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周启琳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富春高级中学)
一线教师参与选考阅卷,能更直观地发现最新高考命题特点,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典型问题,并通过反思与总结,为师生三轮备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2022 年1 月的浙江选考已落下帷幕,第二次选考箭在弦上。笔者有幸参加了2022 年1 月的历史选考阅卷工作,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以及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需要,笔者依据在阅卷中发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尝试从中寻找选考复习备考的策略,以帮助备考师生少走弯路。
笔者参与批阅了2022 年1 月浙江历史选考试卷第29 题第3 问。通过对照答案标准以及与批阅第29 题的其他阅卷教师的交流,笔者感受到本套试卷中以第29 题为代表的主观题呈现四大特点:
该题以“现代国家治国理政”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背景,结合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六、七的相关内容,考查西方法制文明的演进规律,同时又紧密联系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内容,体现了新高考命题既关注新旧教材衔接,又具备时代性的特点。
该题以“西方法制演进”为主线,将罗马法、《民法典》《德意志帝国宪法》串联起来,探究西方法制文明的演进规律,意在中西文明互鉴,传承精华,汲取历史智慧。
该题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和教材旁系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认识,该题在要求学生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时,选用的是新颖的材料,但答案设计却综合了人民版必修一教材的“前沿”专题六“专题导语”和“学习建议”关键词,这就让学生既有素材的新鲜感,又有内容的亲切感,还需调动主干知识迎接挑战,兼顾了对历史教学考查和高考选拔功能。
例如,该题第3 问: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学生需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的时空范围有整体认识,同时对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帝国权力划分特点了解详细,才能做出全面、合理的历史解释。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率并不理想。以笔者参与批阅的29 题第3 问为例,满分6 分,本题小组统计均分仅为1.7 分,仅仅从这一问的作答,便可看出大量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学科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培育学科素养的基础,而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和不精准正是学生失分的首要原因。
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存在漏洞或角度不全。如本题设问明确要求“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将考查范围定位在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的导言和学习建议上,时空跨度较大。很多学生习惯于对单个考点的记忆,而忽视对专题知识体系的梳理,以致作答时角度容易单一,进而遗漏得分点。学生在概括西方法制史演进规律时,部分人只能从纵向时间维度上答出“从人治到法治”,或者只答出了“继承”或“完善”,遗漏了横向空间角度上“依据国情”这个答题限制语。
基础知识掌握“不精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认识上。如题目要求指出“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不少学生答题时混淆了“国家结构”“国体”“政体”的概念,将政体答成“联邦制”或“资本主义制度”;部分学生对“政体”类别不清,将政体答成“民主共和制”甚至是“立宪民主共和制”。基础知识掌握“不精准”还表现在对核心特点的把握上。例如,在概括“帝国宪法”内容时,评分标准为写出“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得1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得1分,而答出“德国皇帝权力很大”则不给分,笔者猜测如此设计是为了区别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核心特点。
精准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历史选考主观题审题分审设问和审材料两部分。部分学生答题时急于下笔,忽视了审题这一环节,导致错解题意而失分。
审设问时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容易遗漏限定语或关键词。例如,本题在设问中明确指出“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不少学生只选择性地关注了“‘帝国宪法’的内容”,而忽视了“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阐释”等关键词句;有部分学生甚至脱离材料来阐释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很明显是在审题中忽视了“阅读材料三”这个限定语,导致得分不高。
另外,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学生欠缺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不会屏蔽迷惑文字,抓关键词。在材料三中有“从形式上……实际上是”的内容,学生不会屏蔽“从形式上”部分的迷惑内容,抓住“实际上是”的核心内容,因而无法准确答出德意志德国宪法的核心特点。学生在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时,一些学生完全没有方向,答非所问,如答“从专制到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有些学生甚至只写自己记得的内容或者直接抄材料。
从书写情况看,答题不规范的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①字迹潦草、字体不均匀、卷面涂改严重等,这会额外增加阅卷教师的批阅难度;②存在错别字,如将答案“从人治到法治”写成“从人治到法制”等;③答题顺序颠倒,没有分点作答等,如将“‘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名称”紧接着答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的后面,这种颠倒顺序的答题方式给阅卷教师带来极大困扰;④表述口语化,不能使用典型的教材术语表达,比如在阐述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时,学生习惯用诸如“非常非常大”“异乎寻常的权力”等形容词来代替“德意志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之类的教材表述,而对于其内容的核心点“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却没有答出,也不能列举出德意志皇帝和帝国议会各自具体拥有怎样的权力,表述弥漫着主观情绪,缺乏理性史实分析。
历史解释是五大核心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它能综合展现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也是新高考命题的着力点之一。但从本题的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偏弱。比如本题要求学生以材料为依据,对“帝国宪制”极为“粗劣”的观点,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不少学生在答题时,只能答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趋势以及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实质却无从下笔。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虽然作答,但是答案缺乏层次,或者只是单纯照抄材料,都说明学生不会透过历史表象抓住其背后的规律,或者不会通过规律的把握阐释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历本次选考阅卷后笔者发现:在选择题得分情况相当的情况下,主观题的答题水平是区别高低的关键。可见,主观题的答题水平是学生应考素养的直观体现。三轮复习阶段,教师该如何组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应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材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首先应通读教材,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2022 年1 月的历史选考卷第29 题第3 问对教材考查的方式不难看出,如果说1 月第一次选考复习时侧重指导学生掌握教材正文的主干知识,那6 月第二次选考复习则应更注重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边角料”的综合处理和运用。笔者所说的“边角料”指的是除正文外的所有教材辅助栏目内容,包括专题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图片、自我测评、材料阅读和思考等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要将这些“边角料”变为辅助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理解的“生鲜料”,并以此为载体,将教材基础知识点串联成线,逻辑化处理,培养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逻辑,并及时观察和予以纠正,不断提升学生思维逻辑的合理性与深刻性。
科学审题事半功倍。主观题审题的总体原则是:先审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在审设问时,笔者认为有三个要点:①明确题目考查的能力要求是什么,是比较、概述还是评析;②审分值,依据分值来确定要点多少,一般来说要点数等于或略高于分值;③审答案来源,一般有三种情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在审材料时,尤其不要遗忘试题开篇导读词、材料出处,以及材料中对个别词句的注释。比如第29 题第3 问要求“综合材料概括西方法制文明演进规律”,如果读完题目设问和三段具体的材料也还是毫无头绪,可以参考试题开篇的导读词,明确试题考查的主题——“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事实上,该问以精简的导读词作答也可得1 分。
答题规范可以直观体现学生的应考素养。高考所谓的“规范作答”,笔者认为包含两层含义:①答卷书写规范,形式上要“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形成条理清晰、要点突出、整齐洁净的答题卷面;②答卷内容的规范:要点要齐、角度要广、表述简洁。例如,在阐释“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时可以从“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的世界大势”“宪法内容”“实质”三个角度展开;语言表述上关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代议制”“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主导”这些关键词即可得满分。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于日常的训练,在每一次的模拟训练或考试中,学生必须要勤动笔,模仿高考参考答案答题,养成熟练运用教材典型结论或概念的习惯,通过日常反复地训练调整,逐渐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得分率。
如果说1 月第一次选考是“遭遇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那么6 月的第二次选考就是“阵地战”,考查的是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能综合体现学生诸素养的便是历史解释。通过2022 年1 月浙江历史选考阅卷可知,新高考命题对历史解释的考查尤为重视。因此,平时在进行材料解析题训练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准阅读,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技巧;比如,依据设问要求阅读材料时要重视材料出处、导读词、标点符号,通过逐层分析材料逻辑,透过材料呈现的历史表象探究背后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形成符合逻辑的历史解释。
此外,鉴于2022 年1 月浙江历史选考命题呈现的时代性的特点,教师在随后的第二次选考复习教学中,可以适当借鉴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构建选考复习小专题;借鉴新教材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借鉴新教材中活动课的主题,模拟高考命题,2021 年1 月浙江历史选考第28 题导读词也是借鉴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活动课主题。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目前用旧教材备考复习,迎接新高考,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期,新高考命题也倾向于新旧融合考查,适当关注部编版教材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针对以上分析的新高考命题特点和学生的答题现状,笔者认为高三师生都需要对眼下的教学策略做出调整,打破被动局面,让第二次选考复习获得实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