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以《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1》为例

2022-12-28 06:31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高 海 燕

(菏泽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菏泽 274015)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在于思政课程,也在于课程思政。《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作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2]。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是重要的人文类课程,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普及面和覆盖面较广。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利用语言优势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但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不是简单的“外语课程”加“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拨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3],而是要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科专业特点、课堂教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其中,教材是挖掘思政元素的主要来源。

二、《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1》教材特点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1》[4]主题丰富,涵盖校园生活、休闲娱乐、情感发展、人生规划等话题,又涉及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选材内容坚持思想性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视角方面,展示多元文化,注重中国文化,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材以产出导向法(POA理论)[5]为指导,分为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发布线上资源和基于真实语境的产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中教师针对文章重难点,进行语言、结构、内容的促成,为学生最后的产出任务做好语言技能和思政育人铺垫。评价依据产出任务的属性和指标,以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的形式为主,也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即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提高产出任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确定思政教育目标

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具体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就是发挥语言育人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以及思辨能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挖掘思政素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要素挖掘思政元素。具体而言,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和内容就是教材的显性思政元素。如第五单元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TextA饮食文化和TextB生肖文化两篇文章。TextA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感知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和阴阳平衡、药食同源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热爱。TextB在了解生肖文化的寓言故事后,就属相是否与个人的性格和前途相关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健康、积极的属相观。

另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语篇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在外语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词汇和语法,对语言使用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性认识,通过热门新闻时事,加强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如在生肖文化中,dragon一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强大和财富,所以龙宝宝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西方龙是制造灾难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中西方语言中,龙的内涵是不同的,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中形成跨文化思维和意识。既能够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又能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三)以实例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1》第7单元是关于个性和时尚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尚观、个性观具有重要意义。在课文学习中,融入2021年3月18-19日中美安克雷奇高层会谈的现场视频,感受中国外交团队在捍卫国家、民族利益时所表现出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气度,感受时隔百年中国人民在国际社会上所展示出的自信、刚毅、不卑不亢的形象,进而坚定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值中国的立春节气。开幕式上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中国式浪漫的完美演绎,中国式热情的精彩诠释无不展示着一个热情、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那些为开幕式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给在校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这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四)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或上网搜索信息等多方查找和收集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关的专著、论文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及时跟踪国内外热点话题。利用教学平台,发布内容相关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抗疫精神、奥运精神的翻译竞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引导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主动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意识和爱国情操。

(五)思政育人评价

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基于真实语境的单元产出任务,单元产出任务涵盖对主题的概括和升华。在形式上有口头汇报、辩论、演讲、写作、角色扮演等形式,鉴于大班教学的特点,产出任务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每一任务都有各自的评价标准,如语言、结构、思想、逻辑在不同的标准下各有分值。评价方式有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之间互评和师生合作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过程中,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学习与道德意识的提升。

四、《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1》思政路径实例探究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1》全面实践“产出导向”教学法,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教材体现“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学”的教学理念,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的外语假设为指导,采用“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单元有两篇精选文章 Text A和 Text B,两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社会热点问题,防止观点片面化。

以第一单元:大学教育的意义为例,具体探究课程中的思政路径。

(一)根据单元主题,确立思政目标

本单元通过A、B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究大学教育的意义。A篇文章阐明大学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B篇通过驳斥辍学创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这一片面观点,重申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现实生活中,学历水平不代表收入水平的看法、互联网上的“网红”现象、大学生求职难等社会问题,影响到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知。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全面地看待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挖掘显性、隐性思政素材

本单元中单元的主题是显性的思政材料,帮助学生对大学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看法。隐性思政素材,可以从课文语篇中挖掘,如B篇文章反驳了:媒体宣称一些辍学者取得成功的案例,就鼓吹“大学无用论”。这种批判性的视角,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意识。文中提到“这些成功人士的秘诀在于自身的勤奋、坚定的意志力和智慧弥补了学历的缺失”(Para.2),文中的语句帮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放弃大学教育。”另外,文章提到“大学教育对于美国的弱势家庭而言,是整个家庭获得更好前景的平台”(Para.7),这一观点同样适合我国。这也表明中西方文化之间具有共同点和相通性。

(三)实例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

“一场饭局刷爆朋友圈”中的互联网大佬们,无一例外都是名校毕业,拥有着高学历、广人脉、厚资源。这幅图生动地告诉大家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神州十三号”机组乘员将在轨飞行6个月,聂海胜、王亚平、汤红波他们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是教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是教育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使命和职责,是教育赋予他们遨游太空的勇气和智慧。冬奥会上我们的速滑健儿们,同样既是赛冰场上的弄潮儿,又是象牙塔里的高材生,高等教育使他们在更大的平台施展才华。通过引入鲜活的事例,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带入大学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大学教育的价值。

(四)线上下线开展思政教育

针对单元话题,教师利用在线平台设计讨论环节:“你认为大学教育有意义吗?”学生们结合具体实例,对“学历无用论”等观点展开争论。通过在线平台,统计出不同的观点。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论说文的语篇模式:“陈述观点-阐明观点-归纳观点”,使表述合乎逻辑性和关联性。在语言运用和词汇、句式选择中,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概括,归纳总结: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多元评价思政教育

本单元产出任务为:“你对大学经历的期待”。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后,会对大学经历形成比较成熟的认知:“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但是成功只能通过勤奋和汗水实现。”在演讲呈现前,学生通过学习平台熟悉演讲的流程和技巧;经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合作评价”等方式,学生比较熟悉演讲稿的内容和框架,在课堂展示方面也表现得比较自信和得体。

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树立了自信心,坚定了大学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目标明确、表述清晰、逻辑合理,将学到的语言点灵活地运用到表达中,真正做到学用一体。教师在“师生合作评价”中,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即时或延时评价,及时改进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是架起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传递语言知识技能,又要运用课文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提供者,而且是互动者、交际者、帮助者、指导者、协助者。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丰富的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和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才有可能做一个好老师,才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6]。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更是学生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结论

大学英语课程应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互为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确定思政教育目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单元主题,挖掘思政内容和显性、隐性思政元素;通过实例引入,丰富思政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思政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识;通过思政教育评价,综合评估语言育人的功能和效果。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育人功能,大学英语教师要切实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把学生培养成为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哪一门课可以独立完成的,所有的课程都具有思政功能。大学英语课程应该立足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和授课对象,最大程度地将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思政育人的目标相结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