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_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学区管理中心
如何为家长赋能,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海淀区永定路学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市级德育科研课题研究为牵引,着力研究以学校为主导、以学区为纽带、以家庭为助力的家校协同促“双减”共育人的实践模式。
“双减”之后,孩子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习内容丰富了,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动力与素养培育,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校互动关系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双减”,支持配合学校减负,那校外增负的问题便不能得到根治。基于此,学区充分调研,主动作为,组织家长开展了多层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家长明确减负责任,回归教育理性,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和谐友善的育人场域。
学区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就“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做主题讲座,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为了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引导家长与学校携手,走出家庭教育学校化的误区;发挥学区家长委员会沟通对话、协调服务职能,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双减”的疑虑和建议;就“‘双减’之后,家长可以做哪些事”等主题,开展家长沙龙活动,分享经验做法,通过友好互动、典型说法,营造和谐双赢的“双减”育人场域。
学区统筹运用社会教育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面向家庭、学校和社区开发了系列线上“家庭教育微课”。目前,已陆续推出了2季72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课程内容着眼于孩子“双减”后的习惯培养和品格塑造,旨在构建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2021年,学区微课项目相继被评为“海淀区终身学习品牌”和“北京市终身学习品牌”。
为了缓解“双减”后家长的焦虑情绪,第一季课程推出了主题为“‘三全’育人育全人”系列微课,从心理健康、信息媒介素养、公益志愿服务等方面,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时期,有针对性地推出“隔离在家,如何跟孩子做好情感互动”“读家书看担当”“青少年朋友的媒介素养课”“给家长、孩子放松身体、减压冥想”等课程,使“双减”平稳落地,把立德树人融入家庭教育和美育环节中,帮助孩子在居家期间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为更好地让家长在“双减”后与学校同频共振,第二季课程推出主题为“赋能家庭养育”的微课,研发了亲子关系、沟通、情商、学习、青春期和美育等7个模块共计36节课。例如,“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养育内心有力量的女孩”“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微课,营造了更为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长保持内心平和,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坚定的力量。
下一步,学区将持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立足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多方联动、科学统筹,探索家校与校校合作新思路,有序推进“双减”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提供新动能。
一是为家长排忧解难。“双减”个体效果的增强,需要持续提高家长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和能力、家长的亲子沟通能力和家长优化家庭生活的能力等方面,引导家长提升法治观念,与孩子建立更为密切的亲子关系,自觉地将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掌握健康家庭文化建设、优良家风传承、家庭美德弘扬、和谐家庭关系构建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是优化家校共育平台。“双减”综合效能的提升,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家校合作进行整合优化升级。完善系统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帮助家长掌握家校沟通与处理家校矛盾的方法和技巧,缓解家长因政策变化产生的焦虑情绪;健全各级联动体系,与海淀区家长学校衔接,形成“海淀区—学区—学校”三级联动的家长学校服务网络;建立学区家校共育平台,将各种形式的共育工作和课程整合得更加系统化、整体化,满足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三是健全“三位一体”长效协同育人机制。“双减”持续效能的实现,需要建立研究、指导、融合、评估、改进长效机制,积极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不断提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学区将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重点加强学区各级家长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沟通和桥梁作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协同育人水平;组织三方协同研究会商机制,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协商文化,探索“双减”背景下良好的育人生态,让教育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的状态发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