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当代启示

2022-12-27 16:07吴成国
关键词: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

吴成国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绘就了人类发展的壮美画卷,极具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阐释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具有里程碑意义: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62-65。精准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丰富蕴含,从历史意义中汲取智慧、启迪未来,切实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旨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自我革命。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旨归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其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百年如一、矢志不渝,人民始终是党的奋斗目标、可靠根基和发展动力,党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注入血脉骨髓,写进奋斗纲领,融入伟大实践。《决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得解放,由“东亚病夫”转变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彻底改变中国人民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厄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中国人民一穷二白的状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党率领人民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解决温饱问题,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奋勇奔进;新时代十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出战略性举措,推进变革性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业,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50。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得到根本改变,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这一重大历史意义启示我们,“人民至上”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价值追求的一条红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和实践原点,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旨归[2],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工作最高标准。

(一)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39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政权、长期执政的坚强后盾。党的根基和力量在于人民,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4]。这一宏伟、朴素的目标是我们党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誓言和行动纲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最根本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牢牢扎根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造福人民群众,体现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追求,赋予人民立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彰显我们党坚如磐石的人民立场。

(二)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工作路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就是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间,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章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规定——“八项规定”就是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在全党开展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矛盾的焦点直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提出依靠人民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生动而深刻地讲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人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基与源泉,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有效聚集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治国理政的全部工作中,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工作最高标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既不谋取任何特权和自身私利,也不代表任何权贵、阶层等特殊群团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党从成立之日起,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时时刻刻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改变人民命运、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破解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工作最高标准,就要铸就醇厚博大的为民情怀,共产党人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一员,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同人民心心相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鱼水相欢,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带领群众,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在真抓实干中增进人民情怀,在担当使命中彰显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他以身许党的忠心、天下为公的公心、造福民生的仁心,彰显出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树立起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开启了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新境界。这一根本遵循,必须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一以贯之。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民族复兴是党奋斗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开辟的实现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创造性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全方位推进社会的深刻变革,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政治制度等方面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任务,团结带领人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民族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力量[1]3-61。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成功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这一历史意义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始终坚定道路自信,与时俱进拓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中华文明,扎根中华大地,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科学依据和历史依据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血脉基因与理论逻辑,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人类文明进步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开花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历史依据、由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党对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100多年近代中国斗争史、70多年新中国建设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奋斗史的深刻思考,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更是在100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开创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艰辛奋斗的实践本质和巨大成就。百年的生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行得通、效果好,符合发展规律,适合中国国情,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带给人民幸福安宁的康庄大道。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既不容许别人恫吓自己,也不容许离开正确的道路。”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必须倍加珍惜所选择的科学正确的道路,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既不被任何“杂音”“噪音”干扰,也不为任何暂时的困难和风险所惧,时刻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矢志不渝坚持选定的正确道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接续奋斗路,再创新辉煌。

(二)与时俱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问题的选择和拓展上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守正,就是从我们党百年艰辛探索形成的这一重大历史意义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坚守道路,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创新,就是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盲目自大,在坚定道路自信的同时,还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伟大实践,坚持与时俱进的品格,以巨大的创新勇气,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永葆生命力。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守正,以守正应不变,以创新应万变[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百年奋斗创新的产物,需要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变革。只有开拓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永葆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8]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我们党在道路选择和拓展问题上的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站在过去和未来交会点上,当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险滩,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扣时代主题,顺应发展潮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中的问题,以创新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理论、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决议》指出,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3-24。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推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伟大成就,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真理伟力。这一历史意义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以贯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才能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引领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要有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引。面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论和众多的主义,一个政党对指导思想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阶级性与政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是否一致。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在于正确选择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党和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与我们党的先进性、人民性相一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正确选择。《决议》指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只有正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才不会发生失误,才不会犯错误,才能进展顺利和取得胜利;只有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提出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27。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才找准了正确航向。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重大指导作用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百年历史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而且在未来的征程中,还将持续、更加强有力地影响和改变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9]为此,我们必须深刻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和强大生命力,自始至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让马克思主义持续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生动展现出强大的科学指引力。

(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死不变的本本主义,绝对不是亘古不变的教条主义,而是不断开放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时代精神精华,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还要随着实践的变化及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时代化才能与时俱进、生机勃勃,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密钥。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决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创立毛泽东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道路,引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斗争的历史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结合新的实践特征,坚决破除僵化思想、本本主义,围绕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积极推动开展思想的大解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功地推向21世纪;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特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提供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1]3-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中国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提供了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指导作用。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10],用鲜活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新的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四、坚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3]12-13中国共产党既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品质,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一历史意义启示我们,中国始终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已成为推进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敞开博大胸怀拥抱世界,以胸怀世界的眼光善待世界,以倡议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世界前行,始终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展现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担当。

(一)大力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国际局势变革,从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为回答和解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与世界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课题贡献的中国方案及中国智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的全会文件《决议》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爱好和平、梦想美好的国家和人民的积极倡导与庄严宣告。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给处于百年大变局之中的世界拓宽宏阔的视野,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引发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彰显其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和行动感召力。当今世界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隔阂和对立不断加深,疫情和饥荒仍在流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百年大局的深刻变化之中,人类进步发展和世界和平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幸福生活、美好世界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党的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启示我们,虽然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是全世界人民始终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积极倡导者、广泛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宽广胸怀、世界情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核心要义的认知,尊重不同国家人民结合实际对价值实现路径的创新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生动地体现于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携手共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

(二)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大同”思想,坚守“天下为公”的深厚情怀,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开辟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11]。中国在开放中与世界共同发展,又在开放中不断回馈世界,彰显了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全球发展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全球性挑战愈加突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着眼人类进步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胸襟,彰显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和价值,找到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倡议,更是世界上最大执政党推进和平与发展的生动写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经历罕见的多重危害和严重危机,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密相连、深度融合、团结合作,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各国积极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才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才能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坚持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

开创复兴历史伟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只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回顾党的百年建设和发展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历经千锤百炼,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巨大转变,不仅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而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生机活力,保持昂扬斗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国家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向中国人民、向历史、向全世界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民族复兴伟业,历经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64-65。这一重大历史意义启示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必须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在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一)把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最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表征出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锋队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性的代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根本特征和最本质要求。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执政环境十分复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必须全方位大力加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基本细胞,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直接的体现,必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党员做政治信念“纯真”之人、修身立德“纯粹”之人、人民群众“纯挚”之人。与此同时,还必须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组织上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关键所在,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动理论创造,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了谁、依靠谁是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百年来,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始终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纯洁底色。

(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及内容。经过百年奋斗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推进国家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从百年历史中可清晰看到,“进京赶考”,考的就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打铁必须自身硬。特别是在新时代,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面对党所处环境、所担使命发生的重大变革,党要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党管干部、从严治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的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好干部。不断提高准确判断形势的水平和能力,敏锐而科学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发展的新趋势,紧跟发展形势,勇立时代潮头,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主动、取得胜利。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水平和能力,在纷繁复杂的风险考验和威胁挑战中,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保持冷静,科学分析,有理有节,积极应对,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有效抵御风险,全力战胜困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平和能力,把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内在要求及其运行特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把执政活动建立在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事务,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水平和能力,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强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使命担当,不断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决议》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30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管党治党绝不能有任何放松,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内的四大危险依然存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依然严峻,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冷静和自我革命勇气,以前所未有的坚忍执着和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时刻拧紧管党治党的螺丝,矢志不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和统领,必须明确政治目标,坚守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以作风建设为重要切入口,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将“严”的主基调贯彻始终,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零容忍态度,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决心,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以“抓铁有痕”“刮骨疗毒”的顽强意志,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风气,掐断腐败源头,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织牢织密制度的笼子,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