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 珍
神话,以其瑰丽的想象、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学生喜爱,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组织单元,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外神话传说。其编排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多样性。为此,可以统整思维整合教材资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凸显神话单元的教学价值与育人价值。
教学神话单元,需从整体入手,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让教师有结构地教,学生有关联地学。
对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故事内容、课后习题等进行整体解读,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可创设“传讲神话”的单元教学情境,确立单元学习目标——“讲述神话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即让学生学习阅读神话的方法,逐步领略神话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在理解、运用语言的同时,萌发传承文化的原生动力,以此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目标。
在单元目标的指引下,将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重组,改变单篇教学的方式,可构建“我是神话传讲人”这一单元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开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如图1)。
图1 “我是神话传讲人”学习任务
三个任务,一“读”,二“探”,三“分享”,内在关联,螺旋上升。如此,打破了教材原来的编排结构,将核心要素整合在学习任务中,以“读神话”“讲神话”“演神话”等语文实践活动推动学习过程,更好地联结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对单元各板块内容进行灵活调整,通过“自主阅读+组文推进”的方式,把“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学习的各时段中。
1.自主阅读,发现神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可放在单元教学伊始,以“我爱读的神话故事”为话题,用精彩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学生聚焦“神奇”,读教材中的四篇神话和推荐的书籍,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寻找“神奇”,发现“神奇”,晒阅读单,以“神奇”为主题画思维导图,多角度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想象的基础。
2.主题比较,聊聊神奇
教师将教材整合成“创世神话”和“英雄神话”两个主题,按照“初读文本、精读感悟、比较阅读”的流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找出“神奇”之处,做好圈画批注,并展开交流。一是抓关键词,感受“神奇”;二是看插图,体会“神奇”;三是联系生活,还原场景,品味“神奇”。围绕“神奇”,加强单元内不同课文之间的整合,使之能够互释,并有效迁移,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
教学时,应以单篇为点,整本书为面,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学习,深入探秘神话这一文体的结构特点、语言风格、文化内涵等。
1.一篇带多篇,探寻神话故事情节结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把例子充分用好,让学生发现神话故事的情节结构特点。
(1)借助课文插图理顺序
教学中可让学生借助插图梳理事情发展顺序,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盘古开天地》时,可利用图文对照法找相关的段落,借关键语句,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对插图进行排序,最后借助插图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讲清楚。在接下来的三个故事中,迁移运用“读插图—找文段—说内容”这一方法,并将其延伸到阅读其他神话故事的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绘人物关系图明线索
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出现众多人物,厘清人物关系就能说清故事内容。学习《普罗米修斯》时,引导学生先找出众神的名字并读准确,再聚焦核心人物“普罗米修斯”,梳理与之相关联的人物与事件,绘制人物关系图。如此,梳理了故事线索,就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在阅读其他有众多人物的神话故事时,也可运用这一方法。
(3)比较情节导图知结构
神话故事口耳相传,因此一般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本单元每一课都安排了绘制情节导图的作业。通过对这些导图的比较,学生明了本单元神话故事一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而发现神话富有规律的叙事结构“人们生活困苦—英雄人物出场解救—经历各种磨难—美好结局”。情节导图让思维可视化,在学生脑海里搭起故事的框架,为之后讲故事打下基础。
2.多篇聚力一点,探究神话人物鲜明形象
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时可聚力一点,有序推进,丰富学生对神话人物的认识,使其感受神话人物高尚的品格,探究神话人物的形象。
(1)聚焦人物动作,品读个体形象
读神话,应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入手,感受其形象。学习《盘古开天地》,聚焦盘古“分天地”“撑天地”的动作;学习《精卫填海》,品析“游、溺、衔、堙”四个动作;学习《女娲补天》,关注修补天空时的连贯动词。具体可统整为三步:第一步,通过圈画、模仿,理解动词,还原场景;第二步,通过想象,分解动作过程,揣摩人物想法;第三步,通过朗读来表达对人物的赞美与崇敬。三个步骤层层推进,助力学生深入体会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
(2)想象增补情节,丰盈人物形象
想象是学生最擅长的思维游戏。神话故事中常有一些留白,学生可通过想象增补情节,丰富对人物的认知,体会其鲜明的性格。学习《盘古开天地》,可想象盘古倒下后身体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学习《精卫填海》,可想象精卫一年四季衔石填塞东海的情节;学习《女娲补天》,可想象女娲拣五彩石的艰难过程。学生通过增补故事情节,在创编中体会人物精神。阅读其他神话故事也可用同样的方法,丰盈人物形象。
(3)绘制人物图谱,深化众神形象
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多篇文本联读的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人物形象。如学完《女娲补天》后,结合《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关女娲的故事,从人物形象、人物功绩、人物传说等角度整理信息,绘制人物图谱,从而形象直观地感受女娲甘于奉献的品质。还可继续以“神的功绩”为核心,梳理读物中众神在改造自然、改造人类、创造文化等方面的贡献,绘制众神图谱,以此将内容整合重组。这样,学的目标更聚焦,学的过程可延展,学的效果能验证。
3.联“本”触“类”,探讨神话故事文化内涵
教师要让学生从单篇学习走向整本书阅读,继而引发“一类”文本的阅读,在不同形式的联读、研读、探读中发现神话故事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一是发散式联读。单元学习中,以“超常的神力”和“神奇的想象”为两个核心组织发散式联读:先分别联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两组文本,交流神奇的法力、神奇的想象,感受“神奇”的特点;再联读《中国神话传说》,发现类似的神话人物,感受人物形象与品质;最后联读《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发现中外神话的联系与区别。如此,将“篇”与“本”串联起来,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感受神话独特的表达特色。
二是聚焦式研读。“研读”是理解性阅读。学习《女娲补天》后,以“女娲”为核心开展聚焦式研读,先研究女娲的功绩,再由功绩入手研究人物形象;学习《普罗米修斯》后,聚焦三位天神,阅读《希腊神话》,进一步研究众神的性格特征;等等。研读中,学生的思维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提取信息到推论信息、由演绎到归纳的过程,阅读能力随着思维能力一起提升。
三是比较式探读。学生读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后,对各国的神话故事进行比较探读。可比较各国塑造的神话人物形象,体会文化的差异;可比较各国神话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的异同;还可比较探究各国经典神话代代相传的原因;等等。不同角度的比较“探读”,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阅读能力,积累了阅读经验,习得了阅读神话的方法。
学生从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在大量阅读、综合比较、系统思考中,达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实现阅读能力横向迁移,萌发传承文化的意愿。
单元学习中,以“我是神话传讲人”为总任务,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共同推进单元目标落地。
1.神话文集荟萃
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读了大量的神话故事,体悟到神话的表达特点后,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续编、改编和创编,如将《精卫填海》改编成现代文,续编女娲采集五彩石的经过。将学生作品分类汇集起来,就形成了班级“神话文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语言运用者、文化理解和传承者。
2.神话故事讲堂
可将神话单元的编排特点与语文要素整合重组,开展主题活动,以“讲故事”的方式达到“传文化”的目的。如“神奇事件大比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故事,把神奇的事件讲清楚,以擂台赛的方式,评选“故事能手”。又如“英雄人物世代传”,结合“交流平台”,开展英雄人物讲解员招聘会。再如“中外神话大串讲”,小组按类别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玩“点将卡”这一游戏开展串讲活动。在“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练运用习得的语言表达技巧,还逐渐触摸到神话故事的本质。
3.神话剧目巡演
单元学习进入尾声,可举办“神话剧目巡演”。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剧本创编、剧目排练等。先在各个班级展演,推选出最佳节目,再在年级内及全校巡演,评选出“星级神话传讲人”,最后走进社区,开展传讲活动。此活动让学生梳理积累的神话,用自己的审美方式重新诠释,用创新思维撰写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用合作的力量推动文化传承。
对于神话单元,教师可在统整思维的引领下,重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能力发展与文化传承呈现融合递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