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华 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6-18岁的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学校健康环境的建设,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再次提出应该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的身体健康。但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连续3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早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版》中就指出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从2.1%升高到12.2%,肥胖率从0.5%上升到7.3%,预测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人。同时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6-17岁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可以看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指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肥胖率增加导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的态势,所以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指出,青少年儿童肥胖和超重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营养膳食结构、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遗传因素,以及社会环境联动因素,总体来说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原因就是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不平衡造成的。多项研究指出,足够时间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肥胖率,然而进行身体活动需要一定社会环境支持。我国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目前我国基于社会环境联合干预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是我国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的空缺,也是未来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的主要方向,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并且系统化的研究。基于学校是学生锻炼、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学校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希望对之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休闲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学生白天的1/3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学校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以学校体育环境为基础对儿童青少年BMI进行干预是一种很有效手法。学校体育环境主要分为 “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体育锻炼场地器械、体育教师团队,软环境包括学校体育氛围、体育文化、师生关系。因此,从学校环境入手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进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1)场地器械。
学校体育环境中的场地和器械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最重要的物质基础。Button等2013年的研究表明,学校场地设施指数每增加1分,中学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增加0.4h。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肥胖和超重儿童的体脂率,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并且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进行至少累积60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此来增加骨骼肌肉含量降低体脂率,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进行干预,所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必要的场地和器械。完善的场地与器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项运动选择,避免学生长时间进行某一项体育锻炼而感到枯燥,从而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学校场地和器械的建设。
(2)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进行干预。开展的体育活动是否有利于调控儿童青少年的肥胖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等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支持度越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以及频率就越高;教师具备的知识越专业,就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普及肥胖与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从理解“怎么做”到“为什么这样做”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知识利用率,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和意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反,体育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不完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活动组织不科学,会导致体育课程安排枯燥且不科学,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降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中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驱力、内在需要和情绪是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来源,即强调了个人情绪、内在需求在完成行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的高低决定了一堂课程安排是否科学、有趣。处于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学生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安排的课程应该符合儿童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在促进健康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激发运动动机、促进运动参与,所以学生体育参与度和运动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教师教学能力及经验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
(1)学校体育氛围。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肥胖会造成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的增加和生长激素下降等现象,究其原因:①胰岛素具有合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细胞储存的作用,而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当脂肪分解增加时,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此时胰岛素发挥抑制作用,增加脂肪积累,导致肥胖的发生;②皮质激素是分解代谢激素,它的增加是为了代偿胰岛素的增加;③甲状腺激素增加是由于肥胖机体的甲状腺受体表达量减少和瘦素分泌量增加导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机体内各个激素进行调节来干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
据了解,儿童青少年受到积极有趣的体育氛围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参与态度,增强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中指出在运动时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动机会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有研究指出生长激素对脂肪的分解是通过促进儿茶酚胺的敏感度来实现的,所以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调控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以达到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学校体育文化与氛围的渲染作用,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运动热情,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进行干预。
(2)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和谐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督促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大,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这是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最重要的一步;相反,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产生厌学的心理,影响儿童体育参与度或体育意识的深化。众所周知身体活动量减少是目前影响儿童青少年肥胖比例增加的重要原因,根据2018年《全球儿童、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中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低被评为F等级,仅仅只有13.1%儿童青少年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体活动量,可以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在深层次上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的。
(3)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文化是指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等。体育文化的传授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相关体育知识,而且还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不仅是对身体的塑造,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比赛的规则、各个运动项目发展历史的普及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认识,从本质上认识体育、感知体育从而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培养运动习惯,达到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
学校体育环境建设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存在地区差异和内部的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场地器械数量不足;(2)体育设施陈旧不规范;(3)学校“硬环境”建设优于“软环境”的建设;(4)城市学校体育环境建设优于农村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作为提高学生体质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要环境,所以学校体育环境建设应该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运动的环境,实现以学校体育环境为基础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有效干预。
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比例不断增加这一问题,除了从学校体育环境的干预之外我们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干预,采取多种模式比如学校+家庭、学校+社区、家庭+社区、学校+家庭+社区、学校+家庭+社区+国家政策等等模式,使社会环境联动因素相互交错,相互融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干预。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步,是迈向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基础。而家庭支持性体育环境的建设对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父母对体育锻炼的认知能力,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对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等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在学校开展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相关讲座,为家长普及肥胖的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运动会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家长与学生的运动乐趣等等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的联合作用来督促儿童青少年锻炼,借此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预防。
社区体育环境发挥的协调作用促进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社区体育环境中的场地设备、距离学校距离、距离家庭的距离都对儿童的体育锻炼具有影响,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课程的开展都与社区体育环境密切相关。很多学校场地和器械不足或者落后导致学生体育项目开展受到场地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国家就提出要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所以没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家庭就应该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环境,加强社区与家庭、学校的充分融合,以达到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的相互融合。所以如果具备良好的社会体育环境就可以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有利的场所,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达到增强体质,降低肥胖率的要求。
无论是学校、社区还是家庭等的一系列活动和计划,落到实处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监督,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和支持作用,形成一个家庭作为引导者,学校作为教育者,社区作为协同者,政府作为监督者的社会联动环境,共同营造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干预的良好氛围。
在考虑外部因素对我们体育参与情况影响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个人因素,个体是产生行动的主体,而思想决定着个体的行动。在2016年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研究的结果显示,学生屏幕使用时间(久坐行为)长,并且36.8%的儿童青少年未满足“每日屏幕时间不多于2h”的推荐要求。长时间的久坐导致儿童青少年惰性思维的形成,思维懒惰导致身体行动迟缓,体力下降等等,导致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动或竞赛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传授健康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达到对儿童肥胖的预防及干预。
儿童青少年肥胖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增加了社会的疾病负担。学校体育环境作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毫无悬念的就承担起了改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重任。由于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参与度以及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影响儿童青少年肥胖比例,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环境各条件相对城市学校较落后,并且我国总体学校“硬环境”的建设优于“软环境”的建设,所以应在加强学校场地和器械的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师生关系的建设。
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改善的,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单是靠学校方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共同出发,给社会和个人一点时间,改变思想,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并且我们还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个以家庭为基础,学校引导、社区协助、国家政策监督的社会环境联动系统来干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