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公共政策探析

2022-12-28 13:32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林珍铭
区域治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有机攻坚农村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林珍铭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过程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两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人员需要对这两大战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清楚把握,明确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针对及时排查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和差异性问题,通过实施相关公共政策使衔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发展现状

我国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不同程度的产业发展筹集贫困资金帮扶其产业链推动以此来带动整个城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行“一对一”式精准扶贫,与此同时在扶贫的过程中实现最大程度的扶志扶智,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激发扶贫户的内生动力,同时针对创收不高的扶贫户进行技能培训,使贫困户拥有一定的傍身生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地域优势实现精准扶贫,带动各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利用产业发展给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在外务工人员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由于大量高材生留乡发展也为产业提供了先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1]。各地区秉承着坚持党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制度,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并与之进行思想交流,通过改变贫困户落后的思想激发他们潜在的内生动力,使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2020年底,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完成全部脱贫后各地区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脱贫攻坚道路。

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发展建议

实现脱贫攻坚战略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有机衔接,不仅是当前“三农”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是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以下将针对两者更好地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略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脱贫摘帽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为了使脱贫效果能够持续,后期的返贫机制和帮扶机制也要紧跟其上,使脱贫摘帽的战略成果更加稳固。因此,为了更好地抑制返贫问题的出现,对贫困帮扶对象和帮扶项目的资金安全风险也要实时跟进并形成季度性报告,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抑制返贫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消费帮扶也需要进一步发展,通过扩大消费群体、开拓消费渠道对帮扶机制进行实时完善,使农村集体性经营收入和农村经济在经济内循环过程中得到极大实现。

(二)乡村产业提质发展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工作发展的基础,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缺乏农村产业的偏僻落后农村地区,便难以被企业投资者所青睐,没有产业乡村振兴工作便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难以施展。因此,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同时,坚持根据各个区域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壮大乡村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提质增效。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产业需要有机结合,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我国尤其是落后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脱贫农户的持续增收。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加大重视程度,在不断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不同地区的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建设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农村

在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发展过程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农村来说,清洁整治、厕所卫生治理成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提升村庄风貌,公共厕所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应确保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评选农村“最美庭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带领农村建设空间美、形态美和绿色美,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此来引进产业链条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持续发力。在发展农村经济产业的同时不忘带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发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双向支撑,从而达到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乡结合的目标。

(四)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

脱贫攻坚“脱”的是农村困难户的贫,“攻”的贫困户的心志。“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重点在于对偏僻贫困区域实现由原先“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短暂的致富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极其容易的,而如何在缓慢撤离资金投入后还能保持经济的长久发展才是脱贫攻坚战需要极力克服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农村原有的基层治理方式便需要得到创新,通过积极开展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行动使得乡村治理体系能在一次次创新中不断完善。

在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基层党领导组织主心骨的力量,使其在政治领导、组织和思想引领方面为农村的长远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德治、法治、自治“三治为一”,成为其基层治理机制有效实施的引导。可以通过乡村评选“法治示范村”“守法示范户”或“守法个人”等法治奖项来发挥模范榜样力量,不断扩充乡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队伍,借鉴“枫桥经验”使矛盾就地化解,实现“法治乡村”。另外,为了进一步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平安乡村”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乡村应急管理机制和消防工作建设,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等危险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因此,想要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基层相关治理体系就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只有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才能使城乡结合发展如虎添翼[2]。

(五)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保障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推行落实是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有效发展的根本保障。“十三五”发展期间的脱贫攻坚政策成果依然在不断地发展。脱贫攻坚过程中“精准扶贫”“产业造血”等脱贫成果都还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为了使“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对脱贫攻坚成果地考核也被纳入了“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中,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为了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在人才政策上做出极大的改变,发展全面型人才,创新引进人才机制,培育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新型农民。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内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从经济、环境、文化、制度和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对所衔接的关键内容进行分析。

(一)经济基础

从经济基础上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实现了从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兴旺的一个过渡。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略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秉承着通过城乡产业发展来实现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产业兴旺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通过产业扶贫结合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和深入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为了使农业产业发展更具特色,形成品牌化效应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质量兴农、品牌农业等举措,可使农村特色产业走出农村、走入城市,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利用“网购”“电销”等手段拓展消费群体,使农村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能够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环境支撑

从环境方面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过程中,重视通过生态扶贫能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宜业的改变。在脱贫攻坚战略中,除了扶贫脱贫以外,另一重大事项便是生态修复。近些年比较火热的生态公益岗位、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组织等都是为了解决生态修复问题而设立的。一些公益性岗位设立在贫困地区,一方面就是为了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便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生态扶贫组织是在集中贫困户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修复生态提供了大量的人力支撑。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机制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保护。而乡村振兴建设更多的是构建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宜居,在生态扶贫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宜居。这一过程中,农村环境问题,比如农村大批量焚毁麦秆桔梗、使用有害化肥、家禽粪便等问题,便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虎”。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及时解决农村这些较为凸显的环境问题,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做好基础准备。

(三)文化保障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青壮年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量进城,以至于导致农村“空穴”多、留守儿童多、孤寡老人多。这部分孩子大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对学习、文化教育的认知较低,加上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相对缓慢,造成了大批量适龄上学儿童辍学的问题。在对文化进行扶贫时,减少农村地区的辍学率便成为了首当其冲的任务,应从根本上消除因文化缺失而导致的致贫现象,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脱贫的技能和认知。因此,面对扶贫道路中出现的文化问题,我们一直强调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的重要性。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扶贫在一定程度来说,与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具体含义相通融。众所周知,内在的文明是潜移默化所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发挥着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教育事业继续加大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阻止农村陈规陋习的进行。通过改善教育硬件和软件来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智力接力,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打下坚实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思想基础,使文明乡风形成自尊自爱的良好氛围。

(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脱贫攻坚更多的是实行责任到人制。为了使脱贫攻坚成果能够更好地保持下去,责任到人制就必须落实到乡村基层治理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的治理格局,坚持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使管理机制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落到实处。在这一进程中“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更是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列为重大决策,通过五级干部领导实抓实干、责任到位使农村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脱贫攻坚在制度政策上鼓励相关企业、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实现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联动多方共同迎接脱贫攻坚战。这些政策制度的实施也为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目标归向

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使农村贫困地区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发展局面,进而奔向全面小康。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仅吃穿要有量的保障,更多的是要有质的飞跃,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能够直线上升,努力实现不愁吃穿到生活富裕,使生活内容从枯燥乏味到丰富多彩。这些都是乡村振兴区别于脱贫攻坚的方面,同时也是对脱贫攻坚成果升级后的目标。从上述内容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者一脉相承。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的全面升级,升级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方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衔接断层和发展空隙,所以需要对此提出相关公共政策,使脱贫攻坚在爬坡阶段能够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农业跨越式的发展。

(六)做好发展衔接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发展环节,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是产业转移的重点发展对象,只有做好相关产业的培育,才能够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放长线、钓大鱼。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供给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外部干预力量,能够根据一定情况对干预对象进行预期改变。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就需要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和催化作用。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初期发展阶段,产业振兴供给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产业扶贫过程中,大多数贫困地区依靠当地的特色资源形成了一条相关产业链,以此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政策便成了维系特色产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政策保障,使产业发展更具连续性。在产业扶贫初期,大多数贫困地区产业链是由政府支撑起来的,在产业振兴中则为了保持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的成果。在乡村振兴中,需要让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应介入其中,可以检测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集体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可以实现农村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发展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强化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推进,才能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才能乘势而上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关键环节,只有二者协同推进发展才能使脱贫攻坚成果在得到巩固的同时使其脱贫机制更加长效化。因此,首先各地区相关管理人员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应从“三农”工作出发,把握全局发展趋势,使其脱贫和振兴的阶段性目标一致、后期工作也能够连续顺利进行;其次,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推进城市化,对经济落后发展地区实行产业多元化发展,避免出现产业同质化问题;最后就是推进脱贫工作不断深入,各地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使所有参与脱贫人员具备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的发展意识。

猜你喜欢
有机攻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