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阳 夏清清 陈诗蕾 林日阳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
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以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不寐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林日阳,副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诊治内科疾病,对不寐一病见解独到。现将其临床治疗不寐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1]。林老师详参古籍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气候变化、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失常是不寐发生的重要原因,并常常是多种病因合而为病,导致水湿弥漫,阻碍相火下降,相火郁而不通,形成风火,扰动心神而发生不寐。其病理因素为风火水湿,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胆、脾、胃密切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胃虚寒、中气不运为本,湿浊内生、风火扰动为标。
2.临床表现
风火水湿导致不寐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心烦多梦,梦中常见逝者,汗出,头晕,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脘痞腹胀,舌淡胖大,苔滑腻或黄腻,脉弦细数无力。
针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林老师认为,治疗不寐重在健脾祛湿、疏散风热。临床常用自拟散风清火除湿汤为主方,执简驭繁。方以党参、生姜为君,补养脾胃、温中祛寒;茯苓、泽泻、北沙参、蝉蜕、芦根为臣,茯苓、泽泻利水祛湿,北沙参一者滋阴降火,一者防茯苓、泽泻渗利伤阴,蝉蜕疏散风热,芦根清降相火;枳壳、苏叶为使药,活泼中焦气机。林老师运用散风清火除湿汤治疗不寐有以下特色。
1.标本兼治,灵活化裁
林老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治本常用白术、生姜、炮姜、附子、吴茱萸等药,治标当根据湿邪偏盛与风热偏盛调整用药。湿邪偏盛酌加扁豆皮、茯苓、泽泻、半夏等健脾祛湿之品。若患者病久,湿浊阻塞,中气郁滞严重,酌加活泼气机之品,如生枳实、枳壳、小茴香、香薷、苏叶等。风热偏盛又当分风热浮散与热有定在,风热浮散者酌加桑叶、蝉蜕、升麻等疏散风热之品,若风火敛结,形成郁结之实火,则酌加芦根、黄芩、淡竹叶等清泻实火之品。
2.根据患者体质调整用药
我国南方气候多湿热,北方气候多燥寒。南方湿热弥漫,冬日大气不似北方严寒,大气中的阳气难以完全降入地面土下,反而有所逸散,长居南方之人的生理变化亦与大气相应,多易形成中下阳虚、脾虚湿寒之体,故久居南方之人需注意顾护中下阳气,慎用大苦大寒之剂,并酌加化湿醒脾、活泼气机之品,如枳壳、枳实、藿香、 佩兰等。北方气候燥寒,秋冬大气凉降之力大,故阳气能完全潜藏,中下阳足,但因北方燥寒,燥易伤阴,寒易伤阳,易无形之中形成崮冷沉寒,故久居北方之人当注意酌加通阳散寒、滋阴润燥之品,如桂枝、生姜、北沙参、麦冬等。
3.根据就诊所处季节调整用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即反映了一年阳气的运动变化。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涨满,秋季阳气收降,冬季阳气潜藏,四季的阳气运动对相火的运动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春夏阳气升浮涨满,人体应之,相火易于浮游,阳不易入阴,不寐在此季节多有加重,故治疗当注重清引相火,可酌加五倍子、蝉蜕、芦根、白芍等药。秋冬阳气收敛潜藏,人体应之,相火易于潜藏,不寐在此季节减轻。故在此季节治疗时,可顺应节气,酌加熟地、玉竹、龟板、鳖甲等滋阴潜阳药。故不寐秋冬易治,春夏难治,秋冬当滋阴,春夏当降阳。
吴某,女,48岁,因“失眠2月余”于2020年7月7日来诊。症见:入睡困难,重时彻夜不寐,时有心烦,多汗,夜尿频多,频转矢气。舌淡胖,苔薄白而滑,脉细无力。中医诊断:不寐。辨证:脾虚湿阻,风火扰动。方用散风清火除湿汤加减:党参30 g,北沙参30 g,茯苓30 g,生姜20 g,泽泻 10 g,芦根6 g,蝉蜕10 g,五倍子1 g,桑叶1 g,木蝴蝶10 g,苏叶6 g。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连服 7 剂。
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后睡眠明显好转,已能从晚9点安然入睡至凌晨3点,矢气、尿频次数均明显减少。原方五倍子改为6 g,加黄芪6 g,再服7剂。
二诊后一周余,患者再复诊,诉服药后睡眠及精神情况均明显改善,今再诊以求巩固。效不更方,再予7剂巩固疗效,并嘱患者勿食肥甘厚腻酒腥等物,适寒温,调情志,适量运动。
按:患者脾胃虚寒,湿浊内生,阻塞相火下降之路,故入睡困难。相火由胆经所主,胆经主相火之气,又主木气,今胆木不降,肝木必郁而不升,木郁生风,风火相合,扰动心神,故重时彻夜不寐,时有心烦。风木疏泄,火热蒸迫,则津液越出,故见多汗。肝气郁而不通则肆意疏泄,故见夜尿频多,频转矢气。舌淡胖,苔薄白而滑乃脾虚生湿之象,脉细无力乃脾胃虚弱之象。故方用散风清火除湿汤加减以健脾祛湿、疏散风热。党参益气健脾,茯苓、泽泻健脾祛湿,生姜祛脾胃虚寒,蝉蜕、桑叶疏散风热,芦根、木蝴蝶、北沙参滋阴清降相火,五倍子轻敛相火,苏叶理脾胃气滞,活泼气机,使补药补而不滞。患者就诊时期节气为小暑,人身相火受节气影响极易浮游,故酌加清降相火之品,该患者相火浮游,而未成敛结之郁火,又恐苦寒药量重伤及脾胃,故用量较轻。全方标本兼治,正邪兼顾,见效明显。二诊患者湿气泄去大半,脾胃逐渐恢复健运,气机逐渐条畅,然节气逐渐过渡到大暑,故稍加重五倍子用量,敛降相火,前虑水湿未去,黄芪恐壅塞中气,今湿去大半,故加黄芪补中升阳。
林老师认为,不寐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胆、脾、胃密切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水湿弥漫,阻隔相火下降,相火郁而不通,形成风火,扰动心神是不寐的重要病机之一,治疗核心在于健脾祛湿、疏散风热。同时,处方用药需考虑患者体质及就诊时所处季节,且患者需节饮食,调情志,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以预防疾病复发。