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万集幼儿园 严 娟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指导幼儿园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实施与开发课程,使园本课程更好地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这是摆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课程审议这一非技术性的课程开发模式,实现了从义务教育领域到学前教育领域的“破圈”,受到众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青睐。广大幼儿园依托审议制度来优化课程体系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以做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方法,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并最终作出科学的课程改革决定。课程审议是社会民主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的特征之一,还是教师专业自主的重要表现。课程审议意味着参与教育过程的相关人员对课程及其实施具有决定权,尤其是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进程拥有根本的决定权。由于我国幼儿园课程不是国家课程,一般不采用行政手段强行统一,因此幼儿园对课程有很大的决定权。
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存在多种形式。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包括班内审议、年级组审议、园内审议以及专家引领审议;从审议的时间维度来看,包括课程前审议、课程中审议和课程后审议。不管具体采用哪种审议形式,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本质是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解决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自由阐述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努力寻找相关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在相互吸纳、相互融合中,个体的经验变为集体的智慧。同时,课程审议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学习脉搏,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使得课程研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另外,课程审议也体现了众多的优势:课程审议能让教师时刻体会到同伴的帮助与支持,让个体与团队中的其他人进行智慧碰撞,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能增强学习动机,形成研究共同体。
2012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同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在此背景下,课程审议作为各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有效方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实践证明,课程审议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各幼儿园在践行课程审议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课程审议意识缺乏,能动性不足。笔者通过与区域内多所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交流发现,他们的课程审议以教研组审议为主,且多为教研组长分配任务,教师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极少。同时,在制订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评价手段等关键环节,不同学段的教师也都是各自为政式的封闭研发。总体来看,这样的课程审议还处于休眠阶段,因为缺少土壤、空气和其他养分的滋养,课程审议这颗“种子”很难生根发芽。二是课程审议机制缺乏,推进速度缓慢。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大多流于形式,只讨论现象,不去探究本质。例如,在讨论一日活动方案时,只顾着具体的活动流程,不去分析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不会涉及如何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活动方案。同时,园级层面缺少顶层设计,没有对园本课程的审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进式指导。三是主体依赖思想严重,审议效果不明显。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会接触到多种课程审议的方式和方法,“拿来主义”成为不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固有姿态。但受到上述不够规范的课程审议制度的影响,再加上教师反思内化能力不足的限制,最终的结果是,全园的课程审议要么依赖教研组长一个人,要么是模仿着“舶来”的经验进行。
笔者所工作的幼儿园在开展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初期,教师们遇到问题后,会不由自主地聚到一起交流,在讨论中达到统一,这是课程审议的雏形。随着课程在幼儿园的全面推广,我们进行了循环式课程审议,确保整个审议过程有节点、有层次。
强化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明确园本课程审议的具体内容。课程开发意识指的是教师需将自身定位于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主动做出选择,将课程开发作为自己教学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强化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我们进行了专项的课程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教育专家的课程建设报告,让教师了解到课程开发是怎么一回事,并组织骨干教师专门前往区域内的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它们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课程审议作为一种课程探究及课程方案形成的方式,与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指导,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实践。我园的课程审议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委员会(审议小组)审议教师申报的《课程纲要》,考量该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及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与园本课程总体规划的一致性,课程元素的完整性及元素之间的一致性,目标的陈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关于实施与评价的建议等是否规范与可行,等等。
将课程审议贯穿于园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全过程。一是课程前审议,即对将要开设的课程之目标、活动方式、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做好科学预案。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课程开发背景及软硬件支持情况,并根据学情对课程中活动的次序、一日活动、区角活动、游戏的难易程度等进行事先规划。其最终目标是,确保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定位与保教活动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二是课程中审议,即教师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进行研究性审议。这一环节主要包括:研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的材料提供与更换时间,将课程目标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策略;研讨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如何引导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等。三是课程后审议,即教师在课程实施后进行归纳式审议。具体包括对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进行总体回顾与思考,对教师在实施中针对具体活动、阶段活动的评价进行归纳,形成共性的思考。例如,在“大中国”主题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参与了学唱歌谣、制作京剧脸谱、欣赏京剧等活动。在该主题实施后,年级组的教师们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其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