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从阳明治肺病的可行性探析

2022-12-27 14:20黄顺艳许金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胃经肺经肺病

黄顺艳 肖 婧 许金森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3.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4.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耳聋,嗌干”。从中医角度分析肺病有三个方面:一是与肺主气,司呼吸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二是与肺主行水,朝百脉相关的体液、血液循环疾病;三是与肺在体合皮毛相关的皮肤病[1-2]。因此,从中医的角度,狭义的肺病是指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它包括鼻、咽喉、气管和肺自身的疾病;广义的肺病包括与体液,微循环以及皮肤相关的疾病。

针灸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往往集中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上取穴[3],而以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穴或配穴治疗肺病的报道相对较少。反之,基于肺胃相关理论,肺病治胃或肺胃同治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方药的运用上相当的多,如麦门冬汤治疗慢性咳嗽[4]、沙参麦冬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笔者认为此思路也可运用到针灸的治疗上。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经络循行经过多个脏腑、部位,刺激该经络,可达到治疗该经所经过脏腑、部位的目的。本文基于经脉相关、脏腑相关理论,就肺病与胃腑及足阳明胃经的关系进行探讨。

1 肺、胃经脉相关

1.1 经脉 《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环循胃口,上膈属肺。胃足阳明之脉……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肺经环绕于胃上口,从膈进入肺,属于肺。胃经的分支从大迎沿咽喉,入锁骨上窝,下膈,属于脾络于胃。可见,肺经直接经过胃,胃经经过了咽喉、支气管等肺部所属的部位,两者的关系密切。经脉所过,主治所节,故胃经也可治咽喉,支气管等肺病。

1.2 络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 ”胃经分出的络脉,沿胃部上行,贯穿膈肌,将宗气上传,维持心肺的生理功能。肺经的络脉与胃经的络脉是相通的,胃经也可通过络脉向肺提供所需的气血支持。

1.3 经别 《灵枢·经别》云:“手太阴之正……入走肺……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入阳明。”“足阳明之正……属胃……上循咽出于口。”从两者的经别上看,肺经经别在腋部的走向从胸走肺,向下散络大肠,向上出锁骨上窝,沿喉咙,最终与手阳明大肠经汇合。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经别在通过经脉于头面交接,六合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十二经别之间也是互相联络沟通的,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三者的气血是相通的。因此,通过足阳明胃经治疗肺病是有依据的。

1.4 经筋 《灵枢·经筋》云:“足阳明之筋,上腹而部,至缺盆而结,上颈,上合于太阳。”即足阳明的经筋,从股骨大转子向上经与呼吸功能相关的腹外侧肌、前锯肌、背阔肌连于后背的胸椎[6]。可见,足阳明的经筋与呼吸功能关系密切,足阳明经筋出现问题,可影响呼吸的功能。

1.5 经脉生理特性 此外,阳明胃经因受纳水谷,为五脏六腑之海,阳明胃经为多血多气之经,其他经脉的气血需要阳明胃经的不断充养,故阳明胃经气血的盛衰与十二经脉的气血盛衰息息相关[7]。阳明气血的兴衰影响着其他经脉的兴衰,故调理阳明胃经,有助于肺经的气血兴盛。

综上,从经脉路线来看,循行上,肺、胃二经各自经过的所属的脏腑、部位;络脉上,相互贯通;经别上通过经脉相互交接联络;经筋上,足阳明经筋直接影响呼吸功能;生理特性上,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太阴肺经为经脉循行之始,阳明胃经不断充养着太阴肺经和其他经脉。故肺病治从阳明的针灸治疗,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肺、胃脏腑相关

2.1 解剖相关 肺位于胸腔,坐落于膈肌上方,纵膈两侧,两肺的中间偏左下即是胃部。人体的食道上接于咽喉,下连于胃的贲门。气管在食道的前方喉结以下,气管和食管共同开口于喉咙,吞咽时气管关闭,以避免食物进入气道。《难经·八十一难》所言:“上焦在心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从三焦的角度上,上焦出于胃上口,从咽喉至胸膈部;中焦主要为脾胃,从膈下至脐上。二者在位置上是相毗邻的,从生理结构上看,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于功能上是可以相互影响。现代的胚胎发育研究发现呼吸道上皮和腺体是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气管和胃的结构与之相同,它们均来源于原肠的一个皱壁,并且二者均是由迷走神经的内脏传入及传出神经共同支配[8-10]。因此,肺、胃二者的任何一器官发生功能紊乱,将会影响另一器官的功能。

2.2 生理相关 肺与胃两者位置相近,络脉相通,生理功能上它们相互配合,对肺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11]。其中,与肺主气,司呼吸生理功能最为密切的是宗气。《医门法律》曰: “膻中宗气主上焦息道,恒与肺胃关通。”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相合而成的。饮食物入于胃,经过其受纳、腐熟后化生为水谷精气,通过脾的升清功能上输于肺,与清气相互结合形成宗气[12-13]。宗气走息道司呼吸即宗气帮助推动肺的呼吸。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肺得之而呼……”宗气是呼吸功能的重要保证,肺、胃二者在宗气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也受胃受纳、腐熟功能的影响。当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异常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时,则直接影响宗气的生成,影响肺的功能。

由此可见,宗气是肺呼吸的动力来源,它实际是依靠脾胃化生气血的作用完成。脾胃为全身气血化生的来源,为后天之本。当脾胃的功能发生异常时,会导致气血不足,水液聚于中焦,产生的痰湿会上贮于肺,导致肺胃不固,痰浊内阻,引起各种肺系疾病的发生。因此,肺病可从(脾)胃入手。

2.3 病理相关 肺主气、司呼吸,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气血是肺主一身之气的重要物质基础,若脾胃失健运,一方面使气血化生匮乏,导致宗气与肺气不足,临床证见气短、喘促或咳嗽、神疲乏力等症;另一方面,痰浊内阻,影响水液的输布,水液进一步停于肺,聚而成痰,随肺上逆,进一步导致痰浊蕴肺,临证则见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甚则不能平卧等症。脾胃健运为维持肺正常功能活动的前提,若胃的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影响肺功能。《素问·逆调论》记载:“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足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息有音”即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状态[14],并且指出哮喘与阳明胃脉息息相关。

现代医学[15]认为,支气管与胃由共同的神经支配。因此,一旦支气管粘膜的上皮受到不同化学或物理刺激后,可以引起相应的肺胃反应。迷走神经分布于气管、食管、胃底,当它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由于支气管和胃肠的平滑肌紧张收缩,内分泌兴奋,呼吸功能会受到抑制,出现一些恶心,呕吐,气管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又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反流的胃液侵犯咽部,声带和气管,引起咳嗽,这是胃气上逆引起肺失肃降的明证。

综上,从肺胃的脏腑相关入手,发现两者的位置相近,并且共同来源于原肠的皱襞,由相同的神经支配;在生理上,胃为肺维持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血支持。病理上,胃一旦功能失常,也会影响到肺功能。故从脏腑两者关系来说,两脏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经络,故肺病从胃经入手是可行的。

3 肺、胃应用相关

肺病的病机是气血阴阳的失调,而气血阴阳与后天之本脾胃的关系密不可分。脾胃为气化血生之源,周身的各脏腑、经脉、筋骨、肌肉、皮肤均须脾胃不断的化生气血来充养。肺病的本质可归结于脾胃的运化功能问题。故调理(脾)胃一定程度上,可达到调理肺的作用。如《金匮要略》记载:“……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用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益胃气、滋养胃阴,使气血津液生,自能上归于肺来润养肺阴[1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参苓白术散全方通过恢复脾胃的受纳与健运之职,可有保肺之效果,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思想,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肺病。”此外,在《灵枢·经脉》篇中指出丰隆也可治喉痹。“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针灸大成》云:“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足三里。”

刘霞等[17]、李雪青等[18]在“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指导下,观察针刺肺胃经对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肺经组选用鱼际、侠白、中府、尺泽、孔最、列缺穴,肺胃经组选用鱼际、尺泽、孔最、列缺基础上加用天枢穴、足三里、丰隆穴。结果表明肺胃组的疗效更明显,具有整体调整的优势。左伯婷[19]运用文献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丰隆穴的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丰隆穴对于肺系疾病中的咳嗽具有治疗优势,其优选配穴包括肺俞、足三里、定喘等。曾晓嫣等[20]观察穴位贴敷足三里对COPD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穴位贴敷足三里能进一步缓解患者咳嗽、气喘的症状,减少疾病发作次数。上述为从胃经治疗肺病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证。

4 验案举隅

患者黄某,男,43岁,以反复咳嗽5天为主诉就诊。平素患者喜饮酒,喜食肥甘厚味,自诉与朋友饮酒感寒后出现咳嗽,痰多,质略稠,色黄。咳嗽第2天开始自行服用复方甘草合剂、三九感冒灵,效果不佳。刻诊:咳嗽,呈阵发性,痰多,质略稠,色黄,咳嗽过于频繁时出现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不适,胃、腹略胀,得矢气则舒,夜寐欠佳,纳差,大便2天未解,小便正常,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 咳嗽(外寒内饮证);选穴:足三里、丰隆、天枢为主穴,配以列缺、尺泽、合谷、曲池、印堂、膻中、太冲;除印堂、膻中外,其余均双侧取穴,常规针刺处理,嘱隔日1次。针毕,在肺俞、胃俞、胆俞进行刮痧,以皮肤潮红出痧为度。连续针刺3次后,咳嗽症状缓解显著,寐可,纳尚可,大便已解。

按语:平素患者喜饮酒,喜食肥甘厚味易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胃的健运功能失常,体内痰浊内生,久则郁而化热,上贮于肺,酒后复感外邪,引动伏痰,导致痰热蕴肺,痰气相搏,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肺胃之气不降,则导致大肠传导失司,症见胃腹部略胀、纳差、大便未解。方解: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理胃肠气机;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具有良性调理胃肠的作用,可改善便秘的症状;足三里与天枢合用可增强疗效。丰隆穴为气血物质汇聚而形成的天之下部,又为胃经的络穴,沟通脾胃两经的气血,增强两经的联系,为燥湿化痰之要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尺泽、列缺穴均为肺经腧穴,常用于调治肺系疾病,可肃肺平喘止咳。肺与大肠相表里,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清热解表作用。印堂位居眉间,可缓解局部头痛,膻中汇聚胸中之气,可达宽胸理气之功。肝主动主升与胆经之气相通,还可协助肺胃调畅气机,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针刺太冲穴可推动肝经气血的运行,从而有效缓解双侧太阳穴头痛。

综上,肺病针刺胃经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临床治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果。肺病治从阳明的针灸思路包括阳明胃经取穴为主,还包括肺病中与胃经的相互配穴。内伤脾胃,百病皆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肺病的治疗中,它贯穿始终,故应兼顾和重视它。从阳明胃经入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 小结

本文从肺与胃的经脉关系、脏腑关系以及临床应用论述肺病治从阳明的可行性。虽然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针灸在肺病治从阳明这方面相关理论的报道相对较少,但胃经上足三里和丰隆应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选穴频次相对胃经其他穴位较高,这为笔者提出肺病治从阳明提供了一定的佐证,也为针灸治疗肺病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胃经肺经肺病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巴金人物轶事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