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原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河南南阳 473000)
“十四五”时期,是南阳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关键五年。为此,中国共产党南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要求,紧密结合南阳实际,制定了《中共南阳市委关于制定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其中在文化领域的远景目标就是要建设区域文化高地,高质量建设文化强市。当前,我省面临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而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在面临河南省三大战略机遇的同时,又有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叠加,为提升城市能级拓展了战略空间。因此,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南阳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响南阳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官德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商埠文化、根亲文化等文化品牌,对南阳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快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
南阳可以依托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实施“旅游+”战略,加快旅游与文化、医疗、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文史、山水、源起、圣贤”4 篇文章,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西扼秦岭,南接湖北,是位于我国最东端的一块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厚重含蓄的中原文化和灵秀浪漫的荆楚文化在南阳盆地中交融碰撞,产生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风格。
楚国开始建都于今天南阳的淅川县丹水一带,有绵延将近300年的历史。春秋初年,楚文王开始在郢建立都城,并逐步在江汉一带发展壮大。到了春秋晚期,楚国先后兼并了申、邓、息等45 个诸侯国,成为了中国古代南方最强大的诸侯国,并且在南阳地区设立了申县管辖南阳盆地。因此,南阳成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文化是中国古代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区域性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汉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来源[2]。《诗经》中曾经描绘过楚地的风雅,比如“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以及“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的奇异景象都可以在南阳的汉画中找到解答。
到了汉代时期,南阳迎来了自己的顶峰时期。当时的南阳政治地位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不容小觑的,可以说是显赫一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方位的高度发达,为后世的南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汉代人物“三杰”和汉代文物“三绝”就是汉代南阳经济、文化繁荣的突出代表。
南阳的独山玉,也被成为“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被誉为“东方翡翠”,是玉中的上品。南阳的玉文化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发掘出土的商代和战国时期用独山玉制成的玉铲和玉凿,证明了远在4 000年以前,南阳人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用玉石制作生产工具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清朝光绪年间记载“予山产玉……北夏之民,多冶玉为生”,说明当时南阳独玉的市场十分繁荣,玉器加工已经成为一种产业营生。南阳的玉雕工艺大师们雕刻的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佛像等工艺品,构思精妙、美妙绝伦,彰显了厚重大气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宁静高雅的艺术气息,使南阳的玉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3]。
南阳的水文化源远流长。南阳境内河流纵横,山清水秀。其中,位于南阳东南部的桐柏山是淮河的源头,而白河则是南阳人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可以说是南阳人民的“母亲河”。白河的别称是淯水,是汉江的一个支流,穿南阳城区而过,其中有十二里河、梅溪河、温凉河、三里河等汇入其中。古代时期,南阳水路交通便利,是“南船北马”的一个主要集散地。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在《送友人》等诗作中讴歌了南阳地区风光秀丽、风景旖旎的美好图景,比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白河的滋养孕育及楚汉文化的渊源,使南阳具有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从南阳淅川发源,这又为南阳灵动的水文化特质增添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豪迈移民精神,可歌可泣。
南阳府衙位于南阳市老城区,历经元、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5 个时期,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它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4]。其中“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词语便源于南阳府衙。
南阳是著名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张仲景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这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辩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在医学上的贡献,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医圣”殊荣,也使其故乡南阳成了海内外中医学者交流学术、朝拜医圣的中医药文化圣地。
南阳有“曲艺之乡”“民歌之乡”“民间故事之乡”的美称,对于研究历史学、社会学、美学和民间文学等,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南阳曲艺形式多样,素有“书山曲海”之说。大调曲子、三弦书、鼓词、槐书、锣鼓曲、善书……故事植根深远;河南坠子、评书广为流传;另有渔鼓、蛤蟆嗡、莲花落,以及相声、山东快书、竹板书等形式。各曲种曲(书)目计约3 000 部篇。历史上南阳曲艺的“三大支柱”——大调曲子、三弦书、鼓词影响最大。在3 个主要曲种的基础上,清末和民国时期逐渐引进了评书、坠子、相声、莲花落等曲种,清朝中叶以后,活跃在广大民众中的戏剧有20 多种。
长期以来,南阳的文化产业存在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缺乏深度和新意,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率过低的问题。纵观南阳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情况,发现它并没有跳出传统文化旅游的套路,项目比较单调和老化,缺乏新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强。根据笔者对参观汉画馆的游客所做的问卷调查,有过半数的游客认为汉画馆的建设在形式上缺乏特色,还有30%左右的游客反映看完没有什么印象。归根到底,这都是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没有被深入地挖掘出来,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导致游客对文化资源的欣赏停留在文物的外部形态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
纵观南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虽然南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目前却缺乏一个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这很大程度上由于我市在文化品牌的构建上,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对历史文化旅游的规划和南阳文化品牌的设计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目标、重点不突出,存在大量重复建设、趋同建设的现象,且经营分散、规模较小,难以产生集聚效应和整体优势,导致南阳在文化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使得文化品牌的独特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南阳对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营销起步比较晚,经验方面相对缺乏,宣传推广手段相对单一,再加上经费所限,使得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这就导致南阳的历史文化品牌的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知名度也不够高[5]。
一是文化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仍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以玉产品加工业为例,南阳的玉产品加工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链条短,导致不能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另外,玉产品的创新不足,对于玉产品的加工仍然局限在一些传统的工艺和加工艺术,产品科技创新程度低,也缺乏对精神内涵和艺术形象的创新。
二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产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对上游旅游公司和下游企业如交通、餐饮、住宿、商贸、工艺品、娱乐等缺乏有效的整合,导致整个链条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收益分布严重不均,不能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贡献,也导致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和满意度较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第一,对南阳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到位,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漠。南阳府衙坐落于南阳市中心,虽然建筑古香古色,但周围是繁华热闹的商铺广告和店铺,与其历史文化氛围不够协调。第二,市民普遍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市区里那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如医圣祠、武侯祠、南阳府衙、汉画馆经常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甚至出现了“本地景区本地人从来不去”的怪异现象。第三,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不到位。绝大多数青年对南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宛梆、板头曲等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深入的学习和传承了,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对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充分认识其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掘、利用南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展现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可以在横跨白河的卧龙大桥、淯阳桥、雪枫大桥、光武大桥上增加体现楚汉文化的雕塑、碑刻、画像等,为城市建筑增加艺术气息和文化元素;在白河游览区可以设立楚汉文化长廊,使游客在领略白河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楚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南阳水文化源远流长,在对水文化的发掘上,可以在白河游览区及街道上设立文化墙或公益广告、视频大屏等,充分展示南阳的水文化及南阳淅川人民大爱报国、牺牲奉献的移民精神,使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在南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和多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南阳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使“死”文化变“活”。以武侯祠为例,可以深入挖掘三国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深刻内涵,在景区通过大屏幕播放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解读《出师表》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结合古代乐舞、大型歌舞、话剧、实景演出等多种艺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三国文化,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国文化的博大雄浑,丰富文化旅游的内容,增加文化旅游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
第一,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合理的规划设计。南阳有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官德文化、三国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把对文化品牌的打造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与南阳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中,要增强品牌意识,找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整合相关资源,科学定位,准确开发,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品牌营销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根据南阳的文化特色,精心设计、打造不同种类的文化旅游宣传资料,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宣传片等,投放在全国、全省范围的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媒体上,扩大其影响力;同时在机场、车站、交通要道等窗口设立大型的广告牌和宣传册等,在方便游客出行的同时,也宣传了南阳的文化旅游品牌[6]。
第三,“先有品后有牌”。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着力提高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次;重视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人员队伍;同时政府应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的行为,加强对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并且畅通游客投诉举报的渠道,使旅游市场可以有序、规范地运行。
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产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政府还应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一批科技文化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由政府牵头,企业主导,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用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过短的问题,应当丰富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产业和服务,对弱势短板进行丰富提升,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对于一些景区应提升其周边住宿和饮食服务质量,在景区周围开设小吃一条街,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等。
第一,全面提高市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公民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增强社会的共识。在全市各个单位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文明礼仪教育和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公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首先,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建设一些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健身中心、美术馆、科技馆、主题公园等,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其次,提高文化惠民服务的水平,丰富文化惠民活动的种类,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交流的平台。
第三,增强南阳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南阳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的国内外文化传播交流贸易。办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玉文化博览会、月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鼓励举办体现民族、民俗、民间特色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展示南阳文化风采。加强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南阳文化网络传播力度,讲好南阳故事,塑好南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