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良 王忠楠
(1.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实验中学; 2.烟台第十中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体育场地设施是保证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高涨,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状况已越来越因此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对农村体育欠账太多,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较之于其他公共产品来说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因此本研究对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农村居民的健身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山东省16市62县123镇130村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状况。其中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6份,其中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5.3%。调查问卷效度和信度均进行检验,符合本课题研究的要求。
2.1.1 供给总量
文章共调查了130个村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村庄中,有体育设施的仅为45个,占34.6%,无体育场地设施的有85个村庄,占65.3%。从调查结果来看,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程度比较严重。
2.1.2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种类
从表1中可知,被调查的村庄中,体育场地篮球场地设施较多,占35.3%,这与我国篮球的普及程度较高有关。其次是乒乓球场地,占全部场地设施的17.6%。健身路径是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普遍推广的健身设施,但在山东省农村普及率较低,仅为15.7%。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的田径场是村与所在村学校共用的场地,没有一个村庄独立建有田径场地。从总体来看,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较少,品种比较单一,且很少体现不同的地方特色。
2.1.3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面积情况
从表2可知,被调查村庄中,场地设施的占地面积为32000m2,如果按有体育场地设施的村庄计算,每村场地面积平均为711m2,若按全部被调查村庄计算,平均为246m2,人均为0.31m2。从数值看,每个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较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有田径场的缘故,故调查数值被放大,如果不计算田径场,各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将大大缩减,人均面积也大幅下降。就现实结果来看,人均场地设施面积已经远低于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m2的结果。
2.1.4 农村体育活动组织情况
从目前来看,体育竞赛的开展是宣传、发动农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从调查结果来看,组织比赛的村庄很少,且比赛的项目单一,除了篮球赛开展较多外,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十分匮乏,而且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场地设施开展,导致参与的人群较少。
2.1.5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经费来源及管理状况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有86.7%是来自于政府投入和村自筹,企业和个体资助的比例很少。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经费一直是当前农村体育所面临的问题,虽然有关政策法规将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各地本级财政预算,但是政府财政支出有限,资金投入总量偏少。而且因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回报率较低,无法很好的吸引民间资本。
另外,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很不完善,造成场地设施损坏严重。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后期的管理经费从哪里来,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2.1.6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分析
村民对目前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器械的陈旧老化占首位,达到48.9%。第二位的是场地的不平坦,影响了健身的热情和质量。处于第三位的是关于场地设施的管理问题,村民普遍认为,场地设施的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混乱,导致场地和器械受损严重。其他依次是器械功能不明,“缺少说明”和“种类太少”。(见表3)
表1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种类
表2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面积情况
表3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分析
3.1.1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总量不足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知,山东省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多年来,政府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太少,且管理体制十分落后。因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造成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在公共体育设施及其福利性体育服务等方面的供给远远落后于城市。
3.1.2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结构不合理
从供给的内容来看,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结构不合理。农民的文化特质导致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效率的低下,独立、分散的众多农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目前供给渠道的单一,忽略了农民的需求,完全体现了供给主导型,而非需求主导型。这一结果就会导致目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出现“总体不足”和“相对过剩”的矛盾现象。
3.1.3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管理效率低下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场地设施的修缮和维护。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管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农民自身知识的缺乏,对设施的维护缺少经验和知识,往往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研究的个案调查中,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安全问题。
(1)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塑造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公共物品供给机制。
(2)厘清供给主体,明确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供给职责。
(3)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对其供给主体、决策程序、管理等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4)建立和完善农民的体育场地设施需求表达机制。
[1]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发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
[2]程云峰,李金珠.关于黑龙江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2):8-11.
[3]须晓东,王平,赫小刚.江苏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58-61.
[4]翁惠根.关于浙江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5(3):42-46.
[5]奚凤兰.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36-39.
[6]王维,孙岩,王建.我国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