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

2022-12-27 03:12章正形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育人评价活动

章正形|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的发布预示着我国的义务教育将步入核心素养时代。全面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全方位渗透实践育人的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课程内容、学科实践、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在《课程方案》中进行了更新迭代,这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提供了努力方向。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诞生以来,在实践层面遇到了诸多困惑,我们可以从难点问题、困局问题以及瓶颈问题等三方面,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进行梳理。

难点问题:如何遵循课程实践育人的内在规律?目前,实践育人重实践轻育人,课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停留于固定套式,缺乏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和精神构建,逐渐沦为一个机械化、程式化的流程。

困局问题:如何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学习?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学习究竟可以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切实走出应试教育的局限,同时进一步完善课程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顶层规划不到位,课程设置形式化,无法形成互动体验和探究式的学习氛围;课程投入敷衍化,学校轻视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方案及规划敷衍,停留在浅表层面,课程投入匮乏。

瓶颈问题:如何运用评价来证明课程的育人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反馈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课程的推进意义重大。当前,受传统评价理念影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重甄别选拔轻发展激励、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展示、重教师评价轻多元参与、重量化呈现轻质性评价、重事务开展轻常态落实。

可见,有效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实现课程育人是一大难题,尤其在中学更是难上加难。为破解这一难题,台州市椒江区以区域推进的方式进行了素养导向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探索。

一、明确教育立场:立德树人

立场是思想的地平线。教育立场是由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即人的发展立场。根据《课程方案》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立场。

以台州市白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学校以“中医药文化”为抓手,在校内建成了“本草纲目”种植园和中医文化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中医的过程,并在每年相应的节气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渠道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尝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等策略,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感恩、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感受中草药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挖掘各方资源,形成德育合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确立课程思维:实践思维

《课程方案》强调学科实践。毫无疑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进一步成为深化育人改革的抓手,以贯彻融入实践教育、实践课程、实践学习的基本理念,有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发展,实现实践育人。此外,《课程方案》提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即从学科课程中选择主题或项目,开展跨学科的实践学习活动,采用“综合的”“实践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连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可被视为更高级别的跨学科学习,它强调真实的情境学习、复杂的问题解决、有效的活动过程、规范的实践程序。这与项目化学习的“真实驱动性问题”“情境问题探究”“项目化小组学习方式”“工具资源解决问题”“产生可公开成果”五大要素不谋而合。它们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在实践中形成结构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过程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

我们将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项目化学习的纽带,建立了两者间的联结,并结合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新模式——“三五”主题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三五”主题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三五”,即“三环节”教学设计和“五步骤”教学流程。其中,“三环节”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观察、发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厨房油污清洁方法的研究”为例,教师用视频再现做家务的真实情境,聚焦厨房油污没法清除的问题,学生尝试通过头脑风暴解决相关问题。活动中,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技能学习、分工合作、方案设计、实践体验、成果分享、展示评价和交流反思。如学生以“寻找生活中的去污好产品”为驱动任务,成立项目小组,确定研究项目主题,拟定项目开发方案和计划,并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多次实验,学生记录产品使用量、使用效果等情况,并进行定期阶段性交流汇报。活动后,学生继续对该项目进行拓展延伸、创新应用。如学生可对实验项目不断进行迭代,以解决生成性问题,创造发明一款去污产品。

三、构建课程体系:“和合”课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融合研究,期望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向纵深发展。

(一)设计课程框架

在总结台州市椒江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重点落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上。从“和合”文化出发,尝试开发“和合”课程体系,即“‘润育和合’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其内容架构详见图2),旨在重构课程实施模式,形成具有台州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实施策略,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课程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多种学科、多种体验、多种方法、多种能力的融合,时刻关注学生知、情、能的全面培养,并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图2 “‘润育和合’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的内容架构

(二)明确课程实施思路

我们以“创学府椒江,育和合少年”为目标,以实践育人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寻找素养导向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思路。

我们尝试连接项目化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成指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系统。围绕“聚焦实践育人,研制主题课程;打破学科边界,构建融合课堂;开设特色学习,寻求育人效应”三个维度,我们从“实践、开放、融合”视角,跨越学科边界,延伸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路径,积极探索学校课程元素的优化重组,并通过主题性推进、组团式开发、开放性学习等途径,让项目化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生长(课程总体实施思路详见图3)。

图3 “‘润育和合’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的总体实施思路

以地方传统文化浸润类课程中的“中秋茶会”活动为例,活动分“净手入席”“品茗养性”“静心读诗”“传承经典”“科技强国”“少年立志”六个项目。入项活动为“净手礼、正衣冠”仪式;入项活动后,茶道教师带领学生认知、品鉴不同品种的茶;接着,师生共同赏析经典诗词和音乐中的茶文化,以传承经典;然后是爱国主义教育——联系“嫦娥工程”,讲述如何在太空中泡茶喝;最后,通过少年立志活动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

四、重塑评价系统:表现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倾向于在具体情境中展开评价,即采用表现性评价。为突破评价瓶颈,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创设了“分项等级评价”“过程嵌入评价”“生长型评价”三位一体的表现性评价体系。

(一)分项等级评价

分项等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习水平、过程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品格、能力进行分项评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通过分层构建学生的整体形象,形成分层评价等级,如文化传承者、思想感悟者、活动投入者、问题解决者和个性创造者(详见图4)。

图4 学生整体形象分层评价等级

(二)过程嵌入评价

过程嵌入评价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切实开展自评与他评,找到不足,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并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我们采用让学生填写活动过程进度报告表(详见表1)和撰写学习日记两种方式,开展过程嵌入评价。学习日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对话日记,即学生通过文字记录师生之间的对话,内容为学习中的困惑与收获,教师批阅并反馈;二是个人日记,即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教师尊重学生的隐私,只在学生允许的情况下查阅;三是学习日志,即记录学习反思,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经验和方法等。

表1 活动过程进度报告表

(三)生长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是甄别优秀而是记录成长。生长型评价是将生长理念融入评价的全过程,把生长的表现形式纳入考量范围,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实地生长。生长型评价的主要形式为学生档案袋。学生档案袋的形式有以下五种:一是成长档案袋,主要存放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情况的材料,包括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作品等;二是项目档案袋,主要存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方案、作品等,包括半成品、失败作品等;三是成就档案袋,主要存放能反映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最高成就的材料;四是能力档案袋,主要存放能表明学生某一能力发展水平的材料;五是成果档案袋,主要存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最有成就的作品或成果。

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应敏锐地捕捉教育新动向,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方式。一方面,我们要广开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之门,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掩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窗”,让各种资源经由这“窗”自然、渐进地融入校园,促进课程有效落地,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育人评价活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