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2-12-28 04:44:49上官妍婷
文化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山西舞蹈

上官妍婷

在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被传承和发展。山西民间舞蹈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艺术门类,随着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蕴含着山西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艺术形态[1]。因此,山西民间舞蹈应该被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一、山西民间舞蹈概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地区不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因此,山西的一方水土也孕育出了山西的一方艺术——山西民间舞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山西民间舞蹈的创作也持续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山西的民间舞蹈作品繁荣起来,例如《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这三部舞蹈作品,让王秀芳、张继刚等编导家被世人认识,他们的舞蹈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舞台上,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山西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西民间舞蹈在发展初期以简单的肢体表演形式为基础,随着节日庆祝表演的盛行形成了固定的舞步和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并在舞蹈编排中加入了更多道具,如花鼓和扇鼓等,因此形成了花鼓舞和扇鼓舞等舞蹈种类,山西被称为“花鼓之乡”由此得来。除此之外,山西的舞蹈种类还包括秧歌舞、狮子舞等类型。

山西有“民间舞蹈之乡”的称号。据据《苏氏演义》中的记载显示,在轩辕黄帝战蚩尤的故事中,描述了百人齐舞的场面,非常壮观。

近年来,山西本土原创力的作品虽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是其在制作方面和艺术性上仍有所欠缺,只有不断挖掘和探索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二、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分析

(一)道具和服饰的丰富多彩

山西民间舞蹈离不开丰富多彩的道具和服饰的搭配使用,道具的使用能够丰富舞蹈的表演形式,提升舞蹈的观赏性和技艺性,更好地表现舞蹈的情感和角色特色。山西民间舞蹈中的道具种类繁多,包括楼鼓、扇子、手帕、花棍、高跷和彩灯等。例如山西民间舞蹈中广为流传的“万荣花鼓”,其灵魂是对于“鼓”的灵活运用,表演者将花鼓绑在腰间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利用节奏来把握鼓声,带动整个舞蹈的气氛。丰富多彩的道具与表演者完美结合,为山西民间舞蹈的表演效果锦上添花。

在民间舞蹈表演中,不同舞蹈类型、不同的角色扮演都需要不同的服装进行搭配。例如正面的角色往往服装色彩较为明亮,以明黄色和大红色等居多,而反面的角色服装则色彩较为深沉和灰暗,以深灰或者黑色居多。群众根据服装的色彩也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舞蹈人物的特点和人物的塑造效果,对于舞蹈技艺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舞蹈表演动作巧妙多变

山西民间舞蹈表演动作巧妙多变,其巧妙之处表现在轻巧的舞蹈动作上。首先,山西民间舞蹈的动作都经过精细的设计,舞蹈动作本身并不夸张,却能在朴实中展现高雅,通过流畅的舞蹈动作展现山西舞蹈热情民风。例如在“左权小花戏”中就有“一步三颠”的舞蹈动作。这一动作通过在表演等过程中颤抖膝盖,身体上下左右扭摆,胳膊划圈等形式,看似随意但是富含韵味。这样“一步三颠”的舞蹈动作使得舞蹈更加美观,更好地展现出山西人民朴实活泼的民风;其次,走步的舞蹈动作也是山西舞蹈动作的精华之一。例如在“左权小花戏”中,通过一边走步一边舞扇的动作形成了扇子舞,虽然只是一把扇子,但是通过云手、对开、开花等舞蹈动作,将走步和舞扇进行结合,呈现出生动的舞姿。除此之外,舞蹈表演动作能够将舞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舞台表演中去,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

(三)舞蹈表演形式灵活生动

民间舞蹈表演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讲求以情动人,“情”是舞蹈艺术表达的基础。在山西民间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形式灵活生动,其灵活性表现在舞蹈形式和情感表现两个方面。

一方面,舞蹈形式生动乐观。例如“扭”这个动作,在山西民间舞蹈中非常常见,能够充分展现舞蹈的韵律。“扭”是腰部、膝部和胯部同时进行运动,然后配合臀部和肩部进行变化,通过柔美、曲折和动感的变化,将山西人民的豪迈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女性在进行肢体扭动时,动静传神,将女性的温柔、含蓄展现出来。

另一方面,情感表现灵活生动。舞蹈艺术的本身就是情感表达,在山西民间舞蹈中,舞者的即兴演出是其心声的真实流露,通过动作、造型等步法,表达内心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三、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的现状

(一)创作观念陈旧,过度依赖编舞技法

现阶段,山西民间舞蹈缺乏创新的编导形式,很多舞蹈依然保持老一辈艺术家的舞蹈特色,缺乏对山西民间舞蹈文化和内涵的挖掘。受到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社会文化的影响,当代舞蹈工作者对山西民间舞蹈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领会,同时也无法真正理解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在编舞中的传统思想,造成了创作观念陈旧、编舞思想局限的现象,无法让山西民间舞蹈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时代特征。

另外,部分编舞工作者过度依赖编舞技法,造成了舞蹈缺乏民族韵味和风土人情。纵观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老一辈的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在编舞蹈过程中都是通过亲身走进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如农田、集市等)搜集生活素材,利用舞蹈的表演形式进行表现。而当代民间舞蹈的编导在编排舞蹈过程中更多地是在一味地模仿和借鉴,通过单纯地利用简单的编舞技法结合多个民间舞蹈的形式编出一些自认为能够迎合观众喜爱的舞蹈。虽然在短期内这些舞蹈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但由于缺乏民间舞蹈自身的艺术特点,很快就被人们抛弃,不利于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二)舞蹈表演舞台缺乏,传播途径有限

在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往往忽视了对舞台表演的重视,山西民间舞蹈表演缺乏舞台,传播途径受到局限。首先,民间舞蹈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各个地区没有规范的组织进行民间舞蹈的编排和表演。年轻人往往更喜欢现代舞,如街舞和爵士舞等,造成了民间文化得不到重视,山西民间舞蹈创作缺乏影响力。其次,老年人改编的“广场舞”式的民间舞蹈,缺乏艺术性和传播性,不能成为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最后,山西民间舞蹈没有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传播,限制了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不利于其发扬光大。

(三) 舞蹈创作急于求成,创作人才匮乏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很多民间舞蹈创作者急于求成,想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的高质量作品而抛弃了对山西传统文化的挖掘,作品缺乏本土特色。这些作品难度较低,是创作者的“名利”作品,利益大于艺术,不利于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舞蹈的创作人才非常关键,决定着舞蹈的质量,而现在创作人才匮乏成为一大障碍。一方面,很多创作者来自民间且年龄较大,缺乏专业、系统的编舞培训,其舞蹈往往缺乏传播性和欣赏性,传承价值较低;另一方面,年轻编舞者虽然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也受过编创知识体系的训练,但是对本土民间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民间素材的挖掘,导致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民族特色和艺术内涵。

四、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改变固有思想,实现多元化发展

舞蹈编导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质量的高低和内容框架的呈现,因此,山西民间舞蹈的编导必须改变固有思想,调整思想格局,提升舞蹈作品的内容质量,呈现合理的舞蹈结构。首先,注重全方位“美”的意识培养。舞蹈编导不但要掌握民间舞蹈专业知识,也要积累各个领域“美”的内容,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不断开发自己的编舞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创作灵感挖掘;其次,舞蹈元素的积累。舞蹈编导要从生活出发,深入理解传统知识的内涵,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为大众创作出有灵魂的民间舞蹈艺术作品;最后,注重原创舞蹈作品编导。舞蹈编导要敢于创新,利用新内容、新思路、新元素进行编创,从原生态基本元素出发,把握作品的精髓,跳出传统民间舞蹈的固有思想,给予舞蹈新的灵魂,做一个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舞蹈编导[2]。

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必须推陈出新,实现多元化发展,从肢体语言到舞蹈动作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因此,舞蹈编导必须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纵观国内外现代编舞,学习其肢体张力表演形式,进行民间舞蹈动作的借鉴。例如,《山西民间舞》一书明确指出,必须对山西的民俗风情、原生态舞蹈元素地域文化风貌进行归纳总结,确立山西民间舞蹈的多元化方向,在保留山西民间舞蹈风貌的基础上,采用新颖的创作手法,融入现代的、西方的舞蹈元素,进行山西民间舞蹈创作,为更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山西民间舞蹈要紧跟科技的发展潮流和时代的脚步,大胆运用多元化的舞台效果,例如声、光、电等,为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效果。多元化的舞台艺术能够让民间舞蹈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例如,在舞台上加入LED灯光、3D效果和全息影像等,能够增加民间舞蹈的艺术性,弥补原有舞蹈道具的弊端,让舞台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对于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助益很大。

(二)扩充表演舞台,运用信息化优势加强舞蹈传承

山西民间舞蹈必须充分扩充表演舞台,让民间舞蹈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发展。首先,在山西省各地区民间成立相关的民间舞蹈行动小组,组织相关的活动,来扩大民间舞蹈的传播力度。通过行动小组组织相关社区的老年人观看民间舞蹈表演,并组织感兴趣的老年人进行学习,为其改编相应的“广场舞”形式的民间舞蹈,利用广场舞的氛围,帮助民间舞蹈的传播。行动小组也要尽可能多地为山西民间舞蹈表演团队提供相应的表演舞台,并开展舞蹈巡演,让更多的大众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除此之外,也要在城市中营造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播氛围,让所有山西人都能感受到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更好地传承民间舞蹈[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起来,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形式能够观赏各种艺术形式。因此,山西民间舞蹈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加强民间舞蹈的宣传力度,促进其更好地传承。一方面可以将民间舞蹈发布到各大网络平台,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认识山西文化,都能了解山西民间舞蹈的内涵。另一方面,舞者也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舞蹈直播,为山西民间舞蹈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民间舞蹈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加强各地人民对于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的了解,从而带动大家加入到传承民间舞蹈的队伍中来,携手运用信息化优势加强舞蹈的传承。

(三)明确民间舞蹈创作的目标,扩大传承人才体系

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必须明确民间舞蹈创作的目标,深度挖掘民间舞蹈的精髓,实现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舞蹈工作者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不能盲目地进行胡乱“创新”。因此,山西民间舞蹈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明确民族文化特征,有目标地对民间舞蹈发扬光大,打造出富含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富有表现力。在进行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培养更多相关专业人才。一方面以学校为平台进行人才培养[4]。教育要从幼儿和青少年开始,加强基础教育,提升儿童对于山西民间舞蹈的认识,从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其对民间舞蹈的热爱,促进民间舞蹈的传承。在大学可以开设相关民间舞蹈专业,提升民间舞蹈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民间舞蹈的传承者。大学课程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添加民间舞蹈相关课程,让青年人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山西省各地区政府要联合相关文化部门,做好民间舞蹈的宣传工作,让民间舞蹈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承山西民间舞蹈的重大使命。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邀请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家到学校对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全方位地培养民间舞蹈专业人才。

五、结语

山西民间舞蹈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表现,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对未来的希望,民间舞蹈所蕴含的风格特色灵活多变,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能够带来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情调,因此,作为中华儿女对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山西民间舞蹈需要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传播,必须加大发展力度,改变固有思想,实现多元化发展、扩充表演舞台,运用信息化优势加强舞蹈传承、明确民间舞蹈创作的目标,扩大传承人才体系,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山西民间舞蹈,让山西民间舞蹈更加具有艺术活力。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山西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戏剧之家(2022年19期)2022-11-12 19:41:21
我在山西等你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8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8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山西叹五更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42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草原歌声(2020年4期)2020-03-29 06:40:2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