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宗良 张 蕾 曹 越 任少君
1.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6;2.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8
纵观国内外文献,对责任关怀理念的应用报道不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站在化工企业角度,研究推进责任关怀对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边际(2017)指出在中国促进责任关怀可以增进公众认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绿色发展[1];常敏(2019)指出行业协会、化工园区、企业等积极推广责任关怀理念,共同促进石化行业的健康和绿色可持续发展[2];何振都(2020)从组织管理、产品监管、物流安全、职业安全、职业医疗和健康保护、工艺安全、环境保护和应急响应等方面阐述了巴斯夫践行“责任关怀”的最佳实践[3]。二是站在高校角度,研究如何开展责任关怀教育,曹洪印(2018)总结了在化工类高职院校中推进责任关怀教育的具体措施[4];王宏(2020)探讨了在化工类高职院校开展“责任关怀”的具体措施,包括:设置“责任关怀”相关课程、在现有课程中融入“责任关怀”教育等[5];龚占魁(2021)研究了以责任关怀理念学习和践行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方法和途径[6];赵美法(2021)对提高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责任关怀素养进行了研究[7]。
总体而言,以上文献多是针对企业员工或是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的培养,而针对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以下简称能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该目标与责任关怀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并以某高校能动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分析为基础,探讨高校能动专业开展责任关怀教育的有效路径,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效。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8]。双碳目标是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年两会上,双碳目标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化工、能源、建筑等产业进入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新时期。
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是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开始推行的一种企业理念,1985年,它由加拿大政府首先提出,1992年被化工协会国际联合会接纳并形成在全球推广的计划。目前为止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理念的推行,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践行了这一理念,其宗旨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责任关怀”在实践中的六大行动准则包括:社区认知和紧急情况应变准则、配送准则、污染预防准则、生产过程安全准则、雇员健康和安全准则、产品监管准则[9]。
能源行业是指对能源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的生产企业;化工行业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10]。传统意义上,双碳目标是能源行业的任务;而责任关怀是化工行业的义务。其实不然,能源与化工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交叉融合,双碳目标与责任关怀的提出都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突出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关怀的污染预防准则对双碳目标达成至关重要,最初适用于石油和化工企业的“责任关怀”理念也可推广到能源及动力行业,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高校能动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理论、新能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能源动力装置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带领团队或与团队协作胜任能源与动力领域相关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以某高校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为例,共有221人,其中国内升学124人,占比56.11%;出国留学19人,占比8.60%;本科生总深造率达到64.71%;协议就业78人,占比35.29%,如图1所示。
图1 2020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图2 2020届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如图2所示,本科生协议就业学生中去国有企业31人,占比39.74%;地方基层项目3人,占比3.85%;科研设计单位5人,占比6.41%;三资企业2人,占比2.56%;高等教育单位1人,占比1.28%;其他企业36人,占比46.15%。大部分学生就业去了发电厂、环保公司、环境高科技行业等,这些单位均属于能源化工领域,是践行责任关怀理念的主体。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校能动专业开展责任关怀教育试点。
我校能动专业已申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按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共12项内容,包括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等。如毕业要求第6项内容,学生能够合理分析并评价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又如毕业要求第7项内容,学生熟悉并处理好工程实践中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上要求已经体现出责任关怀理念,但没有明确此概念。因此,在专业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工程认证工作,在修订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责任关怀教育,如在新生研讨课增加责任关怀教育内容、在通识选修课增加“责任关怀导论”课程、学生毕业资格要求中明确规定至少听1~2次责任关怀方面的讲座等。
首先,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认识,接受责任关怀理念,通过参加责任关怀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提高责任关怀意识,具备责任关怀教育能力。其次,教师积极参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建设改革,将责任关怀融入日常教学,切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再次,实践类课程也要融入责任关怀教育。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基础实践、电工电子实践基础和热工实验技术等校内实验课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校外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融入责任关怀生产过程安全准则、紧急情况应变准则、污染预防准则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意识和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学生除了在第一课堂接受教师责任关怀方面的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责任关怀”专题讲座,了解企业的责任关怀管理体系;参加相关社团活动,如环境保护社团,在大学校园里倡导绿色生活,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等与环保相关的活动;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相关竞赛项目,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此外,将“责任关怀”制度准则浸入社会实践,履行社会责任,如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区认知和紧急情况应变准则,开展志愿者、义工、扶贫、支教和爱心助学活动,走向社区开展低碳生活宣讲等。
如前所述,该校能动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占比为35.29%,超过6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在硕士乃至博士毕业后,最终都会就业。据统计,该校能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国家能源环境领域及国防军工重要企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教育单位等。这些本、硕、博毕业生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逐渐成长为单位骨干,部分学生晋升为企业的中层甚至高层管理者,在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图3所示,能动专业的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责任关怀教育,并将其传承到工作岗位中,可以把责任关怀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整个社会都关注安全、健康、环保,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与全社会的和谐共生。
A—教师;B—学生;C—工作岗位;D—社会图3 责任关怀教育成效示意图
责任关怀教育的成效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不能用量化指标来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价。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特别是化工类高职院校正在开展责任关怀教育,有高职院校已建立责任关怀实践基地,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广宣传责任关怀。不少化工企业也正在积极践行责任关怀,善尽社会责任、营造绿色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高等院校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开设有能动专业的院校,为了满足双碳目标下企业转型发展的用人需求,应早日把责任关怀教育带进校园,播撒责任关怀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坚定责任关怀理念,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地球美好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