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巍
网上搜索“河南省体育局”官网,查找到其主要职责共8项。在“河南政务服务网”上按部门名称打开“省体育局”的界面可以看到在线办理事项共6大项40个业务办理项。6个大项分别是:国家三级运动员认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认定;省体育局信息公开;省体育局公共服务等。在“省体育局公共服务”这个大项目下还有13项具体的业务办理小项,有省局三公经费、省体育局体育产业、省体育局政策解读、省体育局政策文件等查询业务。
河南省县级政府机构改革近两年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多部门完成了合并重组。以郑州地区为例,郑州市辖区六县或市的体育工作统一合并在县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网上搜索“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查找到其主要职责中体育相关工作职责内容大概与省局相关工作一致,全面负责所负责县级区域内体育相关工作:体育政策、规定等具体工作的实施;负责全市运动项目的业务管理;监督管理全市武术、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全市体育竞赛制度、计划;组织承办各级体育赛事;监督管理等各种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经基本从上至下成立了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开始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和组织群体体育活动,受经济落后影响,只能举全国之力侧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力求尽快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这个阶段的河南体育因历史原因也只有政府体制下的计划供给,基本不存在服务。此后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社会发展等各种原因的曲折变迁,导致河南体育发展进程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全省的群众体育才得以快速发展,但是省内的城市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差异较大。虽然农民的收入渐渐增加,加快了县级体育协会、相关指导站的成立步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服务渠道不太畅通和服务效率不高。2000年以后全省各级财政开始给予县级体育专项拨款,经费问题得以解决,基层体育组织发展迅速,发挥出了强有力的纽带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已经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政府包办买单情况,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县域体育公共服务布局向着三级网格化发展,即县、乡(镇)、村三级管控下再按照辖区划片包干负责,实施“精准服务”。在这种三级网格化组织和管理下,体育经费的精准使用、相关体育组织的建立、体育活动的开展、信息公开的上传下达、场地设施的建设与有序有效使用、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与分配、体质监测的全覆盖等工作全面有效的铺开和强化,着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12月,登封市教体局群体科对登封市居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了一次“登封市居民平常健身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63.51%的登封市居民喜欢体育锻炼;52.63%的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三次以上的达58.25%;对城区15分钟健身圈不满意的仅有18.6%;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比率较高,在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中有80%的人锻炼时间超过20分钟;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居民项目选择时有约70%的人选择散步或慢跑,约30%的居民选择球类运动;因为环境临山,有近四分之一的居民选择户外登山,但有48.42%的居民参加锻炼时段选择为“有空的时候”,反映出居民普遍工作生活紧张、压力大,49.82%的居民认为缺乏时间是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因素,更显示出居民自觉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8.95%的居民认为客观上健身场地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自己是否参与锻炼;在提出建议或意见的问题中,46.32%的居民建议增加全民健身活动比赛,75.44%的居民建议增加体育锻炼场地设施。
登封市的这项调研从点到面反映出了河南省县域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时的自我感受和对今后公共体育资源的需求及建议。政府只有准确地把握群众对体育资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提供体育资源,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找准河南省服务型政府构建之路上亟须解决的问题: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增加健身活动站点及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健身赛事活动;加强体育协会建设等。
以河南省直管县新蔡县为例,仅2020年新建篮球场足球场共计30块、安装健身路径9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18套,新增多功能运动场6处。新蔡县的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尤为突出,已经达到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只有3%的行政村还没有建设好。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人均基本接近2平方米,达到较高的配比率。
全民健身设施遍布城乡,全面推进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提档升级,为助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打好基础。公共体育服务硬件建设在河南省县级行政区的发展已进入快速蓬勃期,劲头正足。
河南省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已经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政府包办买单情况,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县域体育公共服务布局向着三级网格化发展,即县、乡(镇)、村三级管控下再按照辖区划片包干负责,实施“精准服务”。在这种三级网格化组织和管理下,体育经费的精准使用、相关体育组织的建立、体育活动的开展、信息公开的上传下达、场地设施的建设与有序有效使用、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与分配、体质监测的全覆盖等工作全面有效的铺开和强化,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从较低水平快速提升,为全民健身的广泛推广助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生活体验幸福感提高。
在常规管理常态规范运行下,河南省县域公共体育服务还注重特色化引领,发掘各地域体育健身的传统和内涵,坚持先把特色和强项做大做强,再带动整体和薄弱项目的提升,统筹发展全县区域的全民健身事业。例如,焦作体育以温县太极拳、济源篮球为龙头带动特色鲜明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每年各级各类赛事活动300多场次,近3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中发挥着专业指导和骨干带动的作用,积极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服务,这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另外一个特色名城是洛阳。洛阳在2020年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竞选中中标,得益于其打破旧模式、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开创“互联网+健身”的发展之路。虽然是初创还不成熟,但是已经显露出其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洛阳市体育局总结多年工作经验与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一款手机App“云动洛阳”,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关注的居民可以方便快捷在手机上实现体育场馆的预订和付费、体育赛事信息的获取、体育相关政策的了解、个人或体育组织事务的查询等一站式服务,短期就有了几十万的浏览量和20多万的固定粉丝。除了手机App还开发了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信号等互联网新媒体载体,扩展了服务的线上渠道,提升了全民健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近几年来,河南省各地的体育基础硬件建设发展迅速,体育场地总面积和体育设施总量较之前有较大增长,人均场地设施数量也提升不少,在县域城镇范围内居民家门口15分钟打造的健身圈已基本实现。但从现状调查情况显示,场地设施总量和人均情况都没有达到标准,仍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尤其是占比多数的农村地区缺口更大,农村人口的健身场地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尽早缩小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差异,在农村尽量满足需求,在城镇缩短到达健身圈的时间,实现10分钟就达健身圈的目标。
全民健身推广至今,群众的健身意识已经提高不少。已经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注重自己运动习惯的养成,但科学的锻炼计划和专业的健身指导却相对缺乏。尤其是针对个体身体健康情况复杂的居民,需要个性化差异较大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的开具,社区更是缺乏专业的运动康复人员进行服务。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哪些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更适合自己,更不清楚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进行体育锻炼。虽然想通过锻炼获得健康和快乐的目的明确,但是会因为这些问题制约自己实现目标。因此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工、志愿者等服务人员的培养和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就尤为重要。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的软实力就体现在这些人员的配备与水平上。
相关规定明确每300名居民配备一个健身指导员,但从调查结果看,河南县域范围内这个指标还远未达到。调查显示,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多数未受过专业训练,较多是短期培训上岗,业务水平有限;社工和志愿者数量很少,还未构建有效的招纳体制将社会上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吸引到基层一线进行指导服务。
虽然县域公共体育服务三级 网格化发展已基本形成,但是运行还不够通畅,没有将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这需要自上而下的疏导和磨合,才能更完善。此外,网格体系与管理体制没有有效融合,在城乡基层网格的最低级的管理体系中没有专职的管理者,所以已经建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末端实际是空架子,没有具体的操作人员。这个现实情况导致很多政策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落到最基层时没有“雨”。因为管理机制的缺陷,人力匮乏,基层工作推进较慢。问题没有及时反映,更谈不上会及时解决;有些地区特色没有人发现挖掘,全民健身的发展热度较难提升;缺乏实际管理者动脑筋做实践调查找出路。
河南是农业大省,占比较大的县域农村人口整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他们舍不得花钱去一些收费场馆或在体育锻炼方面投入资金。县级区域公共体育工作的经费来源单一,目前仍然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出,然后是管理部门的自筹以及社会各界的赞助。公共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县域全民健身的开展。
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面城乡差异较大,从主体资金的投入到受体的数量和需求都有明显的差距。城镇经济较发达,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竞赛、人员支持等各方投入大;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锻炼意识强、信息来源丰富、闲暇时间多;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却多方受限基本达不到这些条件,其参与锻炼的人员总量、体育意识等都比较欠缺。所以,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才是发展基层公共体育的基石。
河南省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是目前河南省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急需提升的重要一环,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步骤,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公共体育管理模式。
虽然河南省县级公共体育服务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各级体育部门应了解城乡发展新特点和群众体育新需求,探寻基层社区的体育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体育独特的功能,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与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