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

2022-12-27 22:27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平
区域治理 2022年35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工作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新发展阶段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我国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下,深入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的改革,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所在。对此必须清醒认识到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回答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下为什么应该做好以及应该如何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这一基本问题。

一、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2]”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一方面我们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迎来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开启;另一方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各方面发展也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与重大挑战。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我们清楚地知道越是面临重大考验、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就越要加强党的坚强领导。“高校基层党建是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机统一,[3]”新形势下持续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改革,不仅和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方向紧密相关,也会影响到高校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还直接影响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与塑造。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各个国家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的不同,其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向和育人目标也会产生相应差异。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办的是社会主义的大学,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也是我们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政治保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均有了较大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在稳步攀升,这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使得教育同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要求相联系、同人民群众的向往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4]。为此,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贯彻和执行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育人功能和实效,切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飞跃。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程,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效果。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生活成长环境、获取信息方式、接触信息范围等发生巨大变化;同时高校师生在此背景下,认知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等也不同程度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重大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向标,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和影响师生的思想与行为中起着领航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着力于基层党建工作和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思政育人的培养实效。

(三)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选择

对时代新人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和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始终把对人才的培养置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发展大局中,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添砖加瓦。当前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实力的竞争上,而其中科技和人才则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竞争要素所在,因此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从根本上对各高校提出了新要求,既要认真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究竟要实现什么目标、要培养什么人才、又要思考为谁培养人才这个根本问题。只有思考清楚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育人方向不走偏、不走错,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储备人才、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

二、高校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均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由点到面的全铺开、重视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人员的培养、基层党组织各方面制度不断完善、打造特色党建的能力不断增强等。但肯定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部分阻碍,直接影响了党建质量的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担负着培养党员、宣传理论、凝聚共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必须深刻、清醒、全面地认清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克服消极因素影响,促进矛盾的正向转化,才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正向发展,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

(一)专业化队伍建设待完善,党建业务能力待强化

当下各高校已基本形成较为专业化的党建工作队伍,但也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队伍构建基础在于本组织内专职教师或其他行政工作人员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基层党建中出现组织队伍薄弱、系统性不强、专业化不够、业务水平不高等现象,如在“基层党组织支委中存在工作兼职无精力、问题复杂无方法、管理服务无经验的三无情况”[5],导致在协调工作和解决矛盾等方面不专业、不及时、不全面,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实效,这给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必须把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专业技术硬的专业化党建工作队伍,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活力与成效。

(二)思想认识待提升,理论素养待强化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背景下,各高校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科研要求也越高,导致相对缩短了高校教师自我学习与提升的时间。一方面,受学科方向、科研项目、教学改革等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难有更多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时间,更多局限于教学素材的积累、集中性理论学习以及学校安排的短期培训教育等,很难形成系统性理论架构;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党员同志政治站位不高、思想意识不牢、行动意识不强等现象,个人理论素养难有突破,这也从教师党员培养、组织队伍综合素质上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制造了更大难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提升基层党员教师以及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为切入点,完善有关体制机制,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组织队伍理论学习并提高理论素养,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党建模式待创新,党建活力待激发

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力和活力直接体现着党的建设的创新力和活力。当前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党建工作模式,但缺乏创新性的固定模式使得党建活动缺乏应有活力和吸引力。

在理论学习中,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形式大多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规范组织内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根据国家大政方针或上级党组织工作安排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仍以会议式的单向传输为主,也存在照本宣科式单向宣教问题,学习形式单一、时长偏短、主动性差、主体性弱,导致学习深度不够,难以有效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这就需要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才能有效强化理论素养。这种长期性、固定式的“会议”学习使得学习教育形式单一而枯燥,学习成效难有实质性提升。

在部分实践教育环节中,部分基层党组织也仅仅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未能实现实践活动应有的主题价值和意义,参与的成员难以系统性理解实践活动内容,也未能真正融入实践活动中领悟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因此更难以激发出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应有的动力和活力。

(四)党建阵地待拓宽,党建特色待凝练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各式各类的新媒体等早已广泛渗透到世界各行各业中,也深入到高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在党的引领下直接开展的,因此在高校教育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同时,基层党建工作也必然要走向信息化和现代化。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基层党建工作要把握好网络新媒体这把“利剑”,从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模式。同时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模式已经相对固定化、体系化,但是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僵化、按部就班开展工作,使得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不明显,也缺乏自身的特色。对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更要牢牢地掌握新发展阶段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时俱进地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突破固有僵化的党建工作模式,激发党建活动特色与亮点。

三、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路径选择

(一)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党建组织基础

高校基层党建首先应该要有“高度”。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桥梁性工程和基础性保障,基层党组织的站位“高度”至关重要,因此新征程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专业化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就传统基层党组织队伍构成而言,专业性不强、实践能力不足、针对性不够,因此党建工作开展较为被动,难以充分认清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开展党建活动,以致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或是实践教育也处于被动性位置。因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若要增强主动性、激发创造性和提升实效性,就必须构建一支党性修养高、政治站位高的专业化党建工作队伍,让党建工作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此基层党组织应当从制度建设和人才配备与管理方面着手,挑选优秀的师生人员组建更专业化、合理化的党建工作队伍,这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和队伍保障。

(二)聚焦党性意识培养,筑牢基层党建思想根基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6],因此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放松对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其一,要充分运用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和人才资源,持续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进一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学习研究,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增强党性意识,提升政治站位。其二,基层党组织要变革传统学习教育模式,将相关主题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小组讨论、课程融入、科研探究等多样形式上升到制度层面,将理论学习融入个人日常中,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参与面和参与程度,真正发挥好个人学习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其三,引导基层组织的广大党员同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要思考如何构建和完善相关监督保障机制,保证学习能够常态化推进。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落地。因此只有确保理论学习能够实施,并保证有收获、有成效,才能进一步深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相关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解决好现实性难题,这是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的思想根基和智力支撑。

(三)探索党建活动新风向,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国务院出台的《统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第九条指出:“要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7]。因此,就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风向而言,其一,从宏观理论角度看,必须着力培养和树立起创新的观念,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基层党组织及党建队伍对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其二,从微观活动角度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勇于突破传统型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善于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实际和基层党组织自身特点等,与时俱进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活动的形式:如开展新老党员指导活动,对新教师、新党员或学生等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培养;进一步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产学研的融合等,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开展思想教育的带头作用,提升师生党性素养;扩大“朋友圈”,跳出基层党组织或是学校等小范围地域局限,将基层党建活动与区域发展实际相结合,增强与校内或校外党组织的协作,构建起线上线下双线并进、校内校外协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拓宽党建网络新阵地,推进基层党建特色凝练

在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选择空间。但是存在大部分群体对主流媒体不感兴趣这一重要问题,这无疑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要占领网络主阵地、学会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对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提升党建战略的高度,积极响应和服从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探索如何拓展网络党建新阵地,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好自身党建工作。同时也要结合高校基层组织特点和实际从巩固主流意识出发,抢占当下的新媒体网络阵地,增强教育活动的时代性和吸引力,不断打造和凝练符合自身实际的党建工作特色和亮点。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师生特点强化党建网站的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学校学风建设、社团活动、主题宣传契机等,将实现高校师生的党建交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总体上掌握师生的政治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出击,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互联网+”党建,及时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传,与时俱进调整和优化网络党建内容,以此筑牢“互联网+党建”的网络新阵地,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实效。

概言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直接保障。在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当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这项系统性工程的持续完善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探索“如何做好新发展阶段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这一重大课题,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工作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不工作,爽飞了?
走基层
选工作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