要,理论经验丰富,实践经验较不足,也难以满足企业对时间效率的要求;现有的企业都是以效益效率构建评价体系。不利于校企资源整合,开展产教融合。企业的技术专家集中精力攻坚项目难题,大量技术成果未进行整理转化为专利等知识成果;技术人才受到企业生产影响,也难以到职业院校任教,企业给予支持少,员工缺少参与动力。

1.2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个性成长不匹配

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企业发展、岗位需要设置专业,现今高职院校普遍采取订单班的合作模式,但是传统的合作方式受限于院系专业限制,学生的专业能力过关,但是综合能力培养不足。举例来说,工科专业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个人的综合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文艺特长等能力严重不足,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未来发展空间。

1.3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未形成

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与产教融合的客观要求还不匹配,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未形成。围绕国家理念、政策导向、产业需求、教育目标、行业标准、职业道德等多元评价体系还未有效形成。首先,多元评价体系还在探索中,与学校的评价结合程度还不深。举例来说,“职教20条”中提及推广‘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模式是探索社会多元评价机制的有力举措之一。其次,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话语权,逐步加大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体系构建、教学实习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参与度,让企业订单班学生更好的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再次,围绕人才个性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养成、职业道德素养、工匠精神等思想道德评价融入不足、且缺乏量化考评依据。最后,构筑企业员工参与教学,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的评价互通通道,鼓励校企资源的相互转化,推动科研成果与教学相互促进。

1.4 围绕产业建构专业的模式还未形成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企业对与新型高技能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网络主播等一大批新业态、新岗位涌现出来,但是围绕产业建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形成。一方面,受现有客观条件限制。高校设置新兴专业只能以旧专业的为基础,对现有课程进行简单删减重组,专业建构与新业态、新技术结合程度不高、不深。且师资团队对新技术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新技术的理解转化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岗位往往是交叉学科,受现有院系之间制度、人员壁垒限制,未能有效形成改革合力,现有的院系结构不利于专业重构。

2 “职教20条”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政校企三方作为产教融合的三个主体,如果三者利益诉求点不匹配,政策制度未有效衔接,就不能有效激发各方的积极性。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更加关注产教融合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助力产业发展,服务本地企业需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希望通过产教融合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引入企业、行业专家、促进教学与生产同步,保障学生就业率,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寄希望于通过产教融合为企业培养合格后备员工,降低招聘成本,借助学校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现有成果转化,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企业紧急用工需求等诉求。

产教融合过程中如果地方政府的参与度很低,就会导致职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当地产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错位,政府需要花大力气、大量金钱到其他城市引进技术人才,政府为解决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头痛;如果高校参与度低,就会导致设置的专业、招生规模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融入岗位难、薪资低等问题;如果企业参与度低,就会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新进员工需要进行大量时间、金钱成本用于岗前培训。[4]

“职教20条”,要求广大职业院校的围绕产教融合链接企业,基于产业发展、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使职业院校成为该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与学生发展融合,培养学生除能胜任岗位,还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助力。

3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产教融合改革探索

“职教20条”中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与探索:

(1)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优化科研评价体制。学院主动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首先,教学中引入企业评价,在与广西汽车集团合作的英才订单班、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合作的印尼订单班中主动邀请企业参与人培制定、构建专业课程,在日常教学、实习实训中引入企业评价;其次,重视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评价,机电系的学生必须取得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中级等证书才可以毕业;再次,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及社会服务型几类,支持教师深入企业脱产挂职并给予经费支持,有效激发教师深度参与企业项目的积极性。鼓励高校教师优先与产教融合合作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先后挂牌成立“产教协同创新学院”、“敏捷试制产业学院”、与东风柳汽开展服务培训项目、举行商用车技术培训项目,通过师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最后,在一定条件范围内把教师单纯的科研的评判转为向对产业服务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等多方面,将技术改造创造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节约资金的等方面综合考虑。[5]

(2)按照产业需要跨系部建构专业。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正探索校打破院系壁垒,围绕新专业跨系为专业定制课程,兼顾学生的发展需求,定制多套培养方案,避免培养方案过死,开设创新创业学院,将学生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项目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结合系部实际,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兼顾企业发展利益。积极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产教融合”的校园内循环。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需要,在汽车营销专业中引入新能源汽车车衣更换项目,在校内设置汽车美容实践服务基地。;根据东风柳汽培训需要,汽车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校内录制东风汽车维修培训视频,为海外客户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引入全国高校首家Fanuc焊接生产线,学生上完课后即可独立操作工业机器人,快速上岗,减少企业用工培训成本。此外,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还灵活安排学生实习时间,在企业人手不足时,灵活安排学生实习,参与企业项目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生产性补贴。全面提升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

(4)兼顾学生发展利益。积极推进“引企入校”,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行业发展相一致,与上汽通用五菱试制中心合作成立“敏捷试制产业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上海变速器、中核二三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合作成立订单班。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企业先进技术、优质资源,大步追赶行业发展脚步;确保学生的价值与党和国家倡导、社会要求相一致,在校内打造了柳州城市党建学院,通过听说读写看,全方位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加强课堂思政与企业文化结合,融入职业道德、家国情怀,邀请合作企业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分享成长故事、开设大师讲堂等形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传承柳州文化确保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走样,思想不滑坡,毕业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支持与拥护者。

4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体制改革的建议

4.1 跨界发展:围绕产业跨院系重构专业培养人才

传统的职业教育参考本科教育模式,以知识学科构筑专业体系,重视理论教学,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虽然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但以理论知识验证性的实操为主,未从知识点单维度向问题为导向的多维度转变,因此,未来的产教融合专业设置要打破学科壁垒、院系壁垒,围绕产业发展重构专业,融合多学科知识、多领域的特色人才。

4.2 企业主导:赋予企业更多话语权构筑学科体系

将职业教育由学校主导的一元结构转向校企双元结构的办学格局,“职业20条”要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业发展,根据产业合理设置专业,加大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单话语权,全面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校企合著教材,教材的内容更贴近生产,案例针对性更强,降低理论性强化实践能力与动手解决问题的培养。[2, 6, 7]

4.3 服务产业:基于产业链合理设置专业

在产教融合过程重重视与国家需要、行业发展、企业发展有效结合,在全产业链培养人才,以汽车为例,有汽车前市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新能源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有侧重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专业的设置注重与行业新技术的结合,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课程,确保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合格的人才。

4.4 需求整合:注重学生个性成长与价值观培养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在教学中除了要兼顾企业经济发展利益外,也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及价值观的培养,在生产实践过程引导、融合职业素养、行业规范标准,更好的适应岗位发展需求。注重人际沟通、公文处理、组织协调、兴趣特长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最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思想融入教学,挖掘课堂思政内容,在真实案例中挖掘企业文化、企业故事,在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5 结语

“职教20条”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定位、机制体制、教学体系都有了新的要求,产教融合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唯有打通各方制度藩篱,重新构筑教育体系、评价体系、科研体系,加强各方政策衔接才能成功。[8]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职业写作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