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背景、现状和反思

2022-12-28 07:45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振鹏周业勤
区域治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思想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邢振鹏,周业勤

一、研究背景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要求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发展创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多元思想相互交汇、泥沙俱下,思想意识领域的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因此,重视国家建设队伍中高层次的思想教育,加强党对我国思想意识工作的全面领导尤为紧要。

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阵地,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务必要把党的自身建设作为历史和时代的首要任务。纵观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永恒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这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关键在人。青年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群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高层次人才,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来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对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学生党建突出问题提出了要求。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这些意见和标准的发布,体现了中共中央对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充分重视和科学指导,体现了研究生党建工作在国家总体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坚持以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为龙头,强化研究生思想引领,发挥研究生优秀党员榜样力量,引导研究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我国社会现实情况的制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研究生群体所处的思想教育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新要求。

(1)社会上各种思想良莠不齐。改革开放以来,域外思想观念伴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不断影响着国人精神生活,形成了社会思潮自由化和多元化的局面。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交互激荡,如个人主义观念等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造成了研究生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研究生作为一个基本具备独立价值观和完全行为能力的群体,其作为个体进行个性活动的观念更强,造成了研究生活动轨迹的分散化,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旨在提高研究生党员思想教育水平,加强研究生党员在面对不良思想观念影响时应具有的明辨是非、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研究生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

(2)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思想状态的影响。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最高为629人,1981年已达到18848人,2000年在学研究生总人数达到301239人,2011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到1645845人,2015年 为 1911406人,逼近200万人大关。2019年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2863712人,五年增加了近100万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长和在校生保有量的攀升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人才综合质量整体上升;另一方面也对在校研究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研究生在入学之前,对研究生这一身份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在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后,面对繁重的科研学习任务产生了消极情绪,逐渐改变了自己对原来研究生身份“象牙塔尖”的认知,使得思想上和心理上有一定的落差。其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出现内卷化现象,研究生就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也导致部分研究生出现对未来人生的期望值降低、对自身学历的嘲贬等消极现象。加之社会舆论对研究生整体评价的下降,挫伤了研究生群体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个人积极性,不利于发挥研究生群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社会上部分招聘单位对岗位要求有明确的中共党员身份限制,这就造成部分研究生在对待入党问题上出现功利主义动机,出现为就业而入党的假“热潮”,与党章要求的高质量入党的原则背道而驰,损害了研究生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利于党的事业长久发展。因此,要通过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深化研究生规模化培养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推进。

(三)研究现状

历史概览:学界最早关于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文章始见于1985年,该文章切实论述了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研究生重学术轻党建等问题,作者提出要以紧迫感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通过党课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政治觉悟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提出对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尚处于摸索之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还要加强。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如“思想建设”等具体方面得到关注。1993年,朱领娣提出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切实做好研究生中的党建工作。1998年、1999年,翟英芬、范秀燎等又相继就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做出专门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方法。进入21世纪,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新局面,加强和创新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新的主题。林伟连等在分析比较研究生党支部三种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按照研究所建立研究生党支部模式。陆居怡等结合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点,提出在研究生党建中应确立党员的主体性地位。高耀华提出了通过研究生党校创新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新思路。陈大龙等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研究生党员先进性展示平台来发挥党员的榜样先锋作用。近年来,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张小平等提出打造网上智慧平台,建立网上民主评议制度,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任峰认为教工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共建是高校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必然趋势。李枫等基于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调查,提出优化组织生活的对策。刘晓俏提出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格局。钱嫦萍认为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把握新时代要求,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徐峰则认为应发挥辅导员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参与和引导作用,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生党建工作原则

原则是行事所依据的标准。宋晓东提出研究生党建工作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和目标导向三个基本原则,立足战略高度,厘清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把握其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调动有关各方主体力量协同参与推进、共抓督导落实。张颖等则认为应把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教育、科研创新、导师育人作用结合起来,重视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和引导作用。雷世富认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应处理好五个关系,分别是研究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一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研究生党建工作与业务培养工作的关系、上级党组织领导指示与研究生党支部自主创新的关系、党组织向研究生党员提出要求与服务研究生党员的关系,对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关系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将有助于深化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方面,存在着成员个体的多元价值追求与组织的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既有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缺乏深层次思想教育,没有真正做到把对党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组织建设方面,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的问题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唐育虹认为存在支部组织架构体制亟待加强的问题。张茂林提出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是优化组织建设的重要方环节。在制度建设方面,石红梅、林佩云都认为存在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不规范的问题。闭彦龙、倪思亮则认为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缺乏活力。宋晓东认为,除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不规范以外,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不明显、研究生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研究生党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是制度建设不足的表现。研究生党员队伍整体表现为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所减弱,党员群体对外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党员整体形象彰显能力有限。在研究生党员队伍中,个别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容易被整体化、标签化,从而影响研究生党员队伍整体形象。潘建红认为,研究生党员存在总体素质较高,个体差异不小;注重专业研究和学习,淡化政治学习;律己甚严,示他不足;功利性增强,奉献精神减弱四个方面问题。董璐认为还存在研究生生活学习分散化的问题,导致难以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研究生党员发展、培养管理和监督评价的问题亦是学者关注的重要方面,胡玉东提出加强研究生党建队伍建设创新,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兼职党建工作队伍是重中之重。钱嫦萍提出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建质量考评办法,通过以评促建,使研究生党建成为有效补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

(三)研究生党建工作问题的原因

学者针对研究生党建工作诸多问题出现的原因尚未展开较多的论述,根据已有的文献,学者都提到研究生工作主体缺位这一重要原因。蔡茂华提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在于外部环境主体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不到位。具体表现在重视程度不够、规律性认识不足、主体责任不清晰三个方面。李涛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了研究生党建工作问题出现的原因,他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个体行为中价值观与态度对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影响,二是群体行为中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影响,三是组织文化对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其他学者还提到研究生自身群体特点、社会就业压力、党建工作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研究生党建工作所暴露出的问题反映了我们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也更表明未来党建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空间,因此,就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总结,才能为党建工作的高效提质提供规避和借鉴。从上述学者观点来看,蔡茂华从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角度分析了高校党委及负责部门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实欠缺,李涛则是抓住影响行为本身的内在动因,分析了研究生党员个体、团体以及党组织文化对现实行为的影响和支配,实质上引发出文化作为一种根本性力量对其所支配对象的巨大作用,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以党建问题为导向的原因探析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四)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升路径

学者关于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升路径或对策的论述,较为丰富。徐刚认为设置好党支部的形式、组织好党支部的活动、把握好党员发展质量、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是研究生党建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做到科学设计研究生党建组织体系、分类抓好研究生党建教育培养、坚持质量标准发展研究生党员、提升实效做好研究生党员管理、发挥研究生党组织与党员带动作用、落实研究生党建条件保障。张展基提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高应具备增强对研究生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制度创新、支部建设、发挥导师功能、管理队伍、完善载体六个工作思路。董璐认为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需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和组织生活形式的创新、逐步推行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载体的拓展与创新和重视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曾波基于高校研究生党员的调查研究,提出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重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和抓牢新媒体主阵地。刘珊珊引入组织行为学中矩阵组织结构理论,构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矩阵结构新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组织形式的不足。潘广炜按照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的分析框架,从思想嵌入、组织嵌入和活动嵌入等层面解决研究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高了研究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王欣认为结合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工作实际设立党建项目化管理,夯实了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基础。曹海浪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提出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强化支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开展研究生党支部校内、校外共建工作,提升研究生党支部活力。李涛提出,通过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教育和团结研究生党员,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文献评析

本文通过对高校研究生党建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解决思路有了整体的认识,通过梳理,本文明晰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发展历程,把握了当前学界对于研究生党建研究的趋势和热点。当然,通过文献梳理,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一是从研究问题来看,学者对研究生党建的认识经历了把党建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到研究生党建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的重要转变。前期学者倾向于强调研究生党建作为手段而非目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目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是为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后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生党建工作问题的研究逐渐细化,分化出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党组织建设两条主线,两条主线不是绝对分离的,而是互有交叉和影响的。总体来看,学者对研究生党建中的问题、原则、原因、对策、模式等方面展开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涉及比较全面,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侧重,如针对问题、对策研究的论述较多,关于原则、原因的部分就相对较少。个别学者在研究论述时,学术逻辑相对薄弱,常采用工作经验式的总结,经验之谈的论述有时理论说服力不够强。此外,既有研究针对研究生党建的内涵意义论述相对缺乏,研究生党建作为一个相对宽泛的问题领域,应将其放在国家社会整体发展环境的背景下定位,因此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赋予研究生党建更多的科学内涵,近来已有学者开始尝试进行,但仍需拓展深入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内容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传统角度进行了探讨,缺乏一定的创新;有学者提出从推进制度层组织文化建设和精神层组织文化建设入手加强研究生党组织文化建设,这为研究生党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但是没有厘清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关系。

二是从研究理论来看,尽管已有学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学说应用于研究生党建,但研究规模有待加强。既有的运用研究理论的文章以管理学视角下的人本管理、项目化管理;社会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组织行为学中的矩阵结构、嵌入性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等为代表,研究理论的运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研究范例,学者在对研究理论的选取和运用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参考依据,前期的理论的适配及论证工作略显单薄,难以形成较为有利的理论支撑。但是也要看到,理论研究的阶段正是现阶段研究生党建研究迫切需要发展的方向,感性经验阶段的研究也必然只有发展到理论研究的阶段,才能更好地指导研究进入创造性阶段,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的整体性提升。以上的理论视角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对策,但是解决程度有限,绝大多数学者将问题的研究停留在浅层,没有深入到文化维度这一核心层进行思考。

三是从研究方法来看,既有研究主要涉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目前已有学者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但是数据处理环节和结论生成环节衔接性不强,前后缺乏连贯性。大多数学者研究采用的方法仍然还是经验归纳、思辨研究的方法,这就在阐述问题时缺少一定的实证依据。虽然早有学者运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方法对研究生党建现状进行了调研,也有部分学者结合实际案例,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但是也表现出与理论分析方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有学者运用组织行为学对研究生党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指出了文化和价值观对组织成员和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没有从组织文化自身做深入探讨,即没有明确文化的这种作用发生和运行的机理。目前,学界针对研究生党建尚未形成主流的研究方法,既有研究表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较疏远、研究方法应用界限不明确等。

四是从研究结论来看,学界对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结论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培养、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结构体系、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创新组织生活形式、重视导师的作用、完善质量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对现阶段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提高给出了比较全面的意见。但是也有个别学者在提出结论时与所述问题不相对应,出现了结论多于问题的现象,造成问题导向不明确,而且研究结论的视角虽多,虽然力求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却不深入,没有提出对研究问题的深刻思考意见。其次,绝大多数研究只是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没有从更高的维度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因此研究成果只能变成简单的问题反馈,而不能从根本上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研究生党建领域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其中既有成果又有不足。从研究成果来看,既有的研究对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原则、问题出现的原因已经有所探讨,但是分析这些原则、原因的依据如何并没有进行详细论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已有较多论述,也较为全面,且在短时间内这类问题的本质发展变化不大,因此该部分可不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对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模式,不同时期的学者提出的意见大同小异,都认为支部共建是最为合适的模式,目前主要观点认为师生共建模式是最为理想的方式,但是既有研究没有提及共建模式的建构要素以及具有决定作用的文化对共建模式的影响作用,这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视角;对于在研究生党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建议,学者们只是谈到怎么做,鲜有谈及为什么这么做,而且在谈到制度完善时,没有考虑制度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人的执行等隐性因素;在对党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上,学者也忽视了文化环境对评级体系制定和落实的影响。百花齐放的研究论点体现出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包容性的原则。诚然,关于研究生党建的研究视角有很多,但是将文化建设作为研究生党建研究的视角还为数不多,文化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之策,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任何忽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而强调党的建设效果都会不明显,甚至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在政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方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是党的建设的治本之策,只有把制度性建设与政治文化建设两手共抓,标本兼治,党的建设才会取得较好成效,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研究生党员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党员标准是什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