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长津湖》“出圈”启示

2022-12-27 01:00郭嘉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出圈主流意识形态长津湖

摘要:红色电影作为凸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视类型,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输出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重温和再现历史是其传播的应有之义。在商业化市场运作下,红色电影的产制与传播需要将主流意识形态与传媒元素充分融合。红色电影《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上映,以32.05亿元的票房登顶当年国庆档票房之巅,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赢,它的“出圈”与其传播策略密不可分。文章以红色电影《长津湖》为研究对象和案例,通过叙事视角、场景建构、话题营销、传播渠道与档期选择五个方面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电影传播的探索与尝试,旨在为今后红色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提供可行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长津湖》;红色电影;“出圈”;主流意识形态;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6;J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09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河北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養资助项目“新媒体视域下红色电影‘出圈传播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CCXXM2022005

红色电影是指红色主题的电影。红色电影中的“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它是我国特定时代的产物,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富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由此派生出了新时代的红色电影[1]。红色电影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环境对红色电影的传播造成了极大影响,《长津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功“出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截至2022年3月9日,《长津湖》票房达到了57.74亿,是中国票房史上最短时间内破50亿的电影,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长津湖》将角色的个人命运融进历史战争,用真实动人的细节唤醒观众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对家国情怀进行了深层次、人性化的解构。这既是一种崇高情感的落地与下沉,也是一种中国式审美叙事的回归[2]。

与此同时,《长津湖》突破了特定受众群体的关注,广泛活跃于大众的视野,走向市场化,为红色电影的创作注入了蓬勃鲜活的生命力。其成功“出圈”的秘诀在于叙事视角、场景建构、话题营销、传播渠道与档期选择。

一、宏大叙事下的平民视角

早期的红色电影偏向于气势恢宏地谱写家国命运,塑造善恶二元对立的扁平式英雄角色。而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能动性不断提升,文化诉求的呈现逐渐多元化,价值偏好与审美取向也随之转变,对于以往影片中“造神化”的人物设定不再买账。在这种以受众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下,红色电影逐步向市场化发展,不再拘泥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开始融入民间日常叙事。这使得穿插着民间化的“小叙事”手法逐步流行起来,既增强了受众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让底层人民的故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长津湖》正是突破了贯穿始末的传统宏大叙事方式,从不同英雄个体的视角切入,将人物的个体命运与国之战事紧扣,以小见大、由微渐宏地满足了受众心理上的接近性。莽撞年少的伍万里本在家乡陪伴年迈的父母,但见刚返乡的哥哥伍千里被一声战场的号令所召回,深受鼓舞的他决意随之奔赴战场。面对离别时父母在船上对他的无声凝噎,透露的是英雄凡人本质的回归,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了家国情怀的深刻意蕴。

在红色电影的传播中,内容叙事如果从平民化视角出发,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走出长期以来红色电影的刻板化圈层。这就要求红色电影在产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大众的思想动态与认知情况,塑造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3]。以往的红色电影不乏精良产制,但在内容叙述上大多通过宏伟的视角展现家国情怀,如《建党伟业》等,其更偏向纪录片形式,缺少电影的戏剧感,难以拉近电影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而《长津湖》对于主角伍万里的刻画更为丰满,让受众见证了他的成长。尽管伍万里怀揣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走向战场,但当他亲眼看到刚与自己建立起友谊的战友,死在敌军的轰炸下,也不免展露出对于战争的恐惧与绝望。这种以主人公视角切入呈现历史战争的叙事手法,能体现出更为震撼的情感张力。

《长津湖》将镜头触达到战士个人,用小人物的命运讲述战争时代的波澜壮阔,为红色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影片中,无论是血气方刚、随兄从战的伍万里,还是为了保护战友而英勇牺牲的“雷爹”,抑或是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既增添了电影的亲和力,也缓和了影片中激烈紧张的剧情节奏。以个体命运书写国家话语的叙事方式,更能够以饱满的人物形象烘托画面艺术感、彰显故事张力,达到出圈之效。

二、场景建构下的情感共鸣

红色电影在发展模式上逐渐走向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类型的表达、多重场景的构建与跨文化生产的尝试等方面。“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文化都有关于悲剧意识的表达形态,有不同形态的悲剧艺术……因此,无论是现代化的过程,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史,都应该可以有某种形式的中国悲剧理论。”[4]悲剧场景能够更为直观地刻画与塑造革命先烈的伟岸形象,将红色精神以画面烘托的形式进行“软输出”,避免了“硬说教”。在价值观的软输出中,增强红色电影的艺术观赏性,有利于构筑起受众对于影片内容的情感寄托。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感官的延伸,红色电影通过媒介场景的营造,延伸了受众的感官空间,为受众建构起知觉与想象空间。在红色电影《长津湖》中便使用了大量的悲剧镜头来刻画战争的残酷与惨痛,通过视觉的冲击效果与受众形成情感上的共鸣。面对美军空投下的标识弹,“雷爹”果断地把冒着红烟的标识弹抱上车后直奔前方开去,混淆敌军的轰炸点。经过一路上炮火的轰鸣与洗礼,“雷爹”撑着血肉模糊的躯体等到队友们赶到后,留下最后一句话“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将影片的悲壮氛围渲染到极致。悲剧场景的建构既放大了艺术感染力,也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与真实,让受众充分直观地感受到鲜血淋漓的历史气息,以悲剧场景唤醒受众的民族记忆,增强了《长津湖》出圈的可能性。

感官的延伸为建構受众的“感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挖掘受众的潜在感知,唤醒受众的历史文化记忆,建构共同的民族信仰[5]。在捕捉受众的感知倾向后,影片制作方可以融入富有感染力与冲击性的场景元素、符号文本,增强受众对红色电影的交流感、沉浸感与体验感。

三、明星效应下的话题营销

电影营销中的明星效应,主要体现在明星艺人资源对于红色电影传播的作用,例如明星号召力、明星所带动的商业投资、媒体支持等[6]。红色电影为明星艺人带来商业价值,明星艺人的集聚又增强了粉丝效应,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意识形态符号价值[7]。红色电影《长津湖》从开播之初就自带流量,由陈凯歌、林超贤、徐克三位知名导演联合执导,他们无疑在推动该影片“出圈”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在红色电影的传播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他们将影片的内容信息传递给受众,在电影的宣传上有着较高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除了著名导演的加持,让《长津湖》有着极高的热度之外,吴京、胡军、朱亚文、易烊千玺等实力派演员的领衔出演,也助推着该部影片的持续传播与输出。电影首映初期,吴京、易烊千玺等多位主演积极参与微博话题“长津湖首支预告”“长津湖定档”“电影长津湖今日上映”的发布,导演、编剧等也纷纷在线上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名人光环下的话题营销,为影片上映进行预热,提高了受众对影片的关注度与期待值。电影之外的明星、网络红人等“意见领袖”借助各大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宣传,进一步推动了《长津湖》的“出圈”。例如,著名歌星张靓颖演唱电影主题曲《最可爱的人》,并发布录制歌曲的现场视频,成功营造了全民传唱的氛围,让这部红色电影家喻户晓。

导演及演员本身不仅是红色电影质量的重要保障,也具备着天然的话题营销点。因此,红色电影在上映后的宣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名人效应,依据观众的兴趣点进行话题策划,在后续的营销中建立影片与社会话题间的关联。例如,发布类似“你最喜欢哪个导演的作品”“哪个导演最强”的相关话题,引导影评人和受众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发言讨论,维持红色电影的传播热度,扩大其影响力。由此可见,红色电影的传播不仅需要充分利用传播平台进行初步的宣发,还可以通过导演编剧、参演艺人及影迷观众等,实现全方位、无时限的互动。

四、多元渠道的矩阵打造

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线上传播渠道为受众提供了观影路径,也为红色电影实现全面出圈带来了契机。红色电影的矩阵化传播,需要充分把握影片上映前、中、后期的关键节点,借助多媒体平台提升传播力度。

线上传播渠道作为红色电影出圈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应充分借助其互动性的优势,通过不同媒体间的联动进行议程设置。《长津湖》上映首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第九兵团老兵回忆长津湖”的采访视频,主流媒体的助力传播,在唤醒集体记忆的同时也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长津湖3个‘冰雕连仅2人生还”等相关话题也均登上微博热搜榜,激发了受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影片开设“电影长津湖”的官方微博,与抖音联合举办首映礼直播活动。官方微博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例如发布“看长津湖的泪目瞬间”话题,引导受众转发带话题的微博即可免费佩戴卡片,该话题的阅读量达到4866万次。另外,《长津湖》还通过发布预告片、特辑等打造线上传播矩阵,提升了影片曝光度。

在线下渠道方面,《长津湖》采取点映方式,在个别地方预先放映。点映影院的选址也十分富有纪念意义,包括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等。这些蕴含着历史意义的文化空间,在视觉体验与空间打造上能够与影片内容紧密呼应,从而唤醒受众的民族信仰,增强其民族认同感。《长津湖》除了举办“云首映式”,还在全国各地举办超前引爆场,并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直播,与线上渠道联动,打造传播矩阵,实现了艺术表达与商业诉求的平衡[8]。

多元化渠道为红色电影的传播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支持,红色电影也可以借助平台之力实现整合营销。例如,联合淘宝、天猫、微博、优酷、淘票票等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推广,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传播矩阵。电影上映期间,在猫眼电影、淘票票等购票小程序上,受众可以发表热门影评;院线上映结束后,利用融媒体矩阵使其传播更为全面立体,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上进行放映,受众可以选择不同的平台进行观看与讨论,在互动中延续影片热度。

五、国庆献礼下的档期巧选

影片本身内容或许起着决定性因素,但对于上映时机的选择也需要把握“天时”。国庆档作为每年的特殊档期,总会迎来一阵观影热潮,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大红色电影角逐的高峰期。从近几年院线上映的趋势上看,红色电影的占比逐渐在国庆档电影中逐年攀升,成为国庆档电影市场高位运转的重要保障。2021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取得了43.87亿元的好成绩,比2022年的票房还要高出10.8%,其中《长津湖》一部影片便占到总票房的73%[9]。

红色电影《长津湖》作为一部充满主旋律色彩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显然是国庆献礼片的标配之选。它在上映首日便拔得头筹,打破了国庆档单片票房、单片人次等纪录,以2.05亿元的票房荣获当日冠军,成功“出圈”。饶曙光教授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国庆档这个特殊档期中凸显“爱党爱国”主题意义非凡,以《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聚焦党和国家的奋斗史,赓续献礼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奋斗力量,让这个档期更受观众追捧,也更容易实现观众最大层面的共情[10]。

从国内高票房影片大多出自节假日档期可见,红色电影若想“出圈”,过硬的内容质量是基础,宣发方式与档期时间等外在因素也尤为重要。红色电影可借助其题材的特殊性,选择如国庆档这种合适的档期上映。除此之外,也需要从其他节日中不断发现与挖掘可作为新档期的潜力,从节日数字所蕴含的历史意义等切入,扩大档期选择范围,推动优质的红色电影“出圈”。

六、结语

红色电影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构筑民族理念与文化、输出主流价值观的重大使命,重温与再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红色电影“出圈”的应有之义。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长津湖》的成功“出圈”为红色电影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红色电影可以通过多重视角穿插叙事、重视场景构建与视觉体验、运用口碑渠道与把握恰当的上映档期等实现整合传播。在商业化市场的运作之下,红色电影的产制与传播需要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新兴的媒介技术充分融合,传递历史文化理念,彰显时代特色。不过,如何通过凝聚影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谱写历代的英雄赞歌,让红色电影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仍需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钟萱.红色电影的文化传播与当代价值探析[J].传媒论坛,2021(23):134-135.

[2] 金彦龙.主旋律电影“以小见大”的家国情怀解构: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J].传媒,2020(5):52-54.

[3] 孙珊.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的形态建构与传播策略[J].新阅读,2020(7):69-70.

[4] 王杰,石甜.中国悲剧观念的人类学基础[J].学习与探索,2021(3):146.

[5] 周子渊.感官延伸与再现真实:智能时代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J].中国编辑,2021(5):28-33.

[6] 薛瀚.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红色电影传播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7] 刘思佳.类型化·市场化·大众化: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主旋律电影创作理念的转型[J].当代电影,2018(7):110-113.

[8] 张锐,陈芷宜. 2021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观察[J].中国电影市场,2021(11):14-19.

[9] 王凯正,刘永宁.类型与热点:2021中国电影国庆档市场观察[J].电影文学,2022(4):18-23.

[10] 姬政鹏.国庆档票房43.85亿元接近历史最佳[N].中国电影报,2021-10-13(006).

作者简介 郭嘉琪,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出圈主流意识形态长津湖
民俗体育文化短视频传播的可行路径探究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萌囧动物出圈记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国潮”出圈之旅: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