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2022-12-27 11:40陈嘉鹏王南南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5期
关键词:协商党组织党员

陈嘉鹏 王南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组织领导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高度。研究将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相关问题,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安阳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状分析

(一)突出政治领导力,把牢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建立县(市、区)委书记带头联系工作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70多家市直单位结对帮扶105个农村党支部。二是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职党员走进农村、走入田地,穿上靴子、戴上手套帮助农民抢收粮食。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市直单位选派科级干部到乡镇任专职副书记,负责基层党建工作。推动事业编制下沉到乡镇(街道),选派机关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振兴任务重村的全覆盖。

(二)突出思想引领力,严肃党的政治生活

一是强化党员党性教育。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等,组织广大党员持续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二是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三是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理顺党员组织隶属关系。四是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采取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组织定评等方式,评定党员的综合表现,按照制度和程序稳妥慎重地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流动党员定期汇报制度,灵活使用QQ、邮箱和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情况。

(三)突出群众组织力,提高群众自治能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二是丰富自治平台载体。辖区内所有村实现村规民约、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一约四会”制度全覆盖,探索形成了村落(院落)协商、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厅等协商自治机制,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协商解决基层内部事务。三是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基层事务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征地拆迁、邻里关系、家庭纠纷、配套建设等由村民群众自己来解决才最有效。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积极构建由村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群众协商解决的群众自治机制,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四)突出社会号召力,增强全市共建活力

坚持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实现村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探索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搭建好政府和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健全妇联、共青团、经济合作组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群团组织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转移给群团组织,拓宽群团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二、安阳市部分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制约因素分析

(一)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基层党建认识不够深入。对“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解不够深不够透,虽然知道党建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工作中却无从下手,缺少可行性措施。二是对乡村治理理解有偏差。一些党员干部管控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管理”和“治理”仅是文字上的差别,仍然用管理的思维看待治理,乡村工作行政化,缺少活力和创新的空间。三是不能准确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涵。在思想上容易割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内在联系,对党建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龙头”角色认识不足。或者用“包办”代替“引领”,有时候会出现“百姓看、党员干”等一些不能积极发挥群众积极性、主体性的现象。

(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乡村治理的常态,基本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最后都需要交给乡村,责任和权力存在不对等,权小责大甚至在一些方面有责无权。二是党建工作体制不够完善。在制度设计上,农村党建还更多偏向于权力控制而不是着眼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三是村民参与体制不够健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离不开公众参与,然而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组织不力、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基层党组织方面。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影响力、号召力不强,难以有效引领乡村治理;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本领恐慌,不能充分发挥先锋带动作用。二是社会组织方面。社会组织虽然数量庞大,但发展不均衡、成长不充分,不少社会组织还没有找到合适自身的创新发展方式。三是社会公众方面。部分群众存在治理乡村的主体意识淡薄、参与治理的知识和技能都相对匮乏等现象。

三、推动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安阳市所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一些地区的缩影。通过对安阳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希望为各地推动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提供一些参考。

(一)强化党建引领

1.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一是在农村所有基层组织中及时建立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做到党组织的全覆盖与全嵌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在各个组织之中通过具体工作事务,发挥党组织与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积极发展热爱党、热爱国家、勤于工作的优秀群众加入党组织,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全社会最优秀人才汇聚一堂的大家庭。

2.健全党建制度。一是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集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增强党员认同感与凝聚力。

3.创新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一是村党组织要带头建设学习型组织,支部集体学习应始终坚持,不断探索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所需锻造的领导能力与领导方式,通过工作标准化、信息化等方法,将党的领导落在实处; 二是每一个党员要在本职工作和乡村公共事务处理、邻里人际关系处理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自己锻造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员; 三是党组织要加强与“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的互动,不断探索更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机制,不断通过思维转换与行动实践来探索党在信息经济时代领导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

(二)提升村干部战斗力

1.“育”好村干部。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具体内容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开展党性修养、应急处置、纠纷调解、环境整治、安全生产、普法宣传等全方位的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培训班,并推荐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参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的能力。

2.“选”好村干部。党的基层组织要选好“领头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选用、选拔人才要考察德与才两方面,拓宽选人渠道,推动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要把发现了解村干部后备人选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把在群众中口碑好、年纪轻、素质高的优秀人员摸排出来,建立完备的后备人选信息库,真正找到干部后备人选的源头活水。

3.“管”好基层党员干部。一是加强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对在家党员参与村内事务、建言献策、参加党内活动、参加组织生活会等情况进行每月自评和登记,作为党员年度考核依据;对于外出党员,督促其外出前进行情况登记,与外出党员保持定期联系。二是抓细党员考核管理。对照自己亮出的党员承诺,党员每月要提供社情民意信息至少1条、实时提供对村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告个人工作和思想状况,每月定期汇报履职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三是分类建立量化管理指标体系,将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老龄党员、流动党员等四类,实行积分管理,激励与鞭策广大农村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发挥基层民主协商作用

1.完善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群众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实践,推动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提升群众的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积极推进群众协商思维的转变,培育自由、平等、公开理性的协商意识和精神;在协商解决乡村公共事务时,要加强沟通和正确引导,使村民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召开协商会议时,要营造轻松活泼的环境,鼓励各抒己见,培养村民的协商能力。

3.着力健全乡村管理和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乡村群众团体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依托不同形式的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协商对话、沟通交流,化解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乡村自治的良性互动。

(四)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党组织引领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探索建立“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治理决策和宣传引领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主导的联合会议制度,在制定社会治理政策时充分征求多元主体的意见,综合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使最大多数主体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党组织的治理主张。二是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社会治理必须从人民群众关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要探索建立群众诉求收集和反馈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使不同群体的诉求都有充分表达的空间,并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三是完善乡村治理推进机制。建立主体多元、层级科学的乡村治理责任体系,推动社会治理落实落细到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稳定维护、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具体工作中,有效筑起社会安定有序的防线。四是强化考核评价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每年对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情况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激发各党组织负责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协商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北欧经验与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