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反德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12-28 03:32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冯钰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子女德育家长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吴洪成 冯钰蓉

作者:吴洪成,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钰蓉,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的培养有着最为直接、具体和持久的影响。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系列反德育问题,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里的反德育是指以不当的观念和方法开展德育活动,导致德育结果与德育目标相悖,德育工作呈现负效应状态。本文通过梳理家庭教育中反德育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的反德育问题

1.教育观念淡薄:孩子成为无辜羔羊。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会不自觉将错误道德观念灌输给孩子,如教育孩子金钱至上、怀疑向善道德行为的目的,认为慈善者哗众取宠、志愿者沽名钓誉、奉献者捞取资本等。这些教育观念背离了道德教育培养善性、提高修养的初衷,往往会扭曲了儿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将这些负面认知当作是合理的、正确的。

更有父母因教育意识淡薄,自身存在明显失范行为,这对孩子的德育不良影响更为明显。有的家长经常抱着手机玩游戏;有的家长对长辈恶语相向;有的家长不遵守社会文明公德,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损害公共财物、踩踏草坪、乱扔垃圾等。儿童善于模仿,加之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他们不但会全盘复制父母的不文明行为,更会将之视为合理合情合法,从而无意识模仿,深入内心。

2.教育内容单一:孩子片面发展。

受社会就业市场激烈竞争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将子女学习成绩视作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取得理想成绩,不少家长施加“高压政策”,让孩子超负荷学习。有的严厉型家长甚至禁止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必要的家庭劳动,要求孩子将几乎所有空余时间用于咀嚼书本知识。但在提及孩子的德育话题时,这些家长却说:“树大自然直。”

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导致孩子的发展不平衡及心理健康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可能会使孩子沦为成绩上的巨人、道德品质发展上的矮子。他们全身心投入分数的谋划之中,尽管有成绩优势,但往往自私冷漠,缺少同理心,缺乏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挑战。另一方面,家长过度消耗孩子的体力和精力,挤占课余时间,缺少沟通交流,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诉求,则会导致其滋生逆反心理,形成家长与子女间的情感鸿沟,使孩子对社会、家庭及他人产生抱怨、排斥等消极情绪。

3.教育方式两极化:孩子思想行为失范。

受“棍棒底下出人才”此类“虎妈虎爸”式落后教育方式的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使得这些孩子在鞭笞恫吓之下,言行谨小慎微,丝毫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殊不知,这种家长追捧的服从式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性格的缺陷及创造力的萎缩。这些孩子在说话做事方面缺乏自信力、自主性和独立性,对长辈被动盲从、畏葸胆怯,成为父母意志的附庸,影响个性和创新力的形成。

与此相左,有些家长娇惯溺爱孩子,满足孩子一切所想所需。孩子肆意放纵行事,毫不担心会受到规训或惩戒。对子女表现出的不合理行为,有的家长甚至为其开脱责任,将之视作合乎年龄的天真率性体现。伴随着孩子成长,这些肆意妄为的行为细节逐渐演变为坏习惯。这种源于溺爱的反德育问题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训练抗压能力和及时纠正错误行为的机会,使其缺乏个体自我成长的内生韧性。

二、家庭教育中反德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家庭教育者道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育活动是教育主体力量之间互动协作的复杂性育人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尽管没有意识到或刻意运用独特的专业化教育理论和知识,但他们的处事方式、人生态度、道德素养及真情实感等都会影响教育子女的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实施原则以及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让他们明白是非善恶。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一言一行,以人格魅力为子女树立道德榜样,发挥榜样力量,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家庭德育中,如果家长能够主动加强教育专业化的学习,将大大助力家庭德育活动的开展。家长可借助网络资源,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成长时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把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和其成长过程中反思教育方法的得失,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2.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若要避免家庭教育中反德育问题的发生,家长必须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教育。因此,家长要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在批评与惩戒孩子的不良言行时,注意维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采用侮辱性的言语或施加暴力教育行为。在照顾孩子日常生活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等。将家庭生活内容与学校学习、实践的内容统一起来,合理安排子女的课外活动时间,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多带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加强家校合作,凝聚德育力量。

家庭德育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因材施教,但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强。学校德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逻辑性,但缺乏指向学生个体的单独性指导或针对性纠正。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双方力量互补,相互间协调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德育的有效性。由于学校在当代教育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学校应该担负起指导和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和技巧的责任。学校可以采取定期开设德育讲座、建立家长微信群、举办家长教育论坛会等多样性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家庭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使之更好地实施家庭德育。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与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法保持大致一致和步调协同,加强家校联动,主动将子女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学校,并借助学校的德育力量,有目的、有方法地教育子女,从而形成家校共育学生成才的局面。

猜你喜欢
子女德育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