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22-12-28 05:28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风农牧民文明

曲 吉

一、基本概况

A村隶属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措勤镇,位于措勤县西北方向,距离县城38公里,总面积40675.86公顷,东与措勤镇门东社区相接,南与措勤县江让乡相邻,西与日喀则市仲巴县吉玛乡毗邻,北与措勤县达雄乡接壤,平均海拔4700米,常年干旱,多风沙,属于典型的高寒气候,全村共200多户,村内有一家便利店为村集体经济所有。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如同家有“家风”国有“国风”,“乡风”也是乡村社会的精神文化支柱。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虽然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仍没有得到改善。只有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引导帮助农牧民建立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提升农村精神生活质量。

(二)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部分。如期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确保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帮助农民实现现代化发展,通过武装农牧民头脑、愿意接受现代化技术培训、鼓励从事新型行业,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

(三)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伴随着我国出台的惠农政策,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不再为“吃饭穿衣”而发愁。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使农村地区有了老年人“跳广场舞”、小孩子“玩游乐园”等各种娱乐设施,初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A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干事创业热情低

除个别家庭成员有固定工作和外出务工外,大部分家庭都以放牧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依靠牲畜及其附产品收益,剩余劳动力约380人,占总人数的46.79%。经了解原因,一是普遍存在好吃懒做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智”“志”缺乏,干事创业需要有人带着走才能跟着做;二是缺乏信心也缺乏技术,说到走出去挣钱,习惯以各种理由拒绝;三是家庭负担较重,村里就业面增收渠道窄,对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班没有积极性。

(二)家庭卫生状况极差

全村只有3户家庭卫生干净整洁,剩余98.15%的家庭脏乱差严重,主要表现是屋里屋外杂乱无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多、部分食物霉变但仍然食用、98.76%的家庭庭院没有硬化(全村仅有2户庭院硬化)、家庭厕所几乎没有。

(三)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党员群众穿戴整洁大方的屈指可数,大多数居民个人卫生邋遢,表现为他们没有定期洗澡洗衣服习惯、没有洗发理发习惯、没有刷牙刮胡子勤洗手洗脚习惯。

四、原因分析

(一)基层组织建设不强

村“两委”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保守陈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偏低,“比、学、赶、超”意识不足。受居住环境影响,党员分布较为分散,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发展青年优秀党员不足,身边典型先进事迹匮乏或者宣传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除开会时间用外,日常没有人使用,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党员群众文化素质较低

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村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单一,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数足不出户,生活及法律意识弱,对新文化、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能力不足,思维固化、思想封闭,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精神文化生活缺乏

精神文化生活是团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的重要纽带,缺少精神文化生活将导致党员群众得不到丰富的政治思想教育。村里在重大节日、民族习俗中举办的舞蹈、唱歌、赛马、拔河等活动较少,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竞争性得不到提高,“比、学、赶、超”意识得不到增强,导致干事创业意识得不到强化,容易受到宗教活动影响。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虽然村里建设有饮用水井,但是生活用水基本靠人工提取,实施自来水工程难度较大,导致用水形式单一,大多数用来加工食物或直接饮用,用来整理个人卫生和清洗衣物的少,缺乏集中的洗衣冲澡设施。交通不便利,村文化场所建设不全,室内室外文体设施缺乏且非大众化,不能满足大型群体性活动需要。

(五)受到现实环境束缚

高寒缺氧、大风狂沙、干旱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

一是建强村“两委”自身能力,探索县处级干部包村助力乡村振兴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领导支撑,探索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到本地乡镇科室办所跟班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其思想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到村组织活动场所轮流办公制度,由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合作社专干协助开展工作,切实发挥村“两委”作用;三是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力度,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出明确要求,在举办技能培训、学习教育等活动时,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参加,且每年至少参加1次,并将参加学习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激发他们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对作用发挥明显的给予适当表彰奖励并宣传。

(二)提升党员群众文化水平

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作用,定期组织农牧民党员参加学习班,组织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和中央关系史、西藏和平解放史学习,坚定信念,强化党性锻炼。充分发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站),定期把农牧民群众“请进来”开展学习、培训、观影等活动,淡化宗教影响,不断提高政治文化理论素养。

(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配齐配全村活动场所设施,在党庆、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设置差异化奖励,弘扬体育精神,不断激发农牧民党员群众竞争意识。定期对优秀党员、做好人好事群众、参军入伍青年、考取大学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宣传,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牧民党员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想得到、聊得出、学得会。

(四)健全村基础设施

激发群众力量,加大政府投入,探索修建村组洗衣池、冲澡房,推广家用厕所,硬化庭院道路,强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开展庭院种树种草绿化活动,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幸福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引导农牧民党员群众养成勤洗衣穿得干净、勤洗澡身体舒服、勤劳动过得幸福的习惯。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营造农牧民党员群众“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牧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村风民风不断向上向好。

六、结 语

乡风文明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如期实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总之,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目前的乡风文明建设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突破这些难点是如期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乡风农牧民文明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风
漫说文明
文明乡风聚人心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对不文明说“不”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